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新进展!重庆东站枢纽3条骨架道路开建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1-03-30 11:02:36

[摘要] 重庆东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是重庆市新建最大的“四网”融合综合交通枢纽,也是全国在建的最大高铁枢纽,目前重庆东站骨架道路一期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

又有新进展!重庆东站枢纽3条骨架道路开建.png

  备受瞩目的重庆东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又有新进展。据重庆交通开投枢纽集团消息,重庆东站骨架道路一期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工程包含开成路、兴塘路东延伸段、东侧集散道路3条对外骨架道路,总长14.3公里。此外,重庆东站铁路站房及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及其他市政配套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工作也正稳步推进中。

  重庆东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是重庆市新建最大的“四网”融合综合交通枢纽,也是全国在建的最大高铁枢纽。重庆东站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规划的包海、京昆、厦渝、沿江等四条主通道的交汇点,对重庆市提速构建“米”字型高铁网和国家综合性铁路枢纽,加快建设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交通强国示范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为将重庆东站建设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东门户和重庆东部槽谷发展引擎,市政府成立重庆东站建设指挥部,全面统筹指挥重庆东站投融资建设和片区综合开发。“因为有重庆东站建设指挥部的统筹协调和倾力指导,因为有重庆交通开投集团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我们成为了项目法人,主动承担土地整治、专项债发行主体责任,在骨架道路建设和东站片区站城一体化综合开发闯出一条新路子。”交通枢纽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交通配套先行,促进东部槽谷各组团有机联动

  据交通枢纽集团介绍,重庆东站片区规划“五纵六横”骨架路网体系,其中纳入重庆东站项目一体化建设的包括开成路、兴塘路拓宽及东延伸段、东侧集散通道等3条骨架道路,总长26.4公里。

  具体来说,开成路南起于渝黔复线连接道纵三路立交北侧,北止于开迎路斑竹林立交南侧。线路全长15.1公里,共设置立交节点7个(简易立交),含主线隧道3座。采用城市主干路标准,主线为双向8车道,设计速度60公里/时。开成路直接服务于高铁枢纽,是保障重庆东站运营的站前大道;主要服务于龙盛、茶园、樵坪组团等多个组团,是东部槽谷南北向贯穿性骨架道路。

  兴塘路拓宽及东延伸段西起于快速路六纵线兴塘立交东侧,东止于东侧集散通道兴塘东立交西侧。线路全长6公里,共设置立交节点1个,含主线隧道2座,1座主线桥。采用城市主干路标准,主线为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60公里/时。兴塘路是重庆东站对外交通中重要的东西向干道,它与北循环道、站区道路直接联系,承担了枢纽北侧交通的集散功能;同时衔接穿山通道,加强了东站片区与茶园、南坪、惠民等区域的联系。

  东侧集散通道南起于渝湘复线高速,北止于茶涪路。线路全长5.3公里,共设置立交2座(兴塘东立交、龙凤立交),含主线隧道长0.6公里。采用城市主干路标准,设计速度60公里/时,主线为双向6车道。东侧集散通道是主城区骨架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茶园内部三条纵向贯穿性主干路之一,是承担交通功能兼具服务功能的城市干道,同时它也是绕城进出主城的交通转换通道,连接了渝湘复线高速、绕城高速,转换解决了渝东城镇进出主城的外围交通。

  值得一提的是,3条骨架道路均秉承“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建设理念。所有指路标志均采用中英结合指路信息设计,实现国际人士无差别道路指引;以绿色公共交通为绝对主导,设置公交专用道配套交通设施,多举措保障公共交通优先;在智能化方面,沿线交叉口信号控制均采用自适应的设计标准,流量自适应控制,“车多放车、人多放人”,实现信号灯动态配时,最大化路口通行效率。道路照明采用智慧照明系统,实现路灯感知全覆盖,设置智慧共同杆,构建以共同杆为基础的智慧道路体系。人行设施采用灯光斑马线、立体标线、立体过街等措施,保证人行安全,体现人文关怀。

  据交通枢纽集团介绍,骨架道路(一期)工程已于去年9月19日开工,骨架道路(二期)工程、东站站前片区路网即将于年内动工。片区路网位于东部槽谷高铁新城核心区,重庆东站站房西侧,为广茂大道、长生北路、开成路、玉马路围合的16条道路,总长11.7公里,按照城市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的道路等级设计,设计时速20-50公里/时,红线宽16-36米。其中主干路2条,长度0.79公里,次干路5条,长度5.82公里,支路9条,长度5.13公里,横向道路13条,纵向道路3条。

