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口袋公园建在哪里、怎么建,颇有讲究。城市建设的第一标尺是人,应注重人的需求,同时它与周边环境应当是有机联系、和谐共处的。
近日,在常州武进新建成的新城熙园小游园里,色彩明快的生态步道、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让原先的“城市边角料”焕发新颜,吸引了许多居民在此遛弯。本月,武进区首批11座口袋公园将陆续建成并对外开放。近年来,江苏因地制宜建设、改造便民型公园绿地,已建成的210座口袋公园成为居民休憩、健身好去处。
有人将城市改造更新比作“动手术”。当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建设逐渐从增量时代过渡到存量改造时代,大拆大建的“手术”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更多是渐进式、小规模的精细“缝合术”。通过修复边界空间,将废弃零碎地带改造为人人可亲近、可享有的公共空间,已经成为不少城市的共识。这样的口袋公园,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城市公园绿地分布不均的不足,化解了公共空间供需矛盾,公园虽小,意义不小。
口袋公园建在哪里、怎么建,颇有讲究。城市建设的第一标尺是人,应注重人的需求,同时它与周边环境应当是有机联系、和谐共处的。口袋公园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型,重要的是要与当地居民需求、周边环境相匹配。比如,在人流密集的交通站点、停车场或广场附近见缝插针建设口袋公园,起到疏导交通、分散人流、引导绿色出行的效用;建在居民小区附近,通过简单的功能分区,布置不同的设施,来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建在办公楼附近,作为商业工作区中的绿色纽带,营造舒适环境以缓和紧张的办公氛围。具体实施中,既注重公益性、向居民免费开放,又体现亲民性、让居民乐意进来。
用“口袋”缝合城市空间,不能粗放地“打补丁”。当前一些城市的口袋公园建设中也暴露出问题:有的定位不明确、设计不合理,园内设施不够人性化;有的绿化简单、公共设施建设雷同;有的易建难管,后期管理维护面临更大挑战。口袋公园的功能定位不宜简单雷同,也不宜贪大求全,应根据其所在位置的人口数量、结构特点、需求重点等配置公共服务设施。要更多地从周边居民需求出发,他们需要什么,就在口袋公园中植入什么功能。公园是居民的公园,居民是公园的主人,从选址、设计到维护都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吸纳他们的智慧,进一步增加他们的认同感、归属感,才能做好后续管理维护工作。
口袋公园看起来似乎只是城市建设中的“边角料”,但可彰显城市的温度与内涵。在“城市双修”“宜居城市”建设中,应更多挖掘口袋公园的潜力和价值,政府、社区、规划师、居民等齐心协力,因地制宜建好、维护好口袋公园,使其成为城市微更新、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一个重要“触媒”。
以上就是建筑界热点频道为大家带来的“用好城市建设中的‘边角料’,口袋公园建设颇有讲究”信息,建筑界热点频道也将持续关注相关建筑行业热点资讯,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行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