[摘要] 河道治理论文范文四: 题目: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运用摘要:近年来, 水利工程数量和规模有了较大提升, 人们对水利工程建设也提出了
河道治理论文范文四:
题目: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运用
摘要:近年来, 水利工程数量和规模有了较大提升, 人们对水利工程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节能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要想确保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首先要改善生态环境。在河道治理过程中贯彻落实生态理念, 能够在确保河流基本功能的基础上, 尽可能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干扰, 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文章分析了河道治理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对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 希望能为河道治理工程提供参考。
近年来, 我国工业化程度有了很大提升, 然而, 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水利工程也不例外。尽管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是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水域面积减少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不仅影响了人类生存环境, 而且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主要探讨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运用
[1].。
1 生态化河道治理基本原则
1.1 河道治理要坚持人与自然相协调原则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 将生态化理念融入河道治理中, 要坚持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原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类为了满足工农业生存的需求, 开始对河道进行不断改造, 水利工程数量越来越多, 规模越来越大, 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激化, 这对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 人们必须遵循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 寻求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 以此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
1.2 河道治理要坚持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原则
水利工程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建设水利工程不仅能够防洪、排涝、发电、航运, 还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 缓解国内水资源紧张局面。然而, 要想建设生态水利工程, 仅仅实现以上功能是不够的, 还要发挥水利工程的生态保护功能、水环境改善功能、景观功能等功能。这就要求河道治理必须坚持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
1.3 河道治理要坚持水利服务社会原则
建设水利工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社会经济。水资源开发利用属于人口资源环境方面内容, 水利工程建设从根本上是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命脉, 水利工程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 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因此, 水利工程建设离不开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 必须坚持水利服务社会这一原则, 以此促进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1.4 河道治理要坚持异质性原则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 坚持异质性原则主要是为了实现河流形态的改善。科学研究表明, 如果某一环境地区的空间异质性越高, 其生物群落多样性也就越高如果某一环境地区空间异质性较低, 非生活环境单调, 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该地区的生物群落多样性, 这不仅会对生物群落的性质、比例等产生不良影响, 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生态系统退化。人类活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河流治理及其连续化, 导致河流功能退化。在这种情况下, 建设生态水利就是为了实现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提高。在河道治理过程中, 不能仅依靠人工种植、引进物种来提高该地区的生物物种多样性, 如果操作不当甚至会产生反效果。尽量实现河流形态异质性的改善应当是河道治理的重点, 只有河流形态的异质性得到改善, 才能为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恢复创造良好条件
[3]。
1.5 河道治理要坚持景观尺度与整体性原则
大景观尺度、整体性、长期性以及可持续性应当作为河流生态治理必须坚持的原则。在河流生态修复过程中仅进行小范围或者局部生态修复, 不仅难以取得成功, 而且修复效率很低。因此, 河道治理必须坚持景观尺度与整体性原则, 站在生态系统整体结构与功能的角度上进行河道治理, 对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进行了解和掌握, 协调好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确保河道生态治理的实效性。
2 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运用
2.1 河道断面规划
河道具有多种功能, 如排洪排涝、灌溉功能和旅游功能等,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 河道断面形式的选择应当根据其功能要求, 同时考虑河道的过流能力、槽蓄能力以及城市发展需求等, 确保河道断面设计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在选择河道断面时应当融入生态化理念, 在满足河道基本功能的前提下, 对于生态要求、景观要求等进行充分考虑, 提高河道空间利用率, 实现河流的生态化建设。
2.2 自然化河流建设
形成水域、改善环境质量、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形成气候和气象变化等都属于水的自然功能。河道治理需要对水的各种自然功能进行充分利用, 根据河流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工程措施, 有效融合水环境和城市各项机能, 实现河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发挥, 对城市气候进行有效调节, 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为人们营造和谐宜居的居住环境。除此之外, 还要加强自然化河流建设, 尽可能减少人工对河流的干扰, 营造出一种具有自身个性特点、长期稳定且具有生态效益的自然化河流, 对河流原有的自然风貌进行保持、重现和创造。建设自然化河流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河流防洪排涝功能, 还能有效保护河流生态环境,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出富有魅力的水边环境是自然化河流建设的重点, 这也是对水环境的一种延伸
[4]。
2.3 采用新型生态材料护坡
要建设生态化河流, 应当尽可能减少混凝土、浆砌石等硬质护坡材料的使用, 代之以大块石、卵石以及干砌石等护坡材料, 加强河流与空气的交换, 提高河流的透气性, 同时降低河流对堤岸的冲刷力度。在河道护坡中使用通透性较强的材料, 对于河畔植物生长也是比较有利的。目前, 许多新型生态材料开始在护坡工程中使用, 如生态混凝土、双绞格网结构等。相较于普通混凝土, 生态混凝土的集料级配有一定的特殊性, 并且加入了一些胶结材料, 生态混凝土具有蜂窝状结构, 内部孔洞众多, 不仅保持了混凝土优良的力学性能, 而且实现了混凝土透水性和透气性的提升, 便于水边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 植物的根系能够在护坡表层穿过, 在较为稳定的岩土层上扎根, 大大增加了河流堤岸的稳定性。水边植物的根系大多盘根错节,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边坡土体的强度。双绞格网结构更是具有诸多优点, 如成本低廉、耐久性强、韧性高、绿色环保、透水性和透气性强等, 在河道护岸工程应用这一结构, 能够起到良好的生态修复作用, 有利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化建设
[5]。
2.4 开发和利用植物作为护坡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 植物护坡由来已久, 但是只在近几十年来才真正作为一种工程技术方法进行研究。早在16世纪, 中国就开始利用柳树来加固和保护河岸边坡, 17世纪, 植物护坡技术在黄河河岸保护过程中得到应用20世纪50年代, 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是植被护坡技术的主要功能, 从70年代才开始用于景观改善。近几十年来, 植物护坡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 如液压喷播技术、三维网植草护坡、液压喷播植草护坡以及土工格室植草护坡等等, 这些技术逐渐被应用到河道治理工作中, 促进了生态化河流建设事业的发展。植物护坡技术不仅能够实现边坡稳定性的增加、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还能对土壤侵蚀起到抑制作用, 为河流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维持了河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应用植物护坡技术, 河流护岸可以使用木桩与植物梢、辊相组合的形式, 或者在护坡坡面上种植深根性的乡土树种。目前, 草坪草和野生草在河流护坡工程中都有应用, 草坪草虽然外表整齐美观, 但是其需水量较大且管理难度高, 大多种植在人类活动较为密集的场所野生草适应性很强, 管理难度大, 在普通河段可以进行野生草的种植。
3 结语
综上所述,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 水利工程数量和规模都有了较大提升, 许多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 包括水土流失、环境破坏、生物物种灭绝等, 因此, 人们开始关注生态水利建设, 在发挥河流基本功能的同时保护河流自然环境。在生态河道治理过程中, 必须对治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进行综合性考虑, 选择最为合适的河道治理方案, 充分实现河道治理的生态效益, 改善河流生态环境, 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为人类营造和谐的绿色家园。
参考文献:
[1].徐凯.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 (13) :196.
[2].林馨, 徐燕, 仲兵兵.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 (下半月) , 2017 (12) :145.
[3]吴东海.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7 (11) :61.
[4]李强.关于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讨[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4 (6) :30.
[5]于浩.浅析生态材料在河道生态工程治理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 2016 (19) :69.
范文一:河道治理论文范文(专业推荐6篇)
范文二:浅析河道治理中常用生态护岸适用性
范文三: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有效对策
范文四: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范文五:浅析怎样进行生态河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