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界度假酒店,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存的产物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1-01-30 09:34:00

[摘要] 野界度假酒店始终坚持在建设期利用设计规划平衡建设破坏,建筑师通过覆土建筑这一独特的建筑形式, 不仅达到了全面恢复场地植被的既定目标, 更让整个场地产生了更加连绵可探索的地形

野界度假酒店,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存的产物.jpg

  野界的初始概念来自于对自然环境的好奇心与珍视。所以在开发目标的制定上,野界始终坚持在建设期利用设计规划平衡建设破坏,在运营期用技术优势创造更可持续的度假运营体系这两个核心原则。

  野界度假酒店项目坐落于吴兴区妙西镇妙山村的竹林山谷中。建筑面积约2000平米, 主要以覆土建筑为主, 结合坡地溪谷景观形成一个占地35亩,拥有13间超大套房的小型度假村。野界项目所拥抱的户外生活方式,不是荒野求生的户外极限,它更多的是一种轻松的周末的户外生活,是一种初心者对大自然的向往起点,或者说是一种城市青年所需要的场景转换。

  我们从一开始所设想的自然环境是一片未被扰动的荒野, 人与自然在其中和谐的共存。 那么在经过漫长的建设之后, 我们希望不仅仅达到复绿的效果, 更要有超出原有自然环境的改进。通过覆土建筑这一独特的建筑形式, 我们不仅达到了全面恢复场地植被的既定目标, 更让整个场地产生了更加连绵可探索的地形, 更加可控的水文条件和更丰富的植物环境。

  覆土建筑

  将建筑藏于地下可以从根本上恢复地表植物覆盖。建造前和建造后可以达到一致甚至更好的植物环境。覆土建筑遇到的最大障碍在于地下水的侵蚀,我们通过特殊的水泥配方和地下架空等设计形式,基本完成了建筑自身的防水, 在南方坡地实现了舒适的室内环境。

  连绵的地形与更可控的水文条件

  原有的场地是一片依托竹山的下陷坑地, 最底层沼泽地种植了一些的水杉。向上通过三个陡坎形成了两条带状台地种植竹子。我们的建筑直接建于台地之上, 通过覆土部分平衡了原来过高的陡坎,同时形成了连绵的屋顶地形, 创造了多层的景观体验。同时此处原来深处谷底深处,水流湍急,并且有一个急弯。我们借鉴了传统做法,用多次叠水将此处水流速度大大降低,消除了场地内的水土侵蚀并创造了更为丰富的水景。

  全面恢复场地植被

  原有场地上的植被分成两个系统, 一个是湿地沼泽植物群落一个是竹林群落。 在建设之后, 我们将湿地沼泽系统做了保留, 仅作清理让其更有观赏性,通过湿地小径,让客人可以深入探索湿地内部环境。 在上部, 原来的竹林系统较为单调, 我们在其中补植了大量本地乔木, 形成了竹林和色叶乔木穿插的环境。 同时增加了大量的浆果类小灌木和花草, 让前场形成了相对透气的环境,全场引入了多达一百多种的植物, 形成了前场草坪区,庭院区,雨林小巷区,泳池区,屋顶花园区,湿地河滩区等多个大小不一的植物区域。从入口的秘境花园开始, 客人缓步进入场地,最终在前场区域眼前豁然开朗, 让人有秘境桃源的感觉,全面提升了整个坡地度假群落的度假体验。

  可持续的度假运营体系

  节能

  作为底层支撑,建造必须同时具备高效节能与高度的可维修性。通过特制的高保温地下管线将每个房间和地下机房中的热泵主机连接。为每个房间提供了及其安静的空调服务。山谷的整体环境非常安静,通常度假村中最大的耗能单位就是空调, 为了达成可持续运营的目标, 我们从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就是设计规划上, 利用覆土建筑本身的保温特性来降低空调主机负荷,再通过特殊设计的地下保温管线,将地下庭院中的空调主机和酒店客房连接起来。 提供了完美的静音环境。

  野界在度假村内部实现了全中水化的处理。将污水处理成中水再进行排放,最大程度避免市政主管道的堵塞,降低其整体维护成本。具体而言,野界将所有管线分成雨水和地下水管路,中水管路和污水管路三类。通过十几个地下井坑,将过高的地下水通过管线尽快降低到安全水位。污水管路将粪便和全部的餐厅厨余处理成可排放的水体(基本达到可直接排入天然水体的标准),再汇合中水管道中的洗漱排水,集中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这一系列的措施,虽然大大增加了整个管线的复杂度和成本,但是在维修上更具有针对性, 而且中水,粪水,食物残渣分流,大大减少了内部管线堵塞的可能性。同时将粪水和食物残渣处理后还可以有一部分液肥回收, 用于花草的灌溉。基本消除了化肥使用量。

  以上就是建筑界知识频道给您带来的“野界度假酒店,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存的产物”分享。我们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更多建筑设计相关的知识给大家,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

野界度假酒店,可持续性建筑,自然形态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