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条例将实施,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1-08-06 12:59:32

[摘要] 8月6日,成都出台《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条例》,适用于市行政区域内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工作,将于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

成都新条例将实施,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jpeg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8月6日,成都出台《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条例》,适用于市行政区域内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工作,将于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

  条例共十一章七十六条,分别从总则、生态本底、空间格局、以人为本、绿色发展、低碳生活、价值转化、安全韧性、可持续发展、监督检查以及相关附则等对成都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工作进行了系统阐释。

  构建山水林田湖城一体的生态基础

  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

  公园城市,绿色先行。生态本底方面,条例明确,成都市将依托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生态廊道、天府绿道、天府蓝网以及全域公园体系等构建山水林田湖城为一体的生态基础。至2035年森林覆盖率不低于百分之四十三,森林质量逐年提高;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不低于百分之四十,绿化覆盖率不低于百分之四十五,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十五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百分之九十;林荫路推广率不低于百分之八十五。

  在空间格局方面,应当坚持街道一体化设计和建设,塑造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复合、低碳健康、集约高效的公园城市街区形态。公园场景设计应当根据地域特点,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和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条件,以方便群众为原则,合理布局、科学设计、规范建设。

  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在绿色发展方面,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制定绿色产业扶持政策,严格落实产业准入制度,引导资源向绿色高效集约方向聚集,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高效的生产方式。鼓励高校院所、企业围绕污染防治、绿色设计、绿色工艺、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建设绿色技术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和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由产城人向人城产转变

  鼓励市场主体参与绿色开放空间多元营运

  条例明确,要推动城市发展模式由产城人向人城产转变。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营造劳有厚酬、闲有雅乐,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幼有善育、老有颐养的幸福美好家园。

  坚持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集设计、研发、生产、消费、生活、生态多功能于一体,整合产业、技术、品牌、市场服务,促进生产、生活相融发展,推动城市发展模式由产城人向人城产转变。

  在低碳生活方面,践行低碳理念,建立低碳制度体系,完善碳排放考核机制,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引导构建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推进城市碳达峰和碳中和。推广使用新能源,优化布局便捷高效的充电设施网络,推动运输装备低碳升级。新增或者更换城市公共汽车应当采用新能源汽车。

  到2035年,公共交通占机动车出行比例不低于百分之七十,低碳交通出行比例不低于百分之八十五。

  在价值转化方面,成都市鼓励市场主体参与绿色开放空间多元营运,依法以商业收益反哺运营维护;鼓励社会资本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深度合作开发乡村资源,推进人才、资本等要素下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推动形成智慧治理体系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

  把安全发展贯穿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等全过程、各领域,成都市应构建弹性适应的基础设施网络、灵敏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数字智能的智慧运行体系、社会风险的闭环防控体系。

  条例明确,在安全韧性方面,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坚持场景驱动、算法赋能、智能协同、多元共治理念,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构建智能化城市运行指挥和服务体系,提升城市智慧治理能力。

  建立健全城市大脑,在政务服务、城市运行、诉求办理等领域构建智能化应用场景,推动形成上下联动、高效协同的城市智慧治理体系。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以建成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为战略目标,成都市人民政府应当坚持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环境、生活等各方面协调发展,探索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突出生态型、高质量、人本化、有韧性的可持续发展特质,努力实现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

  以上就是建筑界热点频道为大家带来的“成都新条例将实施,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信息,建筑界热点频道也将持续关注相关建筑行业热点资讯,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行业热点~

成都公园建设公园城市建设,城市生态环境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