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园林和苏州园林大相径庭,是民族性导致审美差异?

来源:建筑界编辑:袁斌发布时间:2021-04-21 16:01:34

[摘要] 苏州园林和日式园林两者从布局形式来看,都属自然山水园。但是也有不同之处:苏州园林偏重山性,园必有山,日式偏重水性,园必有岛。

日式园林和苏州园林大相径庭,是民族性导致审美差异?.jpg

  冈仓天心发现,中国人天性中强烈的常识因素使中国人在观念的世界里和行动的世界里都不把事情弄到极端。他说,在这方面,日本与印度人更为接近。

  引自《亚洲艺术中人的精神》

  苏州园林是中式园林的杰出代表,运用写意的造景手法,讲究在依山傍水之地,修建亭台楼阁、石凳、小桥人家、曲径通幽。园中石嶙峋,请流萦绕,古木参天,竹影婆娑,水波粼粼,林木森森,以小中见大的格调,塑造咫尺山水的格调。一步亦景,移步易景,隔窗望景,另有别致讲究。园中建池,池上建桥,桥的东西皆见水,意为左右逢源,园中栽种棕榕,意为中庸之道。

  日式园林,善于选用质朴的素材,抽象的手法,表达玄妙道理,以“枯山水”为代表

  两者从布局形式来看,都属自然山水园。苏州园林偏重山性,园必有山,日式偏重水性,园必有岛;从意境看,苏州园林尚文,人工之中见自然,日式尚武,自然之中见人工。

  当然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私家园林下的一个分支。而日本园林也有宫苑、寺园、枯山水、茶庭、离宫庭园等。

  相同点

  苏州园林和日本园林都是自然山水园,整个布局看不出明显的轴线,道路蜿蜒曲折,这是东方园林区别于西方园林一个共同特征。

  苏州园林属于私家园林,面积有限;而日本国由于国土面积小,即使是皇家园林也无法像中国的皇家园林一样气势宏大,因此苏州园林和日本园林的一个共同追求追求就是“精致”。造园者都专注与如何将自然微缩于方寸之间,并将主人的情怀融入其中。

  可能真正会让人傻傻分不清楚的就是日本的水石庭和苏州园林,因为他们都有继承“一池三山”(传说中的仙境,一池指太液池,三山指琼莱、瀛洲、方丈)的园林模式,造园要素主要是以水体、假山、植物、小品为主。所以看上去会有点像。

  在东亚园林里,你的感官体验是动态的。(mobile viewing positions)这点体现在蜿蜒曲折的小径,借景等元素上。西方园林更多是精致的体验。(static viewing positions)体现在轴线,几何对称等元素上。比如:

  不同点

  布局

  日本园林早期(平安时期)形成“池泉筑山庭”的园林风格,面积较大,主要特征是模仿自然山水,有湖有山,若湖面较大,则湖中堆置岛屿,以桥连接。这个时期是日本园林逐渐脱离一味模仿中国园林,形成自己风格的初期。

  后来,禅宗传入,南宗山水画的写意技法使日本园林走向高度概括,极端的写意即出现“枯山水”平庭。中国园林虽都是写意手法造园,却没有如此的固定格式。《园冶》中讲究“巧与因借,得景随机”,即讲究因地制宜,景到随机,高方欲就平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究源头。

  理水

  日本园林最为著名即其“枯山水”,以白沙象征水面,以小石象征岛屿,极端抽象体现山水关系。

  而“池泉筑山庭”虽用真山真水,但与中国园林讲究水的来龙去脉不同,日本园林注重的是水的形态,小溪平桥,宛如画中。

  中国园林讲究“疏园之去由,察水之来历”。谨遵“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法则,水系无论大小,必曲折有致,有的还故意做出一弯港汊、水口以显示源流脉脉。同时也讲究聚散,所谓“聚则通阔,散则潆洄”。

