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少爷南广场社区公园改造,点燃年轻活力与文化传递

来源:建筑界编辑:袁斌发布时间:2021-02-17 10:40:00

[摘要] 为了让使用者能更关注到草坪的存在,设计师刻意分出另一个高程,把草坪托举在亮眼的不锈钢圈上,精致地“捧”到了人的眼前。设计师还额外关注到草坪在日夜更迭中的场景变化。

东山少爷南广场社区公园改造,点燃年轻活力与文化传递.jpg

  东山少爷广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口非常独特的位置,一直以来都是东山口商业活力轴与居民生活轴的交汇点,也是公交站点的始发点与终点,更是人们搭乘地铁前往新河浦历史保护片区必经的城市公共节点场所。东山少爷广场2000年经历过一次整饰翻新,十年过去,植物依旧绿意盎然,但广场整体使用品质低下,使用人群单一,公共维护不到位导致景观构筑物区变得消极,成了卫生黑点与治安盲区。

  场地流线由枯燥的直线变为更富有探索性趣味的曲线。本次提升改造的目标是能够令更多的社区居民能像使用自家客厅一般使用这个公共场所,即自在又自豪,同时能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通过广场游历了解到广州东山地域文化。最终,因为使用人群的增加与多元化,年轻活力与文化传递被点燃,真正激活从一个社区公共节点到下一个社区公共节点的能量传递。

  东山少爷广场的景物与人物共同构建了一幅幅立体的,随时间变幻的空间画面,其中树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空间限定作用。小叶榄仁枝干分明,叶片不重叠的特性令阳光有层次地透过,斑驳撒落于地面。人在下部活动,视野通畅。光线经过叶子过虑形成自然美丽的光型图案,空气流畅而不急速,一份舒适而静谧的感觉油然而生。

  东山少爷广场有优秀的树顶遮蔽形成的稳定空间感,有树干作为轨迹参考形成天然的流动感,唯独缺少了树干下面的另一个层次,让人坐下来与之静静相处的内容——草地草地不处于人的脚底,而是“浮起来”,跟人的坐高一致。使用者在坐下时,因为没有背靠的原因,也因为树池尺度的原因,会无意识地向后靠,触碰到草坪。

  为了让使用者能更关注到草坪的存在,设计师刻意分出另一个高程,把草坪托举在亮眼的不锈钢圈上,精致地“捧”到了人的眼前。设计师还额外关注到草坪在日夜更迭中的场景变化,夜幕降临,景观照明光晕越发明显,一滩一滩自然散落在弧形的坐凳上。下班高峰时段过去,城市节拍慢下来,逐渐放下忙碌心情的人们放缓脚步,在这里享受片刻惬意,享受暖光下草坪给予的温柔治愈。场地上部疏透绿色叶片与光线组合的图案感一直是设计师想重点呈现给市民的美好景象。一道光带,一片剪影,一丝灵动……最终设计师把目光聚焦在即作为坐凳同时作为花池围挡的城市家具上。

  石材的光面带来犹如水面般对于上部树冠,上部绿意光斑的丰富反影。光洁的质感与弧线的形式语言相搭配,一条浮起来的光影彩带,让原本安静的场所添加了一笔曼妙。城市家具在树荫构建的空间场景中,更像是在弥补低区的空间功能,而不是单纯的,传统意义的作为一种使用功能存在。它们即是坐凳,也是树池,即是开放的公共城市家具,也是空间围合道具,即是行走限定彷如“栏杆”,也是孩童可以踩踏奔跑的“赛道”。

  场地上人们独自休闲,三两成趣,低声细语。空间的流动感与人的离散感,区域限定感一并构成了既矛盾又互补的场域变奏曲。这种自然的流畅与变奏与几何线性的形式语言似乎有先天的匹配优势,流畅自然变奏生趣。场地的模样显然不是被设计师空想出来的,而是场地使用者自发构成了它的初始基因,经过设计者与管理者对多元属性的合理添加,置入时间的变量,并以长期维护,共同监督的使用方式来引导出来的。这样的场地才会在改造后长久获得市民的喜爱,发挥出除了美以外的,更契合未来城市发展变迁的多元使命。

  以上就是建筑界知识频道给您带来的“东山少爷南广场社区公园改造,点燃年轻活力与文化传递”分享。我们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更多建筑设计相关的知识给大家,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

社区公园,建筑改造,园林景观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