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的景观设计师,这些植物配置原则必须了解!

来源:建筑界编辑:袁斌发布时间:2021-07-08 15:24:56

[摘要] 植物作为景观中的重要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已经不只是简单的栽树、种花,也逐渐走向美学,走向生态。根据绿地功能不同,对植物配置的要求也不同。一起来探究下不同植物之间的配置原则

合格的景观设计师,这些植物配置原则必须了解!.jpg

  植物形态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植物形态是指植物单体或者植物群体的形状和结构,即表现出来的三维形状。一般的植物外观形态有圆球形、椭圆形、尖塔形、直立形、悬垂形、铺地形或水平形、不规则形。

  景观设计师应该了解的植物形态术语

  不同形态的植物可以营造不同的景观效果,传递给观者不同的感受滴:

  开阔树冠的大乔木如悬铃木、榉树等像撑开的一把大伞,柔和饱满,让人感觉安定和舒缓;

  尖塔形的植物如水杉、龙柏等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感;

  直立形植物可用于创造突出的景观,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增加高度方面的因素;

  水平扩展的植物在高的结构中增加了宽度方面的因素;

  垂悬形态的植物可能形成柔和的线条并与地面发生有机的联系;

  圆球状的植物适合用于构成大的丛植做为边界;

  各种形态的植物可利用形状和质感对比来构成突出的景观以避免设计的单调。外观形态相似的植物在视觉上常常趋向于一个整体,它们自身或与整个群体相互协调共同构成和谐的种植设计作品。在一个设计中采用某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植物形态可以使整个种植设计达到统一的效果。根据绿地的类型、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合理选择植物,形成不同功能的园林绿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园林绿地不同的植物景观布局、植物配置形式,能构成多样化的园林观赏空间,造成不同的景观效果。在布局群体景观时,应注意形态间的对比与调和以及轮廓线、天际线的变化,才能构成美妙的画面。

  城市公园植物设计

  1适地适树

  城市公园设计时要考虑植物的生态学特性与立地条件相适应,利于植物充分生长,便于养护。具体有三种途径:

  选树适地

  选树适地,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情况选择适宜的树种,多选用乡土树种;

  改地适树

  改地适树,即通过一系列措施,包括整地、施肥、土壤改良等改变立地条件,使之满足树木成活、生长的需要。

  改树适地

  即在地和树之间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方法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它们能够相适。如通过引种驯化,可以增强树种的耐寒性。

  2生态群落式配置

  在做城市公园植物设计时采用拟自然的生态群落式配置,利用生态位进行组合,使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共生,使喜阳、耐阴、喜湿、耐旱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构成一个稳定有序的植物群体,不仅可以提高植物的成活率,还可以降低养护成本。

  植物群形态

  主树:作为观赏中心的主导景观的高树;

  辅树:树形与主树协调,对主树起烘托作用,高度仅次于主树;

  对植树:与主树、辅树在观赏及树形方面有相反感觉之树种,前两种树的添种树;

  前植树:补充前三者之间形状,联络树木与地表面的低树;

  补充树:前四种之外的补充树。

  景区园路植物配置

  公园或风景区的园路多采用自然流畅的曲线,两旁的植物景观也宜自然多变。人们漫步在园路上,远近各景可构成一幅连续的动态画卷,具有步移景异的效果。以二郎神遗迹文化公园为例浅谈园路的植物配置。园内主要道路宽4~5m,游人量大,入口广场区的的道路较为平直,多采用规则式配植,以种植行道树为主,行道树的种类不宜过多,且应具有特色,如银杏,树姿挺立,入秋黄叶可构成美丽的秋色。而自然园路旁,除了行道树外,还多以乔灌木丛植于路边,营造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

  次路是公园中各区域的主要道路,一般宽2~3m。

  小路则是供游人漫步在宁静的休息区中,一般宽仅1~1.5m。

  次路和小路两旁的种植可更灵活多样。由于路窄,有的只需在路的一旁种植乔、灌木就可达到既遮荫又赏花的效果。园路两旁结合地形配置植物形成疏密有致的景观效果。为创造简洁轻松、活泼自然的花园小径气氛,可采取小灌木、地被、山石相结合或花境的配置方式,并形成有高有低,有疏有密的自然景象,适合地段可配置小乔木覆盖一部分地面,使之产生幽暗之感,并通过乔木框透视远景。

  平地小路常采取乔灌木自然丛植于路边的方式,在游人少的幽静小路要创造自然田野之趣应注意选用树姿自然、体形高大的树种,乔木以不超过三个树种为宜,并以自然石块散置路旁或设简朴的小亭等。

  路口及道路转弯处的植物配置,要求起到对景、导游和标志作用,一般安排观赏树丛。配置混合树丛时多以常绿树做背景,前景配以浅色灌木或色叶树及地被等。本公园两面环水,滨水园路的植物配置一定要结合水面进行设计,沿水面多以低矮的湿地植物为主,时而点缀几株婆娑的垂柳斜向水面,营造草长莺飞的自然景观。

  居住区植物配置

  居住区是人口相对密集的场所,绿地空间一般有限,但兼有三种作用:是满足人的功能需求、改善环境质量、美化作用。因此居住区的植物配置首先应结合居住区的功能分区进行设计。

  入口区域的景观是居住区对外的形象窗口,植物配置应体现小区的风格、特征:

  中式住宅的植物配置形式多采用自然群丛组合,植物种类也要能体现传统文化,如翠竹、红枫、造型五针松等;

  欧式风格的居住区则多采用规则式的植物配置形式,如整齐的树阵、开阔的草坪以及规整的模纹花坛;

  东南亚风格的居住区多种植棕榈类的植物体现异域风情。

  儿童游乐区的植物配置则应色彩鲜艳、活泼、自然,但要便于儿童的活动,且要选择一些无毒、无刺、少落叶、少落果的植物。

  老人活动区的植物首先应考虑便于老人活动的树阵广场,还可以选择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如松柏、银杏、香樟、枇杷、柑橘等。

  从生态功能角度进行植物配置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绿地改善小气候产生可感效应的最小规模为0.5至1公顷。绿地中树木的数量越少,其产生的生态效益也越低。由少量草坪和低矮灌木组成的小片装饰性绿地,生态效益也不佳。以乔、灌、草组成的人工拟自然群落,由于层次丰富、绿叶面积增加,提高了单位叶面积指数,从而增强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

  在以上基础上加强植物景观美化作用

  首先,应植物配置应和建筑相协调,利用植物群优美的林冠线,打破建筑群体的单调和呆板感。

  其次,结合地形高差变化,“遇高则高、遇低则低”,布置不同的植物,获得相应的林冠线变化。通过花灌木近边缘栽植,利用矮小、茂密的红叶石楠、海桐、杜鹃、金边黄杨等密植,使之形成自然变化的曲线。在栽植形式上可采取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利用对比、调和、均衡等植物配置手法,组合成错落有致,四季不同的植物景观。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组合与协调,通过植物叶、花、果实、枝条和干皮等显示的色彩,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为依据来布置植物,创造季相景观。做到一带一特色、一片一季相。

  由白玉兰、桃花、迎春花等组成的春季景观;

  由合欢、紫薇、荷花等组成的夏季景观;

  由桂花、红枫、银杏等组成的秋季景观;

  由腊梅、雪松、南天竹等组成的冬季景观。

  以上就是建筑界施工频道为您带来的“做到美不胜收,居住区园林景观风格及景观种植设计探析”内容,建筑界建筑施工频道分享更多施工知识来帮助你学习施工技巧,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

景观设计师,植物配置原则,城市公园景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