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人们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反思和人居体验的重视,在科学规划前提下,因地制宜、更具人文关怀的社区重建逐渐成为城市更新的主流模式。如何打造成功的街道,下面分享8条秘诀。
按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如何顺应城市肌理,优化社区生活空间,从而提升人居品质,成为当下城市更新的核心议题。
1、步行/骑车友好
步行和骑自行车是最健康,最可持续的出行方式。在城市交通系中,时速4-7公里的步行与自行车能激发“逗留”。对于创新区来说,“逗留”有助于人才之间的的交流。
哥本哈根,北欧最大城市,以重视环保和绿色出行闻名于世,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被国际自行车联盟授予“自行车之城”称号的城市,在美国著名杂志《Metropolis》2016年最新评选的“全球宜居城市”中排名第一。
事实证明,当你在骑自行车时,你更密集地跟人发生互动,你在通过目光接触、通过手势跟别人传递信息,不知不觉中,这些互动为城市之中的人建立了信任基础,也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2、空气清新
人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可能会出现眩晕、头痛、恶心、眼鼻刺激,口渴等症状,而时间一长,可能还会诱发支气管炎、哮喘、癌症等等。北京十年来肺癌增加了60%,经济损失更是无法计算,在城市的空气污染这个问题上,汽车尾气有不小的”贡献“,话说“北京蓝”获得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限行”。
改善空气质量不仅将为所有人带来好处,并减少不公平的健康不平等现象。
鸟街坐落在伦敦市中心的商业区,为了解决空气污染的问题,街道找来了airlabs,这群大气化学家和工程师团队,通过空气净化技术在城市高污染区创造洁净空气。
下面这张凳子从后面吸入污染气体,包括二氧化氮(NO2)和颗粒物(PM),经过净化之后,从前面吐出来:
3、保证安全
安全的城市和道路就是一个人人都可以享有的环境。适宜儿童生活的城市必须具有安全为本的街道,特别是在操场、公园、学校、社区中心和其他儿童集中地周边的缓冲区域,创造安全的街道尤为重要。
韩国是儿童道路安全设计的成功典范之一。自1995年以来,韩国实行了一整套项目,改善街道环境,促进交通安全。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在首尔实施“校园地带改善项目”,旨在确保儿童从家里前往幼儿园、小学和保育机构时能有安全的街道。该项目的重点实施区域位于学校等儿童常去的机构周围。
这条位于首尔某校区的街道有醒目的红色涂层,清楚地标明了“校区慢行-30km/h”的限速要求,并加设了人行道护栏,为儿童创造了安全的步行环境。来源:首尔瑞草区办公室
这些片区使用限速牌和减速带等措施降低车速,建立行人专有路权,并利用清晰的标志区分人行道和车行道。同时新建行人护栏,进一步保护儿童,使其免遭危险。
此外,学校主要出入口300米之内均安装了交通信号灯和限速标记,并在“校园地带”区域道路上用醒目的红色油漆刷上“校园地带”和“保护儿童”等字样,提醒驾驶员小心通过。此外,通往学校主要入口的道路上禁止停车,降低了车辆停靠时和儿童接触的可能性。
截至2012年,韩国已经在超过1.5万个校园地带实施了这一项目。根据韩国交通研究所的估算,仅这一个项目就能使校区内的儿童交通事故每年减少32%。后来,韩国政府逐渐把安全街道的创建区域扩展到公园、社区中心等其他儿童集中的区域。
4、噪音控制
噪音会使人会感到压力增大、荷尔蒙分泌失调、短期记忆退化、注意力与理解力下降等等问题。在街道中,噪音很大的一个来源就是汽车交通,改善噪音影响将直接有益于健康,改善街道环境,并鼓励积极的旅行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上海的静安市北国际科创社区坐落在中环/南北高架边上,繁忙的车水马龙虽然给创新区带来了交通便利,但也造成了噪音。
于是,FTA设计团队为了最大程度地营造一个舒适怡人的环境,在退界的基础上额外做了景观降噪的折叠草坡。
