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廉价”款,保障性住房也有追求美的权利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1-08-23 13:47:33

[摘要] 在之前,很多保障性住房看上去就像一个军事堡垒,而不是让人想在里面生活的空间。幸而,已经有不少项目开始致力于改变这种单一性,将保障性住房变得更具公众所认可的美学欣赏价值。

告别“廉价”款,保障性住房也有追求美的权利.jpg

  美学和功能似乎永远是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焦点所在,尤其是大规模住房项目。一方面,这样的观念不断推动着住宅的现代化发展,但另一方面,公共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糟糕设计”、导致这一现象的社会经济因素,以及这些住房的居民都被戴上“有色眼镜”看待,似乎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是“不光彩的事情”。

  首先,我们要区分“公共住房”和“保障性住房”这两个概念。虽然不同地区的具体定义有所差别,但本质上是相似的。“公共住房”为公共出资、公共所有,且售价永远保持普通居民可负担的水平,只收取房租的30%作为收入。“保障性住房”为私人开发商、投资者,或非私营企业所有,资金来源既有公共性质的,也有私人出资,只需有一小部分单元为保障性住房即可称为“保障性住房项目”,且这些保障性住房单元的价格可以在一定年限后恢复市场价格。但即便如此,很多保障性住房项目的设计和全球各地正在兴起的豪华住宅相比,还是相差甚远。

  一直以来,这些住房项目都给人一种“廉价”“设计质量差”的感觉。再加上流行的“邻避症候群”(为了保护自己的居住环境,居民会反对在自家附近的建造计划,或提议在其他地区兴建)使得人们认为低收入住房建在自家附近会让该区域的房产贬值,这可能也是导致低收入住房供给短缺的原因之一。在希望保护个人投资价值的群体反对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同时,对低租金住房以及良好的工作机会、学校和其它日常生活设施有着迫切需求的低收入群体却在热切盼望着更多这类项目出现。然而,这样一刀切的思维过分将对“保障性”的理解落在成本上,而忽略了体验的部分。在这样的逻辑之下,人们认为“保障性住房”不仅租金要廉价(因为使用者的支付能力有限),看上去也要“廉价”。因此,很多保障性住房看上去就像一个军事堡垒,而不是让人想在里面生活的空间。

  幸而,已经有不少项目开始致力于改变这种单一性,将保障性住房变得更具公众所认可的美学欣赏价值。例如,使用现代化设计的常用材料、增强公共空间的设计感、活化首层空间、策略性地将保障性住房项目置入新建豪华公寓地段等。造价仅1300万美元的Sierra Bonita Building就是其中一个案例,除了42套住房单元,它还在首层配置了帮助残障人士的社区中心和其它非盈利机构。

  在纽约市,纽约市房屋局(NYCHA)持有和管理着300多栋外表沉闷破旧的保障性住房,建筑师已经开始从设计和政策两方面思考如何为更多人提供更好的服务。许多项目已经开展,其中Holmes Tower还有可能成为全世界最高的被动式建筑。外表单调乏味的保障性住房已经过时了。在未来,城市将变得更好、更高效,而无论使用者是谁,每一个建筑都需要美学和设计。

  以上就是建筑界知识频道给您带来的“告别‘廉价’款,保障性住房也有追求美的权利”分享。我们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更多建筑设计相关的知识给大家,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

保障性住房,建筑外形设计,建筑美学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