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宁波市将结合数字化改革,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应用。同时,优化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开展城区绿化增绿添彩,既要自然美又创人文美,共建大美宁波。
初夏的宁波海风拂面,鲜花飘香。6月8日,记者从浙江省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了解到,今年,宁波将在打造全国文明典范、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深化城市道路清爽行动、“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创建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最干净城市”三年行动。宁波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郑一平表示,要着眼城市道路、城乡环境、住宅小区、市场商圈、产业功能区、公共空间等重点区域,再创40个“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深化“公厕提质行动”成效,结合数字化改革,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应用。同时,优化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开展城区绿化增绿添彩,既要自然美又创人文美,共建大美宁波,让优良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席地而坐” 坐拥“城市客厅”之美
绿满城,洁净美。在宁波第一批成功创建“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的月湖公园,绿树成荫、百花齐放,游客络绎不绝。据月湖景区管理所综合养护科科长安然介绍,自创建“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以来,景区建立了“扫、捡、冲、刷、洗、拔、捞、擦、吸、巡”等适合景区实际的整套操作管理模式。同时,创建12个重点区域,以点带面进一步提升景区全域的环境卫生工作。今年,景区结合建党100周年、建城1200年等重要活动,对景区内草坪灯光亮化等景观进行提升,从而给广大游客带来更好的观感和游玩体验。据了解,自创建“席地而坐”公共场所以来,不仅管理到位,保洁效果好,而且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机制。
在天一广场,执法队员对过往游客进行有效劝导。同时,向商铺、游客发布《在天一看见宁波美、在宁波欣赏中国美》倡议书,向辖区内商家、市民发放文明宣传册,借助公众号研发电子承诺书,形成党建搭台、企业参与、执法宣传的推进态势;外滩区域则签订了《商家公约》和《街区商家责任区域卫生包干责任书》,从而规范商铺经营秩序,提升区域整体形象和业态;东部新城举办席地而坐城市会客厅沙龙,组建一站(轨道交通福庆北路站)、两馆(市城展馆、市图书馆)、三场(市民广场、五一广场、文化广场)“席地而坐”创建联盟。在宁波建城1200年这一历史节点,宁波城区这个“后花园”——海曙区中山公园于近日完成整体环境和设施设备的有机更新。换上“新装”的公园增添了“樱花小道”“绣球揽景”“桃羽流霞”“烟树童趣”等新晋景点,还在花境内增设仿芦苇造型的小型地面景观灯175盏,以增强夜间观赏效果,打造“桃羽流霞”的别样景致。
今年以来,宁波城管聚焦民生实事,积极探索城市智慧停车新模式,多举措破解城市“停车难”困境,持续挖掘道路停车泊位资源,推广应用“甬城泊车”智慧停车平台,积极开展道路停车泊位接入,推进停车场信息联网,开展停车收费差别化管理,探索多样化的停车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市民群众停车的便捷度和获得感。
环境日益秀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加速完善,美丽城市共建共享的成果惠及百姓。山东游客董俊民说:“在宁波公园和广场真的可席地而坐一尘不染”。
“公厕提质” 感受“城市细节”之美
外在美与内在美融合。在姚江现代公厕,市民说:“以前总觉得环卫公厕脏兮兮,如今大不相同,公厕内安装除味机没有异味,而且通风亮堂,还有母婴室、儿童游乐区和爱心驿站。”物业服务公司项目经理说:“为了保证厕所干净无异味,只要市民离开,保洁员就会进去打扫。”新建的公厕配备有儿童游乐区,公厕内部除爱心驿站、第三卫生间等便民设施,还配有彩色电视机,喂奶加水间和推车、轮椅。宁波大剧院广场公厕另配有热水瓶、茶壶、微波炉、医药箱、针线盒、充电器,还有绿色出行服务指南。
同时,公厕在设计上结合以人为本、科技优先的公厕建造理念,在厕所大厅设置了一体化使用信息显示系统,内容包括每个厕间的使用状态、报警信号等提示,并包含便民信息显示系统模块。通过专用网络平台可随时了解公厕运行状态、使用频率、人次以及使用量等信息。据了解,2017年宁波启动“公厕提质行动”三年行动,于2020年底圆满收官,超额完成三年新改建环卫公厕565座的工作目标。三年行动期间,环卫公厕从保洁质量到人文服务都得到了极大提升。目前,宁波配置无障碍设施的公厕473座,占比70%;300余座公厕配置爱心驿站,450余座公厕提供免费厕纸服务,60余座公厕设有免费wifi。此外,为进一步完善“找得到、上得了”的便民服务,中心城区核心区域已有580座环卫公厕24小时开放,沿街商店和单位内部厕所免费对外开放,实现核心区域10分钟如厕圈。
“垃圾分类” 体验“城市清爽”之美