  叠山

  日本园林并不做太多大地形,往往是在水中置岛,模仿“一池三山”,且有一定的定式。如桂离宫,大岛和小岛布列。

  而中国园林的一池三山则要活泼很多,北海、中南海中的三山拉得很长,圆明园内福海中的“蓬岛瑶台”相聚甚近,避暑山庄的三岛一枝分三径。

  除了堆置岛屿之外,中国园林的山往往傍水而走,山水不分割。所谓“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流”,“胸中有山方能画水,意中有水方许作山”。山贵有脉,水贵有源,有些时候为了表示山脉贯通,还特意贴墙叠山,好似山脉遇墙,破墙而入。掇山时山石之间的结合也有安、连、接、斗、挎、拼、悬、剑、图、卡、垂、挑等多种手法。中国的园林把山喻为全园的骨骼,可见山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

  置石

  日本枯山水的置石,主要是利用单块石头本身的造型和它们之间的配列关系。石形追求敦实、光洁、平滑、简洁、底广顶削,务求稳重,而且不作飞梁、悬、挑等奇构,很少堆叠假山。

  中国园林的置石分特置、对置、散置、群置和山石器设。

  对特置石也即孤赏石的石形也特别讲究,但其要求和日本园林中要求石形的稳重不同,它要求石形要优美,要具备独特的观赏价值,追求的是“透、漏、瘦、皱”有时还要“丑”,如杭州的绉云峰,因有深的皱纹而得名。上海豫园的玉玲珑以千穴百孔、玲珑剔透而出众。苏州的瑞云峰以体量特大姿态不同且遍布涡、洞而著称,冠云峰兼备透、漏、瘦于一石,亭亭玉立、高耸入云而被誉为江南四大名石之首。

  禅宗

  中国园林设计在镰仓时代随着禅宗一起流入日本。相比现在的苏州园林,禅宗的美感在现在的日本园林上体现得更为突出。

  大德寺里还存有中国禅僧画家牧溪法常的《六柿图》。日本园林中的设计元素“枯山水” (karesansui)是禅宗美学的体现。细细耙制的白砂石象征水,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象征山。整个庭院象征宇宙,反应禅宗中得到“启蒙” (enlightenment)的过程。日本大音寺中的枯山水,就用白砂石讲述了河流瀑布如何运动,最终流入静谧的大海的过程。

  日本园林推崇"侘寂" (wabi sabi)的美感,认为不对称的,不规则的,不完美的,便是美的。布置多是自然,简单,幽雅,禁欲,有年代感。

  意向:

  这是中国‘明四家‘之一的文徵明于16世纪画的《松壑飞泉》

  几乎是同一时间的日本,同样是选择’松‘作为题材,长谷川等伯 画出的日本国宝《松林图》是这样的

  虽然日本文化很大程度上受中国文化影响,但由于地理,民族,社会等等原因导致了日本的审美意象跟中国是不一样的:中国更中庸,日本更极端。

  小结:

  说了这么多,其实想说的是:我们探讨日本园林跟中国园林的不同,可能喜欢从现有物质层面去比较,但真正本质的,更重要的差别是民族性的差异。这样的差异导致了,在审美取向上,在营建层次上都形成了巨大差异。

  因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中国的水岸是曲折深幽的,日本可以选择更为禅意的枯山水;中国的石头选着了瘦皱漏透的太湖石,而日本选用了质朴的山石;我们喜欢玉堂富贵的玉兰牡丹,他们喜欢清雅物哀的晚菊落樱....这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两国的审美倾向并不一样。

  很多中国人想去模仿日式的园林,绝大多数不过是临摹个皮罢了,这里面的水太深。别人庭院里一个洗手钵,为了长出合适的青苔要预先放在合适的环境中养个几年,每棵树都要精心挑选....没有洁癖性格的中国人是做不来的,中国人做个园子,新的挺好,日本人做个院子,要长青苔才好,那叫侘寂。其实每个民族的艺术审美都有自己的优势长处:中国对意的追求,欧洲对均衡的努力,伊斯兰的抽象图案,日本人的极致等等,因为这些每个民族才有自己的骄傲。

  最后,还是那句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爱惜本族历史,珍惜本土文化,保护文脉,人人有责。

  以上就是建筑界知识频道给您带来的“日式园林和苏州园林大相径庭,是民族性导致审美差异?”分享。我们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更多建筑设计相关的知识给大家,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

日式园林,苏州园林,审美差异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