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有着中国“新陈代谢派”领军建筑师之称的申江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城市更新在不断的应对各种“冲突”,这种“冲突设计”也给建筑设计带了革命性的挑战和革新。”
近20年来,中国震惊世界的城市化扩张,给人们深刻的印象。这样一种印象和共识,却掩盖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城市更新。“城市更新”给城市带来新的增长可能性。近日,有着中国“新陈代谢派”领军建筑师之称的申江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新时代的城市更新在不断的应对各种“冲突”,而这种“冲突设计”也给建筑设计带了革命性的挑战和革新。”
著名的“新陈代谢”运动,发展于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新陈代谢”是建筑师丹下健三与大高正人、菊竹清训、黑川纪章等人提出的第一个宣言,是关于新城市的设想。他们认为城市和建筑不是静止的,它像生物新陈代谢那样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应该在城市和建筑中引进时间的因素,明确各个要素的周期。他们强调事物的生长、变化与衰亡,极力主张采用新的技术来解决问题,反对过去把城市和建筑看成固定地、自然地进化的观点。
反观当下,中国的城市设想在城市更新进程推动下,更为百花齐放,被评为城市运动先锋的申江海采访中提到:“每个时代应对的问题都有所不同,“新陈代谢”运动对于建筑师的我影响确实很大,而当我们思考中国城市运动,它不同于60年代日本。时代、议题、背景和面向的未来愿景各不相同,信息革命的特征在当下体现的过度明显,如何把握信息工业社会特征,思考新陈代谢曾经是有机体样本的存在,我们这一代建筑师更应该思考的是这个快速的时代下的事物萌芽、生长、动荡、关系与循环新事物产生。新时代节奏冲击下,衰退带来的伤害远不及新萌芽的到来令人兴奋。”
从30年或者50年乃至更长时间来看,留给这个时代的东西和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又是什么呢?申江海表示:“在我们近200个更新项目的实践中,我与众多怀揣激情的建设者都不约而同地都把眼光集中在‘城市更新’议题。随着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从面积到容积、从整体布局到亭台楼阁,都在倒逼着一场群像而非模块化的整体更新。”
申江海表示:“一座城市的形象,从不应取决于那些最高、最大的刻板印象,而来自于每一条街巷中最细枝末节的匠心之作。一座城市中,最能表达它所处的时代、社会的历史与未来的工具就是建筑,城市更新并非易事,它必须来源于建筑师发自灵魂深处对于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与判识力,以及对未来愿景的表达。其意义在于世代传承的桥梁也由此而成,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城市中生活的人们精到地解读出建筑空间所包含的愿望、努力、能力。”
“这就是我们热爱建筑设计的根,一种建筑文化的底蕴所在。”申江海这样告诉记者。
申江海的作品中带有长期主义的建筑基因。一方面,他乐于尝试新的实验性的先锋派的设计,但实验性又绝不会向实用性妥协,这是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坚持风格,发掘在地文化的特征,将传统与现代、理性与激情相结合,改变人们习以为常的视角,营造更具长期审美价值的视觉效果。
在申江海和毛大庆的联手合作中,我们看到优客工场的办公空间和共享际生活方式集合项目中,大部分是既有建筑改造项目,而他们改造的目的不仅追求一个空间内部的更新,更追求这个空间作为一个独立的建筑作品对于整个城市更新进程中的推动力,它需要对城市状况做出积极的贡献。
城市更新的进程中,最需要的还是创新,其中包括空间运营方式、设计以及合作模式,这些都同样重要。所以出现了国内外获得过大量设计奖项的东四共享际,打磨厂共享际,以及宝钞胡同隐院等充满了设计感和在地文化特征的项目。比如著名的东四共享际,完美融合了老北京胡同的风格特征,又在原有并不宽裕的空间基础上完成了非常大胆的立体化呈现,如今已经成为北京老城区内知名的文化集散地。
城市更新的话题由来已久,而日本“新陈代谢”宣言也早已逐渐埋没历史,申江海被评为新“新陈代谢”的代表也源于其主要的城市更新宣言“冲突设计”。这也是未来巨大的设计趋势,伴随着众多的追随者,为当下的中国建筑设计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人才储备,对于每一个参与者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每一个项目都是一次新的研究。城市更新也成为大众参与、全民思考的话题。
“我们尊重历史,但不会一味修旧如旧。中国设计师一旦碰到传统的东西就会畏手畏脚,对于年轻设计师来说,可以在不影响传统的前提下,烙下一些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新的印记,让新的新,旧的旧,又何尝不是一种新的美学,这也是对时代之间“冲突”的尊重。”申江海最后这样告诉记者。城市作为最为真实的社会存在,我们希望并鼓励看到新一代建筑师的勇敢,新一代中国建筑师在城市进程的大浪中必将重返世界舞台。如何让“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如何强化“中国设计”的标签成为中国当代设计师的课题和使命。
以上就是建筑界为你带来的,“中国‘新陈代谢派’领军人申江海:城市更新在‘冲突’中革新”的内容。建筑界人物频道分享更多建筑相关的建筑知识给大家,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