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场馆建设的不凡实力:首都体育馆老馆升级展新貌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1-02-25 11:31:16

[摘要] 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建设者们的辛勤付出下,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所有场馆建设提前一年完成,充分彰显了中国建造的强大实力,看看首都体育馆改扩建项目。

冬奥场馆建设的不凡实力:首都体育馆老馆升级展新貌.jpg

  2020年12月25日,“53岁”的首都体育馆历经两年多时间改扩建之后,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典雅的米色墙面,深色的玻璃窗,缀满竖直线条装饰的外立面……改扩建后,首都体育馆的颜色、样式、细节有些变化,但原有的建筑结构、整体风貌没有改变,“比如体育馆前的老石阶,见证了中国体育史上许多重要时刻,我们仅进行了清理和加固维护。”负责首体项目的中建八局总承包公司北京分公司经理程占玉告诉记者,首体翻新秉持“修旧如旧”的建设理念,既体现节俭办奥运的原则,又维护了首都体育馆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外观修旧如旧,内里脱胎换骨。走进场馆,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环顾四周,深蓝浅蓝间隔分布的座椅加宽后更舒适;抬头仰望,36个37平方米的超薄膜在场馆顶部铺成一个上千平方米的巨型投影屏幕,打开场地四角布设的激光投影仪,投射其上的画面流光溢彩;低头看,31米×61米的多功能转换标准冰场洁白平整,可爱的冰娃、雪娃形象在冰面下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视觉效果梦幻,科技含量更足。“这是我国第一块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冰面。”程占玉指着冰面介绍,“冰面下方制冷管道密布。有12台二氧化碳压缩机同时运作,不断向冰面输送低温二氧化碳制冷。”

  首都体育馆将承担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比赛任务,产生14枚金牌。由于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两项赛事对场地硬度、冰层厚度的要求不同,两个项目间的“切换”至少需要半天。首体项目在对冰面构造、制冷量等周密研究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直冷制冰技术、改变冰场构造和管线排布等方式,实现了快速升降温,4小时内就能完成冰面转换。

  老场馆的华丽转身,凝结着建设者们的智慧与汗水。在既有场馆基础上改造施工,难度较大。一进场,项目就面临挑战——首体已经经历两次大改造,现有图纸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为了如期完工,只能边拆改、边设计、边施工。”安装项目经理韩明介绍,项目技术团队先利用3D技术还原建筑模型,再通过摸排现场实际情况反馈数据,对模型进行修改,经过多次反复纠偏校核,最终使模型与施工现场高度契合。

  施工过程中,中建八局项目团队还摸索出不少专利。此前,为完成场馆顶部的投影屏幕及声光电配套设备安装,需要在天花板下方搭建一个施工平台。“按传统办法,需要搭建体积高达13万立方米的脚手架,不仅耗时耗资,也会考验场馆承重能力。”程占玉说,项目团队在经历“头脑风暴”后,决定将施工平台安在轨道上,施工到哪里,平台就移动到哪里,有效减少了人工、物料消耗,也加快了建设速度。

  改建要依靠技术创新,也要依靠精湛技艺。1800平方米的冰板层,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成型,不能有一条裂缝,平整度误差需控制在3毫米以内,铺设其上的冰面厚度才能均匀。制冰过程更考验功夫,项目制冰团队需不停地在冰板上洒水作业,冻成一层2毫米的冰面,然后在冰面上再洒水成冰,层层叠加完成。“在建设者们高超技艺的保障下,冰面从无到有仅仅用了3天。”程占玉说,冰面最终完全达到国际标准,得到国外专家高度评价。

  以上就是建筑界热点频道为大家带来的“冬奥场馆建设的不凡实力:首都体育馆老馆升级展新貌”信息,建筑界热点频道也将持续关注相关建筑行业热点资讯,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行业热点~

冬奥场馆建设,首都体育馆,改扩建项目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