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农博物馆,一种没有边界的建筑形态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1-03-13 10:51:00

圣农博物馆,一种没有边界的建筑形态.jpg

  圣农博物馆项目用地位于富屯溪河畔,项目中一个重要的设计理念是希望建筑仿佛武夷山脉自然地貌的一个片段,从首层开始逐渐螺旋上升,沿着曲面的楼板和展览流线一路走到屋顶,一览周边的河流和山峦。

  本项目位于圣农集团的生产基地,远离城市,位于环境优美的武夷山。圣农集团一个非常重要的企业运营理念就是零排放零污染,运进山里的是饲料和水电,输出的是鸡肉、各种副产品和生物电能。在参观了该企业的生产基地之后,设计师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设计出发点,圣农博物馆在设计之初就明确了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设计理念。

  源自大地

  项目用地位于富屯溪河畔,在主干道的另一侧是大量生产厂房和一个大型的景观中轴线,在富屯溪的对面是层峦起伏的山脉。本项目一个重要的设计理念是希望建筑仿佛武夷山脉自然地貌的一个片段,从首层开始逐渐螺旋上升,一至三层屋面之间没有明显的层级关系,在狭窄的用地范围内形成了一个连续三层的拓扑地形,游览者可以从首层盘旋而上,沿着曲面的楼板和展览流线一路走到屋顶,在屋顶平台上一览周边的河流和山峦。这种没有边界的形态,自然地融入了周边的环境。

  室内外景观的连贯性

  建筑由一个盘旋上升的螺旋曲面构成,在其中构建出合理的室内外空间划分尤为重要,设计师希望室内外具有连续贯通的视野,这在展览空间中并不寻常,给室内的展陈带来一定的挑战。设计结合悬挑遮阳以及自然光穿透到室内的距离计算,通过对展览的内容分类并仔细排布了一定的照度梯度,从室外景观空间过渡到拥有自然光线的室内空间,再到较为封闭的室内空间,创造出连续变化的光线条件,从而缓和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强烈反差。而曲面的屋面和室外的走廊上面布有绿化系统,从远处看仿佛是整个生态环境的一部分,设计师希望以这样的一种新的形态,轻松地把室外的景观系统引入到屋面上来,引入到室内的展陈空间当中。

  在展览流线上,室内的展览空间和室外的自然山景相互渗透,形成一种“无尽的景观”。

  更大的景观系统

  在整个项目中,设计师不只关注项目场地本身,还希望将旁边的景观中轴带、周边的工厂区域和富屯溪景观走廊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本项目的建筑结构也是其整个景观带上的一个节点。由此设计师还对周边的景观进行了规划:一个架空的连廊穿过工厂的货运主干道通往建筑的二层,从二层继续前行穿过建筑,通过景观廊道降落在富屯溪滨河景观带内。这样从地面浮起的建筑的拓扑关系就扩大延伸到更大范围的景观系统中来,该形而上的设计为未来厂区的规划做出了铺垫:为未来的工厂区参观动线与圣农博物馆的展示和集会功能之间的联动构架好基础设施,从而可以激发该企业展示区未来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潜在可能性。

  空间流线分析(建筑空间形式在室内形成相互连接的平台,将不同高度的展示空间连为整体,实现了游览路径的闭合环路。不同展示空间的相互承接,以及室内外穿插排布的空间连续,圣农产业与自然融合的核心价值得以体现。)

  结构系统

  该项目的结构体系为钢结构,设计师希望呈现整个地面被拉升起来的效果,所以希望楼板尽量薄。结构工程师做了很多设计尝试,用钢梁拟合该曲面楼板,最终达成的效果是建筑部分层高5.5m,部分层高16m,虽然产生了巨大的结构高差,但最终实现了该设计理念。该曲面楼板的坡度与逃生楼梯规范划分相匹配:整个建筑的最终形态其实是受逃生楼梯坡度的影响。

  展陈体验

  展陈体验希望不干扰建筑空间的拓朴形态:高大的空间能够给人以轻盈空旷的超人尺度的感受,与一般的展览空间不同,展陈设计希望能让游客在参观的同时观赏到室外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工业园区,这更加体现了圣农集团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的企业精神,所以室内设计和展陈设计都以空间贯穿互相联通的方式完成游览体验。我们致力于打造一种更加自由的动线,以及更为新颖的不同标高之间的自由游览体验。

  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企业历经变化和发展,如今面临的是更加国际化、前瞻性的发展方向,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及国际影响力的诉求日渐增长。对企业文化的深刻挖掘,以及对周边地形地貌的尊重,似乎成为打造自信的企业文化的合理方式。

  我们面对的场地充满了矛盾:它既是现代的、高科技的,又是非常偏远的、传统的、自然的。这种人和自然之间相互依托的关系不仅衍生出了朴素的企业精神,同时也会转化成现代、崭新的建筑空间语言,这是我们所相信的。□

  以上就是建筑界知识频道给您带来的“圣农博物馆,一种没有边界的建筑形态”分享。我们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更多建筑设计相关的知识给大家,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

圣农博物馆,建筑形态,建筑景观系统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