绿色生态和谐共建美丽城市。宁波自2013年启动垃圾分类以来,取得良好效果,已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实践的缩影和窗口。目前,全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100%,资源化利用率90%,回收利用率64%,城镇生活垃圾总量增长率-5.74%,提前实现“三年大变样”。
近年来,宁波全体系规划扎实起步,着力提升城市管理品质,注重前端规范,完善垃圾分类源头投放设施建设,新(改)建垃圾房800多座,改造投放点位1万多个,全面落实“一栏、二图、三点、四桶、五导”分类投放标准。注重中端提升,建成高标准中大型转运站7座,配套采购大吨位转运车辆,合计转运能力达到3750吨/日,提标改造市六区老旧小型中转站22座。注重末端布局,坚持打造节能环保、高效美观的生态友好型分类处置设施,变“邻避”为“邻利”。2020年奉化、宁海、象山等焚烧厂顺利点火运行,实现“零填埋”。目前,全市共有焚烧厂8座,餐厨(厨余)6座,日处理能力突破1万吨,有效扭转了近年来“垃圾围城”的被动局面。
全品类回收智慧服务,着力打造源头减量范本。近年来,宁波对废纸张、废塑料、废织物等可回收物提供“全品类、全天候”回收服务。2020年全市建成分拣中心31个,基本实现市、县全覆盖,可回收物回收量达59万吨。今年,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和智慧回收项目已列为市民生实事项目,开展小区投放分类智能箱试点,采用人脸识别、AI图形识别等技术,精准建立居民垃圾分类电子档案,打造“全品类回收、数字化监管、智慧化清运、集约化分拣和集中化利用”的垃圾分类闭环产业链。
全方位综合治理施策,着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新一轮建筑垃圾、工业固废、农业生产废弃物等集中整治。全面治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全面排查整改。全面启动填埋场修复治理,3座生活垃圾填埋场全部关停,启动12座垃圾填埋场生态治理或转型利用,指导各地根据“一场一方案”,参考“开挖”“覆盖+雨污分流改造”“覆盖+雨污分流改造+垂直防渗”三种技术路线,加快推进填埋场生态治理工作。全面完善分类收运体系。加快推进乡镇小型中转站升级改造和污水就地处置,推动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园林垃圾中转和资源化利用(分选)场地落实,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全领域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提升源头分类成效。建立健全考核监督评价机制,对全市100个镇乡(街道)进行考核,并下发“绿、蓝、黄、红”四色榜单。探索建立分类长效管理模式,健全“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桶边督导”机制,形成一批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海曙鼓楼街道创新引入“信用修复”机制,合格小区占比从70%提升至100%。鄞州区东郊街道通过定时定点投放,完善管执联动等举措,厨余垃圾合格率从75%提升至100%,党政机关示范创建全覆盖,当好全省垃圾分类“模范生”。
同时,宁波城管推进消纳场地处置落实、重点项目保障、价格和运输市场监管、资源化利用、源头减量和规范运营、规划统筹和制度建设,“三服务”进工地,为建筑渣土处置排忧解难。
“城管义工” 共建“城市文明”之美
文明城市,温馨家园。5月21日,城管义工“民间路长”出征聘任仪式在宁波市鄞州区印象城广场举行,引导全市9.1万城管义工“城市共同管,文明我先行,带动城市文明、扶起网约单车、铲除违规广告、维护市容卫生、宣传垃圾分类”。城管义工创建枢纽型社会组织,打造文明高地、爱心高地,致力形成10类标准服务岗位,打造10大特色品牌项目,培育100个志愿服务团队,培树100名城管义工领袖,组织1000场志愿服务活动,签约1000家公益合作单位,发布10000个志愿服务岗位,动员10000个家庭携手参与。
宁波城管义工以岗位化、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为方向,积极探索实践“一盘棋统筹运作、一站式服务管理、一体化保障支持、一揽子制度规范”义工服务机制,建立了布局比较合理、服务相对完善、运作有序有效的现代义工志愿服务体系,助推城市管理,建设美丽家园。
这两年,宁波城管义工团队深入社区街道防疫情抗台风,绘制“垃圾分类图”,编发《垃圾分类手册》,进行宣传咨询和督导;联合社区组织专业辅导演示和技术比武。北仑城管与戚家山街道为切实提升宣传精准度,坚持红色党建引领拉高标杆,全域优化城市环境整治。宁波城管义工协会还成立市民学校,以“青少年暑期实践系列”、“社企校共育试验田”、“高校+”等载体为抓手,培育多元的城市精神文明。
郑一平说,城管义工是城市文明建设先锋和社会风尚带头人。今年要强化顶层设计,形成志愿服务需求体系;要提高治理能力,调整社会动员组织架构;要引进社会资本,服务城管领域民生事项。城管义工协会要继续围绕城市管理领域,有效开展垃圾分类“旧物焕新”等全民公益行动,持续做好“板凳上的美容师”公益理发等关爱项目,实现受益人群数量级倍增、服务品质明显升级、服务内容不断扩容、服务地域全面覆盖,争做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探路者”,为宁波市投身“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和争当“重要窗口”模范生持续贡献城市管理志愿服务力量。
以上就是建筑界新闻频道为您带来的“全面实施‘最干净城市’三年行动,宁波推动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应用”的内容,建筑界新闻频道也将持续关注更多热点的新闻,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行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