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城市改造中旧工业建筑应用研究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19-05-06 11:24:20

[摘要]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economy and social culture, the renewal and transition of industrial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economy and social culture, the renewal and transition of industrial cities becomes an inevitable development trend.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old industrial buildings in industrial cities, believing that the enhancement of culture injection, the highlight of industrial buildings feature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residents#39 feelings can promote the renewal of industrial cities when utilizing old industrial buildings.

Keyword:urban renewal old industrial buildings industrial cities industrial culture creative culture industry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 继20世纪90年代后, 由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策略变化与城市更新规划的需要, 致使许多机械制造厂、纺织厂以及造成重污染的工业产业调离、搬迁, 因此留下大量废弃或闲置的工业建筑。伴随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扩张, 城市规划已经从浅层的城市空间蓝图布局转向更深层次的城市综合治理的方向。对于城市内旧工业区域及建筑的发展规划, 也成为了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之一。作者所在的大庆市为典型的二三线工业城市, 城内旧工业区域及建筑占很大比重, 因此更为迫切地需要找到城市更新转型与旧工业区域及建筑协调共生的方法, 本文以传统工业城市的更新发展为背景, 研究城市内部工业区域及建筑如何发展才能对城市更新起到促进作用, 希望为城市工业区域问题的治理以及城市更新提供一些思考。

1、我国工业城市发展及其问题概述

我国工业城市建设的兴起主要从1953年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建设开始, 围绕着苏联援助的156个重点项目建立了众多工业型城市。虽然工业发展促进了城市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也因此造成了许多城市问题。城市的发展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呈现出被动、跳跃的发展特征, 城市建设成为工业化的附属品, 工业成为了主导城市发展的主要力量, 从而决定了城市发展的方向。城市的建设遵从于工业发展的需求, 因此造成了城市结构单一、城市区域划分不合理、城市文化缺失、文脉断裂等问题。

2、旧工业建筑与工业城市更新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发展, 工业城市也逐步面临着城市产业转型、城市区域规划的更新问题。工业城市更新旨在解决工业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城市区域划分不合理、城市特色不突出以及城市的文化缺失等问题。

而根据我国工业城市发展特点来分析, 工业城市的初期建设工程基本围绕着城市工业产业展开, 工业曾是工业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因此工业区域与工业建筑在城市中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2003年通过的《下塔吉尔宪章》以及国内2006年召开的《无锡建议mdashmdashmdash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提出了对工业遗产的定义与保护办法, 指出对于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不再是盲目地拆后新建, 须更注重对其原有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1].。因此, 如何规划工业城市原有工业区域的发展、再利用旧工业建筑、保护工业遗产等可以成为工业城市更新的一个恰当的切入点。

3、工业城市更新背景下旧工业建筑发展策略

3.1、旧工业建筑发展的三点策略

(1) 引入文化产业有利于城市文化延续与经济发展

工业城市的建设往往围绕其原有工业产业背景而发展, 其原有的城市结构与城市文化在城市更新进程中是不该被忽视的。在对旧工业建筑以及周边区域进行发展规划时, 若能够充分发挥其工业区域的特色并完全融入到城市文化中去, 那么无论是在工业建筑保护还是在城市文化的延续上都是有益的。同时, 在旧工业区的发展转型过程中引入其他文化产业也能极大地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例如成都东郊记忆文化园区 (图1) , 就是依托于其所在区域原有文化并注入新的创意产业文化、音乐文化等, 而对其功能进行重新定义以达到旧工业建筑更新发展的目的。园区将城市文化、记忆融入工业建筑当中, 对原有的建筑空间和生产机械设备进行功能上的转换, 实现了从起初的工业生产空间到文化产业园区的转换, 既保留了其原有工业建筑的遗产价值, 又延续了该区域的城市文化特色, 同时对原住居民以及外地游客都起到吸引作用, 激发了原有区域的城市活力且有效地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图1 成都东郊记忆

另外, 由于工业建筑在功能和交通上对环境的特别需求, 许多城市中存在着滨水工业地段, 这些地方拥有良好的景观环境, 对于此类区域内工业建筑的规划发展能够明显提升该区域活力, 以促进经济发展, 更好地达到城市更新的目的。例如, 苏州河沿岸工业建筑群的相关改造设计, 在尽量保存区域内原有建筑和规划的基础上, 许多艺术家对沿河岸的废弃工业建筑进行大量创意设计, 令滨水地区独有的景观特色与厚重的工业建筑风格既对比又相融, 营造出良好的艺术效果。同时对原有的工业建筑赋予文化、艺术等创意元素, 为原有废弃的工业城市区域注入新的活力, 既符合了城市更新的目标, 也促进了文化产业与商业经济的发展。

(2) 塑造为城市地标利于城市风貌建设

工业建筑一般有着粗犷夸张的建筑风格, 建筑尺度和规模较大, 并往往伴随着配合其生产加工的高耸的构筑物, 如果在对其外部造型进行改造时加入合理的艺术表现, 将原有建筑风格与当下的城市建设进行良好地衔接, 并力争塑造成为城市地标性建筑, 则可以借此促进城市整体风貌的营造, 加强工业城市城市特色的突显。例如英国伦敦的泰特现代艺术馆 (图2) , 坐落于泰晤士河南岸良好的区域位置, 在进行改造设计时对原有建筑进行充分的尊重和保留, 设计师采用了最少干预的原则, 以尽可能地保留原有建筑元素, 在进行原有建筑外部造型时保留了砖立面并修复了其独具特色的烟囱的体量。在它旁边新建的建筑外立面的材料均选择了玻璃和钢, 虽然新增材料的选择与建筑师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设计手法相关, 但玻璃和钢两种材质也可以理解为工业技术体现, 新老材料间的对比也呼应着工业技术与工业城市的逐步发展。也正是因为对其标志性大烟囱的保留及新旧建筑材料间的突出对比, 产了一种更引人入胜的美, 使其与圣保罗大教堂遥相呼应隔岸相望成为城市又一地标性建筑。还值得一提的是, 在设计时将建筑内部空间的原有的涡轮发电机车间向下挖至基础, 从而形成一个与城市连通一体的城市广场, 设计向下的巨大坡道使建筑入口如同具有引力般将人流吸入内部的展厅空间

