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夜色中的南京眼。 青奥期间,置于南京各场馆和窗口地区、面向全球征集的数十套青奥雕塑,为古城增添了活泼灵动、神采飞扬的韵
夜色中的“南京眼”。
青奥期间,置于南京各场馆和窗口地区、面向全球征集的数十套青奥雕塑,为古城增添了活泼灵动、神采飞扬的韵味。当中有这样一件“雕塑”,不仅赚足了世界的眼球,本身还是交通和观光的通道——她就是被称为“南京眼”的青奥滨江步行桥。
“把市政工程当成雕塑来做,就是青奥步行桥的设计理念。”南京市规划局局长叶斌说,我们不只希望“南京眼”成为最亮丽的青奥遗产,还希望她成为引领河西滨江开发的新地标。
青奥最具人气景点,
每天万人赶来瞧新鲜
夹江之上,两轮椭圆形的巨大“圆环”隔江斜倚,“圆环”里蹿出一条“白飘带”轻盈地“系”于大江腰间——青奥开幕以来,造型流畅、现代感十足的“南京眼”成为青奥村的最具人气景点。
“Wonderful!”、“Beautiful!”、“啊—耶—”……24日晚,一场透雨后亮灯的“南京眼”更显璀璨夺目,各国运动员和中外记者三三两两来到桥边“摆pose”、“拗造型”,欢笑声、惊叹声不绝于耳。“太不可思议了,比我们伦敦的千禧桥漂亮。”一位扛摄像机的英国记者说。
虽然人行天桥还未对游人开放,也没有公交通过来,不少南京市民或开车或打的,一路摸来瞧个新鲜,在泛光灯的映照下,江边平台上人群隐隐绰绰。“太漂亮了,就像是一把竖琴!”“你看这两个环叫眼睛好,还是叫QQ好?”人群中叽叽喳喳。还有一些拆迁户来看他们的故地,给眼前的一切惊呆了,“过去这里是荒滩,没想到能整成这样!”
伫立观江平台,“南京眼”在夜空中变幻出七彩华光,天桥下江轮“突突”驶过,江水平缓;天桥指向的青奥轴线,青奥双塔两道白光映照入云——整个青奥村成了一个大景区。河西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青奥开幕以来,每天有万人来江边观光休闲。
用结构平衡力量,
把雕塑美放大到极致
青奥轴线、青奥双塔和“南京眼”的组合,让南京青奥村引来一片惊羡的目光。然而作为点睛之笔的“南京眼”,却是一道“命题作文”。
南京青奥村总规划师、东大建筑学院副院长段进介绍,在世界知名设计师扎哈设计的青奥轴线中,要有一个青奥雕塑跟双塔相呼应,他设计了一个“白飘带”从“双塔”向下蔓延,在青奥文化广场上打了一个“结”,“结”的另一端延伸到江心洲。但后来桥梁专家评审时发现造价太高,施工难度极大。该方案被否决了,“雕塑”的理念延续下来了——在青奥江边,要搭一座“艺术品”的人行天桥。
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临危受命,来做这道“填空题”。“城市重要节点的市政工程,从来都不只满足实用性”,省交规院总工韩大章说,青奥人行天桥集交通、景观于一体,理当把功能和艺术结合起来:主桥采用跨径270米的双塔双索斜拉桥,索塔就是两轮倾斜35度的椭圆形塔。从远处看,步行桥像一条轻盈的腰带;从近处看,羽翼般的钢索振翅向上,像竖琴的琴弦,行人就像琴弦上跳动的音符。两塔相对,犹如两位好友互相举起大拇指点赞河西。夜景亮化更是借鉴了青少年传统游戏“翻花绳”,七彩光束在桥面交叉翻飞,令人目眩神迷。
雕塑追求的是艺术、夸张,桥梁要求的是坚固、实用。韩大章说,“南京眼”并没有“为艺术而艺术”,她用结构平衡的力量美,把斜拉桥的刚度与拱塔的飘逸结合起来,青春飞扬、时尚现代的风采展现无遗。
城市新地标,
引领河西南部跨江开发
南京青奥轴线起于地铁二号线终点站油坊桥,沿江山大街穿青奥村直抵江边,轴线上的“南京眼”一头连着河西文化体育公园,一头挑起江心洲青年森林公园,是河西南部的中轴线。
驻足青奥人行天桥,夹江蜿蜒东去,滨江公园迤逦而来,奥体中心的鲜红大拱清晰可见,河西CBD高楼往南延伸——十年前迎接“十运会”,奥体中心“一场四馆”推动了河西中部的开发,如今臻于成熟;如今的青奥轴线,正刺激了整个河西南部开发,“草上飞”(河西轻轨)直抵鱼嘴湿地公园,公园背后规划了600多米高的CBD地标。
从上海世博的“中国馆”,到广州亚运的“小蛮腰”,大型赛会、地标建筑带动了城市开发,凝聚了人气活力。滨江步行桥统领的青奥轴线,同样肩负了这样的使命。
“所以,青奥步行天桥不只是一座桥,而是一件城市大雕塑、河西新象征。”叶斌说,市民以极大的热情看待这件“城市新作”,今年3月份对其全球征名吸引了5万多个名字,最终“南京眼”以28.85%的网友高支持率胜出。8月23日国际奥委会前主席罗格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整个青奥村是一件“艺术品”。“我们希望‘南京眼’像奥体大拱一样,以其艺术化的地标提振信心,凝集人气,引领河西南部开发和跨江发展,深刻烙印在南京城建史册上。”叶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