  根据建设计划,3条骨架道路和片区路网将于2023年底或早于重庆东站同步建成投用。重庆东站共接入轨道交通6号线、8号线、24号线、27号线4条线路,与高铁无缝衔接,实现往来乘客快进快出、无缝换乘,通过站前广场城市通廊,与站前商业区和规划高线公园串联,并连接东侧樵坪山公园,构建立体景观、慢行体系,充分发挥重庆东站片区公共交通优先、高铁“新经济区”强带动作用,促进东部槽谷经济发展。

  融入智慧元素,保障高铁枢纽高质量建设

  PM2.5环境监测数据实时更新、征地拆迁进度一目了然、设备安全状态及时掌握……这是记者在重庆东站建设指挥部看到的场景。

  这得益于重庆东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一些列“智慧”技术的应用。在建设过程中,重庆东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项目运用了BIM技术,构建起“智慧工地”,实现对施工进度、征地拆迁进度、环境监测、质量安全等环节的可视化管理。

  同时,项目建设施工中,还利用BIM技术进行模拟应用,辅助决策,提升了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管控能力,从而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计划于今年6月全线投入生产的“数字智能钢筋加工厂”就是基于BIM打造的智能化应用,确保工程管理全链条智能、高效、透明,实现重庆东站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和智慧运维。

  “我们为此成立了集团专题调研组分批赴河北雄安新区、北京市朝阳区CBD学习智慧城市建设及运维管理,重点研讨《重庆东站 BIM 应用管理平台实施方案(含二期)》。通过考察学习,既为重庆东站项目智慧化建设注入先进理念、提供最新成果、打开设计视野,也为规划好、设计好、建设好、管理好‘五十年不落后’的重庆东站增强了信心、提供了宝贵经验。”交通枢纽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目前已完成重庆东站建设指挥部CIM可视化平台大屏建设安装,智慧工地项目管理系统平台已投入试运行,集成三条骨架路网已建智慧工地视频数据,实现现场施工情况、征拆情况和环境监测情况的可视化监管,有效发挥重庆东站站城一体化建设指挥调度、科学管理、智慧运维功能。

  顶层设计领航,打造“站城一体化样板”

  站城融合,规划先行。近日,重庆市政府印发《重庆市推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提出以重庆东站为核心,统筹周边区域发展,大力发展枢纽经济,积极推行TOD发展模式,推动一体化规划、设计、开发、建设。

  那么,未来重庆东站片区会是什么样子?相关规划显示,重庆东站项目规划范围3.47平方公里,建成后既是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全面实现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也是国际交往的出发地和目的地,为重庆东站片区赋“开放经济门户”之魂、塑“活力万象都会”之形,实现枢纽与城市功能高效融合。

  通过“站城一体化”,构建起以交通枢纽功能为基础,集国际交往、商业商务、应用创新、品质居住为一体的城市先导区,进一步激发高铁门户枢纽“强带动”作用,将东站片区打造成为“站城一体化样板”“生态宜居宜业示范”和“东部槽谷发展引擎”。

  据悉,重庆东站片区规划居住人口约4.2万人,建设用地面积319.22公顷,城市建设用地面积245.72公顷,建筑规模约330万平方米。片区整体建筑高度不超过80米,依山就势分6个区域管控;居住用地平均容积率不超过2.3,商业商务用地平均容积率不超过3.5。

  交通枢纽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坚持以‘规划一张图、建设一张表、产城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实施TOD一体化综合开发,全力以赴打造‘五十年不落后’的示范工程、精品工程、民心工程,努力将东站片区建设成为‘站城一体化样板’‘生态宜居宜业示范’和‘东部槽谷发展引擎’,并通过与广阳岛生态区有机互动,为‘一区两群’区域协调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以上就是建筑界新闻频道为您带来的“又有新进展!重庆东站枢纽3条骨架道路开建”的内容,建筑界新闻频道也将持续关注更多热点的新闻,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行业热点新闻~

交通枢纽,重庆东站,重庆东站骨架道路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