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建中生态适宜技术运用的特点及意义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19-05-06 11:24:21

[摘要] 2 3、城中村改造中生态适宜技术应用的特点及意义本篇文章目录导航:【题目】河南地区城中村升级中生态技术的应用研究(←点击返回查看其余6

2.3、城中村改造中生态适宜技术应用的特点及意义

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题目】河南地区城中村升级中生态技术的应用研究(←点击返回查看其余6篇)

【1.1-1.3】城中村改造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4-1.7】生态城中村建设研究的目和研究内容

【2.1】城中村的形成与发展

【2.2】生态适宜技术理论研究

【2.3-2.4】城中村改建中生态适宜技术运用的特点及意义

【3.1-3.3】城中村改造现状与思路

【3.4】生态适宜技术在豫北地区传统村落中沉淀

【3.5】生态技术在城中村改造中应用的契机

【4.1-4.2】住区规划中气候的用与防

【4.3】开放态度的建筑单体设计

【4.4】因地因时的应变设计

【4.5-4.6】传统材料及清洁能源的利用

【参考文献:

】生态适宜技术在城中村改良中的运用结论与参考文献:

2.3.1、生态适宜技术应用特点mdash表现与表达

城中村改造中生态适宜技术的应用,是调和改造与当地环境、经济及社会之间的特定关系。这体现了生态适宜技术的应用的两个特点mdash表现与表达。表现通常主观地渲染事物的某些特性,表达则是客观地再现事物的某些特质。城中村的存在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中将生态适宜技术应用与城中村改造中的新社区:从表象来看是对城市欣欣向荣景象的表现;而从内在来看,新社区也应该注重对适应经济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延续传统村落文脉的表达。

生态适宜技术的应用原则是综合性的适宜,它不强调某一方面特性的着重表现,而注重的是对建筑整体性特征的表达。这样新建社区才能融入到特定的地域当中,才是正确的城中村改造思路。总体来讲生态适宜技术在城中村改造中,应用特点为不排斥表现,但主要注重表达。

2.3.2、生态适宜技术应用意义

(1) 提高综合效益的意义

生态适宜技术在城中村改造中的应用,也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这里的资源是一种广义的说法,包括物质、社会以及人文三个方面。[33]

资源配置的标准就是效益,效益所追求的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实现最大的利益。与传统的效益观念不同,生态适宜技术所追求的效益不仅仅是经济性一个方面,而是追求环境、经济、文化等综合效益。在城中村改造中,生态适宜技术在努力提高其中单方面效益的同时,也在寻找均衡每个单项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发挥其在环境、经济及社会方面的综合效益。

(2) 提升社会相容性的意义

生态适宜技术的社会相容性与其综合效益息息相关,只有良好的综合效益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与接纳,技术在此过程中才能产生社会效益。提升社会相容性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调试生态适宜技术本身,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与技术,融入适宜的现代技术,采用综合性的解决方案,找到技术与当地城中村改造的结合点;另一方面是调适社会心理,使社会更具开放性来接纳生态适宜技术。以生态适宜技术的综合效益为基础,彰显生态适宜技术在城中村改造中的价值,着重关注生态适宜技术在城中村改造的全生命周期中的价值体现,而不仅仅计较在建造前期增加的资金投入。社会的各个阶层如政府、业主、建筑师、施工团队、材料供应商、建筑的使用者等,都应以开放的心态去了解和应用生态适宜技术,使其能发挥最大效益。

2.4、本章小节

本章是与课题相关理论的研究。第一部分,首先论述了城中村形成的原因:城乡二元体制是根本原因;城市化进程是直接原因;村集体巨额利益是城中村存在的关键。然后从城乡关系为切入点,论述了城中村的发展历程。最后,通过对城中村特征分析,揭示了无论从城市化进程、土地高效利用还是从城中村自身发展来看,城中村改造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并指出目前主要的城中村改造模式。

第二部分,综合地分析了生态适宜技术理论的演变。指出生态适宜技术具有绝对的环境性、选择的经济性、发展的适宜性、辩证的普遍性以及升华的人文性的特点,并从自然、气候、文脉三个方面完成生态适宜技术理论体系的构建。通过对住区及住宅两个层面生态适宜技术的实践研究,进一步揭示生态适宜技术的理论内涵以及实践意义。

章节最后指出生态适宜技术在城中村改造中应用的特点及意义:生态适宜技术在城中村改造中应用特点,是对城市发展景象的表现,对改造中新社区响应当地条件特性的表达。生态适宜技术在城中村中应用的意义,一是提高生态适宜技术在城中村改造中发挥的综合效益,二是提升生态适宜技术在社会中的相容性,调适社会心理使大众接纳生态适宜技术应用,发挥生态适宜技术在城中村改造中的应用价值。

返回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城中村改建,城中村改造工程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