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300米弄堂实现微更新,兼顾居民生活和人文环境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1-08-20 11:51:15

[摘要] 去年上海纪念馆经过最大规模修缮后,百年老建筑重现芳华。志愿者和居民们就商量着如何通过微更新,使弄堂环境和这幢老建筑相得益彰。

上海300米弄堂实现微更新,兼顾居民生活和人文环境.jpg

  上海市虹口区多伦路201弄,深藏在著名的“海上旧里”多伦路文化名人街里。不足300米的弄堂,是早年左翼文化人常走的一条红色之路,散发着浓厚的历史底蕴。

  然而,岁月还是在这条老弄堂留下了斑驳的“伤痕”,墙面脱落、弄堂积水、设施破旧等问题长久困扰着居住在这条弄堂里的每一位居民。为了让这条“红色之路”重显生机,日前,四川北路街道和弄堂所在的多伦居民区的干部群众想到了微更新的方法,对弄堂环境进行了必要的修缮和更新。

  值得一提的是,这背后还离不开一群平均年龄65岁的“多伦路201弄微更新管理突击队”队员的付出。

  “解说团”变身“突击队”

  年逾七旬的薛建纲看起来精神矍铄。他从出生开始就一直生活在多伦路201弄。

  2014年开始,他加入“海上旧里”解说团。“海上旧里”解说团分4组:讲解、写作、摄影、服务,成立至今开展的服务已超100场。志愿者们不光讲解左联,讲解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以及优秀历史建筑,还讲解周恩来、陈延年、赵世炎等当年在此发生的隐蔽战线的事迹。

  薛建纲表示,著名的左联会址纪念馆,就坐落在多伦路201弄,是“海上旧里”的典型代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多伦路上一度“群星璀璨”,鲁迅、瞿秋白、丁玲、茅盾、郭沫若、叶圣陶等30多位左翼文化人聚居于此。

  去年纪念馆经过最大规模修缮后,百年老建筑重现芳华。志愿者和居民们就商量着如何通过微更新,使弄堂环境和这幢老建筑相得益彰。

  于是,四川北路街道多伦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汤裕琴和居委干部持续走访居住在这里的老居民,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查阅有关历史资料,进行现场实地调查研究,并多次召开由居民和街道相关科室、专业设计单位参加的居民区“微更新”听证会。

  志愿者岑惠芳参加了3次听证会。“居民们普遍比较支持微更新,在暂时不能旧改的情况下,微更新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一个好方法。”

  听取居民意见后,设计稿经过了好几次修改。比如,原先靠近纪念馆的丁玲雕像,因为居民反映参观人多影响休息,被移至离纪念馆有一定距离的地方;原先想要安装在地面上的射灯,因为居民反映可能会影响视线就取消了。

  为了更好地做好“海上旧里”微更新,“海上旧里”解说团变身“多伦路201弄微更新管理突击队”。这些平均年龄65岁的突击队员,承担小区“微更新”的综合协调、组织推进等职责。

  兼顾居民生活和人文环境

  确定设计稿仅仅是微更新“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需要处理的问题还有很多。

  部分居民把非机动车停放在弄堂口,还有居民将私家车停在左联会址纪念馆门前等,各式各样的车辆混杂盘踞在“海上旧里”,影响了整体环境的改善。

  一方面是小区的市容市貌和人文环境,一方面是居民的现实生活需要,二者如何兼顾,这考量着多伦路居民区干部的“智慧”。

  汤裕琴说,这时候让突击队员和党员志愿者率先行动起来。针对非机动车的无序停放,大家逐一核查、摸清这些车辆的归属,居委干部和志愿者一家一户做工作,另行安排其他规范的停车点停车。

  薛建纲记得,居民们一般配合度很高,但有一些车主是租户,需要花时间找到人,并一趟趟上门做工作。同时,对一些无人认领的“僵尸车”,在广泛宣传并张贴公告后,由街道安排专门的力量进行全面清理。

  还有晾衣架的问题。以前居民们自己随便晾衣服,在弄堂里挂得横七竖八,微更新后要统一建晾衣架。由于制作规划需要时间,意味着居民们要有半年的过渡期不方便晾晒衣服。此时,“多伦路201弄微更新管理突击队”的志愿者们又站了出来,他们利用自己的老邻居身份,和附近居民做工作,请大家为了长远的美观,暂时克服困难。

  在多伦路201弄里有一个东方村,曾经后弄堂里的电动车停得乱七八糟。乘着这次微更新的机会,在薛建纲的建议下,举行了两次听证会,加装了一个长达50米的车棚,彻底解决了乱停车的问题。

  经过大半年的微更新改造,如今多伦路201弄有全新粉刷的墙面、新铺设的路面、美观优雅的弄口宣传栏、具有人文气息的雕像和指引牌、重新整理的空中各类电线、排列整齐的花架子等,百年红色弄堂焕然一新。

  精心打扮自己的弄堂家园

  “这条弄堂现在不仅变漂亮了,也整洁干净了,最近下大雨一点也没有积水!这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是最实惠的事情。”志愿者余良达爽朗地笑着。

  因为环境整洁了,居民们开始更加爱护弄堂。他们不再乱扔垃圾,主动将家里的绿植和花卉摆到了花架上,精心打扮起了自己的弄堂家园,红色弄堂生机勃勃,绿意盎然,使得“海上旧里”更具魅力。

  不久前,虹口区还结合“美丽街区”建设,实施了红色街区文化资源点位景观照明亮化提升工程。原先,左联会址纪念馆附近晚上除了路灯,没有任何照明设施。此次对周边环境保留原有建筑的传统风格的同时,适当增加线性灯光、勾勒出建筑轮廓线,使建筑更具立体感。

  另外,在传统的建筑上加入现代感的灯光元素,既保留原建筑的韵律,又拥有现代感的设计语言,在夜晚突显出建筑的神韵。景观照明亮化时,还对围墙格栅进行涂料重新粉刷,选用耐阴植物进行栽种,打造彩色、季相变化明显的景观效果。

  “多伦路201弄微更新管理突击队”的志愿者们说,无论白天巡逻还是晚上漫步,都能感受到弄堂的独特韵味。去做“海上旧里”讲解时,也更有自豪感。汤裕琴表示,现在多伦小区门口到左联会址纪念馆门口这一带,成了“网红打卡地”。

  以上就是建筑界新闻频道为您带来的“ 上海300米弄堂实现微更新,兼顾居民生活和人文环境”的内容,建筑界新闻频道也将持续关注更多热点的新闻,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行业热点新闻~

上海弄堂,城市微更新,老建筑活化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