使用折叠草坡作为景观,一方面是因为树叶和树枝间的空隙像多孔吸声材料一样,使噪声声波被树叶向各个方向不规则反射,达到减弱声音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因为树叶枝条与声波发生共振而使声音消耗。为在中环的人行穿梭提供了一个怡人的空间。
5、休憩之所
如果你看到人们每天坐在消防栓上,靠在路灯柱、建筑和栏杆上,这无声却深刻地表明:在我们的街道和人行道上没有空间给人们停留,供人们消遣。
如果有一个可以停下来休息的地方,对所有人、对街边小店都有利,因为人们将更愿意在我们的街道上参观,消磨时间或彼此认识。
六本木新城(hills)有许多知名设计师打造的街道家具,仅以椅子为主题,就有内田繁的红色波浪椅、Karim Rashid的粉红色巨型雕塑椅、Ron Arad绿意盎然的8字形椅等。
在街道的打造上,也是尽量安排曲线而不是直线,这样就把街道转化为人们聚集、休息、聊天、发生各种各样事情的广场,步伐也会不自觉地放慢下来,步行景观的连续与变化就产生了。
6、心灵触动
不同的城市,因为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社会传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城市风格与建筑风格。这些独特之处承载了城市的历史,反映城市的价值观是什么,并让一座城市具有独特的品格与灵魂。而独特之处的最日常的体现就是街道。
柏林到处都有纪念碑,至少有20座纪念大屠杀受害者的纪念碑,其中最著名的是彼得艾森曼建造的“欧洲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森林”。
但穿过柏林的街道,如果你留心,你也会看到一些小纪念碑,这是铜石纪念碑,每个不到10平方厘米的大小,是嵌入在街道的鹅卵石。每一件都是为了纪念一个受害者,放在受害者最后居住的房子前面的人行道上。
住在杜伊斯堡大街的翻译和作家马里恩帕皮说:“我认为这比那些巨大的或迷宫般的纪念碑更感人,在我看来,这些纪念碑既夸张又独特。”
7、绿意阴凉
我们天生喜欢有树的地方,亲生命性是作为人的固有属性,对人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亲生命性源于对于人类起源的认识和理解——99%的人类历史阶段中,人类于生物方面的进化均为对于周边自然环境,树木是刻在我们基因里的熟悉。
树木在大风,大雨和阳光直射下为我们提供遮荫和庇护,有树的地方,无论天气如何,街道都有人气。
东京经验值得借鉴。这座建筑密度很高的城市,“见缝插针”填满了绿化。建筑最密集的大丸有地区,把一片3600平方米、拥有300种植物的森林——“大手町之森”搬了进来。
特别的是,东京还把调动社会力量写进了法律法规。民营企业、普通百姓都可以参与景观绿地的建设运营。《城市公园法》创设了公园里的“PFI模式”(公共项目私人融资模式),并把管理许可期限延长到30年,激励企业积极参与城市公园的再生活化。
8、保持运营
成功的街道离不开运营,这包括清洁、维持卫生设施的干净、保证街道照明、维护街道绿化等等。一旦这些运营的工作没有做到位,就极有可能产生“破窗效应”。
“破窗”指的是:如果有人打破了某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没有得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会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心理就会滋生的更快。
1980年代,布兰特公园被称为“针头城市”,众多吸毒者与妓女聚集于此,一年发生的刑事案件高达500件。
在1991年在比德曼团队的精心的设计改造,重新开放后,公园彻底与“城市毒瘤”说了再见。现在甚有人说布莱恩特公园“太干净”了。比德曼都不屑回复。因为他坚信,城市是有“破窗效应”的,布莱恩特公园因为“不干净”而成为毒瘤,因为干净而成为城市目的地。
街头应成为所有人散步,消磨时间和参与社区生活的好地方。
而营造成功的街道,不仅仅需要设计师们的努力,也还要由政府决策者、开发商、运营者和城市居民一起努力。人是城市的核心,城市为了留住及吸引人,必须要在促进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福祉下功夫,营造成功的街道就是最划算的投资之一。
以上就是建筑界施工频道为您带来的“城市更新的主流模式从街道升级开始,成功的街道这样打造”内容,建筑界建筑施工频道分享更多施工知识来帮助你学习施工技巧,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