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广州市将城市更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全国率先探索超大型城市系统更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一栋栋高楼取代了昔日的“握手楼”、一个个产业园在旧厂房中诞生、一条条河涌化身为景观碧道……“十三五”期间,广州在总结城市更新十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城市更新为核心抓手,统筹“三旧改造”“三园转型”“三乱治理”九项重点工作,探索将城市更新与城市生态修复和城市功能修补融合,“一盘棋”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系统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随着新一轮城市更新“1+1+N”政策体系的形成,广州市将城市更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全国率先探索超大型城市系统更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进一步推动广州实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文化传承、生态宜居、交通便捷、生活便利。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广州市民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有保障,安全感更可持续。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新的历史机遇窗口再次向广州敞开。广州将以城市更新为契机,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探索新模式,以精彩蝶变书写改革创新的时代答卷。
关键词1:更新加速
盘活存量用地34平方公里
永庆坊改造,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琶洲村重生,为广州增添了一个旧改的新范本;保利鱼珠港、广州之窗大厦,在曾经的旧厂中迅速崛起……一场前所未有的城市更新行动,正在广州这片74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演。
根据广州市住建局数据显示,广州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年度任务圆满完成。2020年,全市九项工作共盘活存量用地空间34平方公里,新增配套公共服务设施170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277万平方米。其中,全市“三旧”改造新增实施面积18773亩、完成改造面积17712亩,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6亿元、同比增长44.75%。
在城市更新实施过程中,一批存量资源得到了重现光彩的机会。2020年,广州完成老旧小区微改造232个,“三线”整治496千米,累计改造老旧建筑2342万平方米;全市新批复旧厂改造项目41个、涉及用地面积1.4平方公里。轰轰烈烈的城中村改造在广州开展,去年,全市新批复城中村项目改造方案8个,用地面积637公顷;城中村改造项目公开引入合作企业42宗、涉及用地面积4917公顷、改造成本2472亿元。
围绕城市更新“1+1+N”政策文件的工作要求,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城市更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中,推动城市更新项目落地实施。截至目前,全市纳入三年实施计划的83条城中村已批详细规划40个。另一方面,报批效率得到全面提升,加速了城市更新项目落地,据统计,仅2018年至2020年,全市已批“三旧”用地报批案件共25宗、262.78公顷,为21个、共787.33公顷“三旧”改造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用地支撑,有力推动了红木特色小镇、广州设计之都等16个重点建设项目的落地实施。
为进一步解决旧村全面改造项目存在成片连片实施难度大、土地节约集约效率未充分发挥、难以实现盈亏平衡等问题,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还制定《广州市旧村全面改造项目涉及成片连片整合土地及异地平衡工作指引》,探索了一条通过整合分散的土地资源实现旧村成片连片更新,优化空间资源要素配置的城市更新路径。
关键词2:产业升级
239家专业市场脱胎换骨
专业市场转型、物流园区疏解、村级工业园整治……激活了广州存量低效土地资源,为城市转型发展拓展新空间,引入新动能。
作为广州商贸业的重要名片,近年来,广州的专业批发市场通过政策规划引导、综合整治倒逼、商业模式创新等方式,实现了华丽转身。“十三五”期间,市商务局推动市场转型升级和有序疏解,共有239家专业批发市场通过转型升级、搬迁疏解、拆除关闭等方式完成转型疏解,释放用地空间共计186.5万平方米。与此同时,随着改造的推进和土地资源的释放,新增微型消防站、公厕、小规模绿地等公共配套设施132处,占地面积约10.8万平方米,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公共配套。
广州市作为全球重要的物流枢纽,存在传统物流园过度集聚中心城区的布局问题。市交通运输局积极会同各区政府疏解一批中心城区的低端物流园区。截至2020年12月底,累计实现疏解传统物流园区81家。其中,转型升级3家;清理78家,释放存量土地约345万平方米(约5172亩),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腾挪空间。2019年,白云区对12个物流园区,约727亩土地完成土地收储,为白云湖数字科技园的建设提供了用地保障;城门河物流园已转型升级为汽贸城,已进驻8家汽车4S店,商户进驻率超过90%,年产值约20亿元。
白云区设计之都项目拆除历史违建20万平方米,腾出83万平方米连片发展空间。海珠同创汇项目聚集百布、FDC面料图书馆等国内外知名服装企业,2019年税收收入约3500万元。
