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传统施工模式到工程总承包,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扶持政策不断充实丰富,我国工程建设组织模式的蜕变之路脉络清晰、步履坚实,推动我国建筑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10784.6亿元、20807亿元、26046.1亿元、33638.6亿元:这是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公布的2016年~2019年我国工程总承包收入。
作为提升建筑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这组数字见证着我国工程建设组织模式的变革发展。
从传统施工模式到工程总承包,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扶持政策不断充实丰富,我国工程建设组织模式的蜕变之路脉络清晰、步履坚实,推动我国建筑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这是一条适应经济社会法律制度变革、不断提高效率提升建筑工程品质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大体经过4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9年至1953年,主要以建设单位自营方式为主,即建设单位自己组织设计、施工及采购设备材料等,自行组织工程项目建设。
第二阶段是1953年至1965年,建立了以建设单位为主的三方制。甲方(建设单位)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组建,乙方(设计单位)和丙方(施工单位)分别由各自的主管部门进行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许多技术、经济问题,都由政府部门直接协调和组织解决。
第三阶段是1965年至1984年,建设项目的组织形式大都以工程指挥部为主。指挥部一般由相关政府部门、建设单位联合组成,专门负责建设期间的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建成后移交生产部门。
第四阶段是1984年以后,引进并学习国际通行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除了实行工程承包制、招标投标制、合同制、法人负责制、工程监理制以外,探索、推行工程总承包是进入该阶段的重要标志。
业内人士表示,从设计、采购、施工间的协作主要由业主协调,到三方组成联合体,这是设计、采购、施工从被动主导到主动协作的转变,是由浅入深的融合之变,是“弱关系”向“强关系”的转变,也是“封闭”向“开放”的转变。这种变化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工程建设质量。
这是一条探索建设工程市场化、现代化的创新之路。工程建设组织模式的持续变革,为建筑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提供了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相关的制度供给和政策支持也逐步加强。
2003年,原建设部发布《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在明确工程总承包基本概念和主要方式的同时,制定了进一步推行工程总承包管理的措施。
2005年,《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出台,为规范我国建筑工程总承包、提升工程总承包管理水平、推进工程总承包管理与国际接轨起到了促进作用。
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完善总承包管理制度、提升工程总承包能力和水平。
从“培育发展”到“进一步推进”,体现了国家大力推广工程总承包的决心。
2019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整合和统一了现有法律法规在该领域的零散规定,推动解决了工程总承包已有政策与实践存在的诸多问题,又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在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0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
华蓝集团股份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广西华蓝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成表示,从发布的政策可以看到,政府各部门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对工程总承包价值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推进的措施也越来越具体;放眼现在的建设市场,政府采用工程总承包发出来的项目越来越多,正成为推动工程总承包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
他表示,在公司推行工程总承包业务之初,企业资质、项目审批、合同备案、规费缴纳、证件办理、竣工结算等相关问题都还在逐步完善。如今,随着各项政策的推出,这些问题基本都得到了有效解决,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9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工程总承包新签合同额合计46071.3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0.8%。其中,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新签合同额19538.2亿元、市政工程总承包新签合同额6521.1亿元。
事实证明,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模式快速发展,是必然的选择,也是建筑业未来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
这是一条推动“中国建造”走向世界舞台的奋斗之路。工程总承包作为国际工程项目主流建设模式,已成为“一带一路”项目的主角。从印尼爪哇岛上的雅万铁路,到克罗地亚南部的佩列沙茨跨海大桥;从乌干达的卡鲁马水电站项目,到秘鲁安第斯山深处的奥永至安博公路项目……放眼全球,“一带一路”合作成果遍地开花,带来的民生福祉实实在在,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据统计,2020年,我国企业承揽的境外基础设施类工程项目5500多个,累计新签合同额超过2000亿美元,占当年合同总额的80%。其中,一般建筑、水利建设类项目新签合同额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37.9%和17.9%。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认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的发展模式不断转型升级,从最早中国企业只能给别人做分包,发展到做工程总承包(EPC)、“工程总承包+融资”(EPC+F),再到以投资为引领的工程总承包模式(EPC+I),中国承包商承揽的国际基础设施项目在规模、技术、附加值等方面快速提升。
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强。在2020年《工程新闻纪录(ENR)》评出的全球250强大型国际承包商中,有74家中国企业上榜。在全球250强承包商做的国际基础设施项目中,中国企业的项目占25.4%,也就是说,每4个国际基础设施项目中就有1个中国企业的身影。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资产规模越来越大,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也越来越强,已经成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生力军。
以上就是建筑界热点频道为大家带来“从传统施工模式到工程总承包,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变革开启新篇章”的信息,建筑界热点频道也将持续关注相关建筑行业热点资讯,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行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