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独特瑜伽艺术中心,钢结构和红色墙体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1-08-22 10:38:00

[摘要] 杭州ONE THIRD YOGA瑜伽艺术中心的练习室有着红色山体般的墙体,墙体两侧以及顶部三边的边界凹进处理,明示此墙的独立感。

杭州独特瑜伽艺术中心,钢结构和红色墙体进行了完美的结合.jpg

  项目在中国美院附近的艺术园区,地势最高的一个山坡台地上,背靠巨大的山墙,俯瞰园区的白色建筑群。院子的入口在一个U形坡道的尽头,院门躲在墙后,上几部台阶一个回转后见到白色的三层建筑和一方建筑围抱的绿茵草地。进入院子,石板和混凝土结合的路径导引我们直向建筑的入口。入口左侧的阳光亭和右侧的边廊都是加建所得,在尽量保持与原建筑关系统一的同时来获取内部功能上的完整与丰富。也正是因为功能需求的变化,促使我们必须对空间重新梳理,也连动了后续的对原建筑局部的加建和“篡改”。

  首层的大厅是一层多个功能空间和通往二三层的交通节点,兼顾接待功能。接待台叠放在延伸的楼梯踏步上,在两个不通顶的被体块化的功能空间(综合教室入口区与保洁间)的围合下显得独立、安适。也正是因几个不通顶的空间体块让连续的顶部模糊相互的空间边界,形成连续的整体空间感受。

  阳光亭的加建是为了拓展出一处聚合点,用来休息、分享和讨论。加建借用了原建筑与隔壁围墙的梯形场地夹缝区域,在最内侧留出一扁长内庭,用来关照周边空间的采光、透气和拓展几个空间之间的连续性和透明感。在几个空间中回转游走与相互视觉对穿出现的深远不尽之感,是空间中最希望出现和珍视的氛围。

  亭子本身是钢结构玻璃的屋顶,沿内庭的一边做梯形的“高”,即是亭的“H”型钢大梁位置,正好可以将梯形屋顶二分为三角形与长方形。两面屋顶都向内侧倾斜,梁标高最低,”H”型钢的上部凹槽用来收集两面斜向屋顶的散水,通过“H”型钢大梁外高内低的标高设定将落水引入内庭,形成落雨小景和灌溉内庭之用。

  内庭后侧是通往冥想室的通道,共用通道旁长窗的内庭、走廊和冥想室三者的内外、标高、隐私关系各有不同,其三者中间位置利用结构柱做成的双门装置是这个问题解决的关键。我们抬高冥想室地面,压低正对场地边缘山墙的窗口,来捕捉冥想盘坐视野微妙的身体感,山墙的下部常年长满青苔,绿意铺满窗口外观所及的整个视野。安静的氛围很适合习练冥想、内观和呼吸法。

  一层的综合教室是最大的一个教室,适合较大型的综合理论课程和习练。利用场地的结构中心柱处理以及吊顶弧线的向心关系,在静谧的空间氛围中,有种暗含的精神向心性。贯穿三层小楼的原楼梯为钢结构框架,在原结构基础上整合最下一跑为侧悬挑踏步,上段封堵扶手外侧侧板。起始两踏步拓展为整个楼梯区域的平台,来托叠长方体的接待台。而扶手则从第一平台直接悬空跨过悬空踏步通过预埋浇筑于混凝土地台。

  二层教室三面落地窗,户外的香樟树叶直逼窗边,绿意满屋,充足的光照使教室全天处在类似柔光箱一样的柔和氛围中,适合较舒展的肢体动作练习。若天气适宜,选择户外露台瑜伽习练也是很好的体验。水吧区则作为临时休息交流和兼顾关照户外露台活动之用。

  三层原建筑的钢架结构极具形式感。我们希望能保留这种形式带来的力量感,在以“回”字型墙体嵌套平面布局上,内层墙壁开窗用以对应外圈原建筑墙体的开窗,保留自然采光。用三层习练室与公区间隔墙的内退和开窗位置的对位操作突出原钢结构的节点,加之利用工字钢凹槽设置的采光灯槽,使之结构节点成为贯穿相邻几个空间的精神核心。

  三层的练习室有着红色山体般的墙体,墙体两侧以及顶部三边的边界凹进处理,明示此墙的独立感。相反,因为钢结构在夹缝中的外插,和红色墙体形成嵌套状,带来了空间边界未尽的感受,使习练者处于极具张力的独特氛围中。

  以上就是建筑界知识频道给您带来的“杭州独特瑜伽艺术中心,钢结构和红色墙体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分享。我们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更多建筑设计相关的知识给大家,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

瑜伽艺术中心,钢结构,红色墙体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