2019年以来,市工信局大力推进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着力转变“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已超额完成2019-2020年任务目标,累计完成整治提升面积超16平方公里。通过成立市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推出1100亿元的专项信贷支持等政策,实现低效产业园区单位面积产出倍增。
关键词3:生态改善
抬头“广州蓝”,低头水岸绿
抬头广州蓝,低头则是“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去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首次超90%,车陂涌、猎德涌重现清澈,3.5万个“散乱污”场所被关停取缔……广州用“绣花”功夫修复生态环境、修补城市机能,绣出一幅“美丽广州”的画卷。
“十三五”期间,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以监测数据为依据,制定实施了“减煤、控车、降尘、少油烟”的系列措施,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助力全市打赢蓝天保卫战。2020年,广州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0.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创新高,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PM2.5平均浓度降至23微克/立方米,再创新低,超标天数由79天减少至0天。据统计,广州PM2.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和综合指数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均为最优。
经过全面治理,石井河、车陂涌等一批河涌成为市民日常休闲的好去处,城市水环境的改善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岭南水乡”风貌正逐渐重回人们的视野。市水务局以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的“1套机制”为统领,按照网格化和排水单元“2套网格”划分作战单元,实现了城市水生态功能的系统性修复。
2018年,广州市获评首批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国考鸦岗断面由劣Ⅴ类提升为Ⅳ水;2019年,全市147条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黑臭河涌治理”在市统计局民调中获评建设美丽宜居花城中成效最为显著工作;2020年,全市147条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全部通过第三方机构的复核评估,达到“长制久清”标准;13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年度考核目标。
在清理整治“散乱污”方面,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创新使用“用电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推进整治工作,持续保持清理整治的高压态势。截至2020年底,广州市累计完成排查整治“散乱污”场所约5.9万个;其中:关停取缔类约3.5万个,整合搬迁类约0.2万个,升级改造类约2.2万个。广州“特大城市‘散乱污’大数据智能监管与治理示范性项目”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
关键词4:设施完备
打造主城区20分钟如厕圈
五年来,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以拆促建、拆建结合、遏制新增、消化存量,共计治理违法建设1.5亿平方米,为城市发展释放了空间,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形成了制度治违、科技查违、专项拆违、全民控违的违法建设治理新局面。
为解决市民“如厕难”“难如厕”的问题,市城管局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截至2020年11月3日,已完成4133座公厕建设任务,完成率184.5%。据摸查统计,目前,广州市各类公厕数量已达11277座,补齐了数量不足的短板,进一步优化了公厕布局,中心城区基本实现了步行20分钟找到厕所的目标,极大地解决了广大市民如厕难问题,增强了市民的舒适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此外,广州的垃圾分类工作也走在了全国前列,全市已基本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所有居住小区全部完成楼道撤桶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以及600个生活垃圾精准分类样板居住小区(社区),打造50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村。
“森林围城、绿道穿城、绿意满城、四季花城”,“十三五”期间,市林业和园林局大力推进“云山珠水,吉祥花城”建设,城市景观越来越“靓”。
通过种植40万株主题花树、打造140个特色赏花点,形成了“花开四季、花团锦簇”的城市特色;完成天河公园、东湖公园等10个公园拆违透绿、打造6.2公里“云道”、建成88个口袋公园、26块公园绿地足球场,为市民开辟了绿色休闲新空间;提升54条道路的绿化品质,完成立体绿化55公顷,建成绿化桥梁426座、350公里,形成城市空中绿廊花廊,与3800公里绿道一起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名片。
“十三五”期间,广州新增生态景观林带221公里、森林碳汇25万亩、森林公园19个、湿地公园13个、绿道800公里,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78处,白云山还绿于民、海珠湿地品质提升和“一江两岸三带”景观建设成效明显,谱写了生态文明建设广州新篇章。
以上就是建筑界新闻频道为您带来的“广州‘十三五’城市更新取得突破性进展,细数城市提升四个关键词”的内容,建筑界新闻频道也将持续关注更多热点的新闻,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行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