[2].。加入城市广场设计使建筑并非只单单作为一个博物馆, 也是充分考虑了其所处的城市的地理位置, 而为其配置相应符合城市需要的功能, 这成为其作为城市地标的又一个理由。将工业城市中旧工业建筑塑造成为城市地标性建筑, 不单可以作为旧工业建筑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策略, 同时也增强了城市景观效果、城市的可读性和城市区域的向心性。在工业城市更新发展的大环境下, 充分突显城市中旧工业建筑特色, 建立新旧建筑间的联系, 能够为工业城市又增加一道亮丽的风景。

图2 泰特现代艺术馆

(3) 对于居民情感的反馈利于提升城市区域实用性

国内目前对于工业建筑的再利用保护模式多数都停留在政府规划保护阶段, 很少考虑工业建筑再利用时城市原住居民和厂区原有工人的意见。在德国柏林奥伯舍诺维德工业遗产再利用案例中, 对于城市旧工业建筑再利用时都强调增强其居民的参与性, 在工业遗产保护旧工业建筑注重对城市居民情感和需求的反馈

[5]。国内例如广钢公园, 位于花地生态城东南部、珠江西岸, 距离城市商业区与居住区较近。公园整体虽将原有的较完整的炼钢产业流程的区域进行保留, 但对于厂区内部环境进行了重新优化增加了绿化与活动空间, 也增加了其周围居民的使用率, 进而促进城市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在对于旧工业建筑、工业遗产保护的策略与方法方面对于人文情感、居民参与的发展上仍存在许多不足, 但城市居民作为工业城市的主体是城市最广泛的使用者, 所以在进行旧工业建筑设计发展时适当地考虑对居民情感的反馈、对于居民意见的采纳是利于城市建设与更新的。

3.2、策略的实施应用分析

首先, 由于城市规模化扩张造成了城市郊区化发展, 而在工业城市中有着很多距离中心城区较远的大中型旧工业建筑区域, 许多旧工业建筑未达到使用年限, 盲目地拆毁再重建是不可取的, 对这些建筑及其周边区域可以考虑重新定义其功能。重新定义旧工业建筑的功能时, 可考虑引入其他文化产业, 以更好地增强其适用性

[4]。比如可以引入创意文化产业, 结合工业园区原有的特色工业文化, 将其改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这样能够增强其区域活力,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进而促进城市文化的传播、城市旅游业的开发等同时, 还可以考虑引入高校等文化类别, 将旧工业区域向城市高校实践基地方向发展, 促进产学研整合, 刺激区域经济发展。

其次, 对于旧城区内部遗留的具有特色的单体建、构筑物, 可以结合其建筑特点建成城市地标, 例如博物馆、艺术馆等。在其周边空间允许的情况下, 也可以考虑加建新建筑, 但一定要注意保存和突出原有旧工业建筑的特色。同时, 无论对于建筑物还是构筑物, 在尝试改造为城市地标性建筑时, 需考虑在建筑周围建立城市小广场, 这样既可以提升该建、构筑物的向心性, 又可以增加城市疏散空间、居民的活动空间, 促进城市良性发展。

最后, 对于旧城区内部遗留的单体建筑物, 或几个建筑组成的建筑群, 如果其建筑特点并不鲜明, 但又并未达到使用年限, 在它们的周边区域, 可以结合其所处地理位置进行功能转型设计, 同时, 应该尽可能考虑周边居民意见, 确定改造思路。因为旧工业建筑不只具有历史价值、遗产价值, 往往还是周边居民的精神与情感寄托。此类建筑的利用发展, 可结合居民需求, 向居民活动中心、区域图书馆等方向发展。

实施以上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发展策略时, 还需要注意尽可能做到修新如旧。在将原有工业用地向城市居民用地转化时, 需注意评估和鉴定该建筑周边的土地资源环境, 做好改造的前期调研与可能性分析。

4、结语

工业曾是工业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从而导致工业建筑在一些工业城市中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如何确定城市中这些旧工业的建筑转型发展方向与手法, 是工业城市更新亟需解决的问题。虽然许多旧工业建筑及其周边区域遭到废弃, 但由于工业文化的积淀、居民情感的寄托, 这些旧建筑仍然代表着工业城市的特有形象, 体现着城市居民的特有情感与记忆

[5]。本文分析工业城市中旧工业建筑的特点, 探索在改造设计中如何既保持并突出工业建筑特色, 又适应性地增加新的文化元素, 并且借由居民情感融入, 激活旧工业建筑及其所在区域的活力, 延续城市文化, 繁荣城市经济,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无锡建议mdashmdash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J].建筑创作, 2006 (8) :195-196.

[2].甘超.泰特现代美术馆的展厅空间解读[J].城市建筑, 2013 (2) :40.

[3]肯尼思middot弗兰姆普敦.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M].王骏阳,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17-27.

[4]王建国, 蒋楠.后工业时代中国产业类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性再利用[J].建筑学报, 2006 (8) :8-11.

[5]Oevermann H, Degenkolb J, Die?ler A, et al.Participation in the reuse of industrial heritage sites:the case of Obersch?neweide, Berli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Studies, 2016, 22 (1) :43-58.

旧工业建筑,工业城市,工业文化,创意文化产业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