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产生是多方面的因素,无论设计方面、还是施工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出现常见病害后,要及时科学的修补尤为重要!接下来就看看水泥路面的通病以及防治。
1 和易性不佳
"和易性"是指水泥混凝土易于各个工序施工操作且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的性能,整个概念包括涵盖了流动性、保水性、粘聚性等多个方面。而和易性不佳即从以上几个方面的不良呈现的。
比如,施工人员对水泥用量的选用不当,及让混合料出现松散及成团;
若选择砂率不当,即出现粘聚性不够、不易捣密实等问题;
当水和灰的比例不当时,就会有分层离析异常;水泥品种不当选择,会出现泌水、离析;
如果混合料配比不正确或者计量不够、搅拌时间不够,这一切都会带来相关混合料的均匀性、和易牲等出现问题,带来施工中的各种质量问题,比如水泥地面裂缝、混凝土地面露石子、坑洞、水泥地面起皮、水泥地面起灰。
2 裂缝“断板”
"断板"是指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修建和使用过程中,因为板内应力超过了混凝土本身预计的强度,进而出现的贯穿混凝土面板整个厚度的不规则断裂,将混凝土面板断裂成两块及以上,使得路面结构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它包括横向、纵向、斜向、交叉断裂断板或角隅折断裂缝。
在修建施工早期,如果出现水泥地面裂缝现象,往往是因为原材料不合格、水泥安全性或强度不足、砂、碎石等集料的含泥量及有机质含量超标所致。
此外还有基层标高不平整,使得路面厚度不一致,使得上层和基层自己的吸收渗透,导致上下强度偏差开裂;以及施工工艺上,如搅拌、振捣、集料温度、浇筑过程等的不合格,和切缝、保养等问题导致的不合格。
在使用期出现的断板,包括设计不当、负载过重、路基不规则沉降、边界因素、基层失稳、早期微裂缝扩伸、桥(涵)面铺装损坏和排水不良等。相应的处理办法和细则都有极大的差异。
因为出现这些现象的时间段和工程期限不一样,又被分为板角断裂、早期断板或施工断板、使用期断板或后期断板等。
3 起砂、麻面、露石
"麻面"是指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表面结合料磨失,成片或成段路面板出现了过度的粗糙表面现象。
这往往是因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时,在混凝土初凝前遇雨所致。
"露石"即混凝土地面露石子,是混凝土的水灰比过大或水泥的耐磨性差,用量不足使混凝土表面砂浆层的强度和磨耗性差,在行车作用下很快磨损或剥落,进而形成。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表面灰浆不足,泌水提浆,从而造成混凝土路面表层强度不足。
以上问题往往都由于施工时混合料坍落度小,比如夏季施工时失水快,或掺入早强剂不当,在平板振捣后,混凝土就开始凝结,以至待辊筒滚压和收水时,石子己压不下去,进而暴露出各种问题。
4 坑槽、蜂洞
"蜂洞",又被称为"孔洞",多是由于水泥混凝土混合料不均匀,施工振捣不足,甚至漏振,使混凝土颗粒间的空隙未能被砂浆填满。
因此在水泥混凝上路面板强度较低处易出现局部破损,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洞穴,即为之。特别是在模板处,颗粒移动阻力大,更易出现蜂窝。
而面层骨料局部脱落而产生的长槽称为"坑槽",它主要是由于集料含泥量过大,混凝土内有泥土或其他杂物。此两类问题即混凝土地面坑洞的问题,此形成有类似相通之处。
5 接缝损坏
"接缝"包括横缝、胀缝、缩缝、纵缝和施工缝。施工时设置此类缝的目的是减少或避免由于水泥混凝土热胀冷缩产生的应力对路面板的破坏作用。
但是接缝设置不当或接缝损坏也会降低路面的整体使用性能,甚至使路面板更快地遭到破坏。水泥混凝土接缝损坏主要有 缝料损坏、唧泥、接缝碎裂等。
要避免此类问题,一方面要避免在浇捣前仓混凝土时胀缝处封头板底部漏浆,拆除填充头板时又没有将漏浆清除,进而造成前后仓混凝土联结;
另一方面要避免接缝板尺寸不足,两侧不紧靠边模板;还有避免胀缝处上下接缝板,使得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相对移位,造成混凝土连结。
6 变形错台
"错台"是指相邻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接缝处产生的垂直高差。其出现的原因往往是横缝处未设置传力杆,由于基层或路基体压实不均匀,致使相邻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车辆的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不均匀沉降。
7 拱起、沉陷
"拱起"就是指横缝两侧的混凝土路面板板体发生明显抬高的现象。相对应的,"沉陷"则是指横缝两侧的混凝土路面板板体发生明显下沉的现象。
拱起产生原因主要是胀缝被硬物阻塞,或胀缝设置过少,使路面板受热时不能自由伸张。
沉陷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填缝料损坏导致雨水从接缝处下渗,软化基层,甚至软化路基体,使路面板接缝下方的基层和路基体承载力下降,路面板跟着下沉。
拱起和沉陷都将对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造成很大的影响。施工时合理设置胀缝,运营中有效维护好接缝,可以有效避免此类损坏的发生。
以上就是建筑界为你带来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的知识,我们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更多桥梁知识给大家,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