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十三五”时期的5年来,北京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首善标准,紧扣“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聚焦住房、老城整体保护、老旧小区改造等一系列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十三五”时期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5年来,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重大课题来谋划和推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发力,在高质量发展上精准用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达产,首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谱写出新时代首都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新的篇章。
坚持“看北京首先从政治上看”
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形成生动实践
进入新时代,北京正以前所未有的昂扬姿态,奋进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的征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牢牢把握“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切实提高“四个服务”水平,紧紧围绕“都”的功能谋划“城”的发展,以“城”的更高水平发展服务保障“都”的功能,致力于完善重大国事活动常态化服务保障机制,圆满完成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2020年全国两会疫情防控、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和其他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喜事,在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充分展现了强烈的政治担当和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各方面工作具有代表性、指向性,一定要有担当精神,勇于开拓,把北京的事情办好,努力为全国起到表率作用。“十三五”时期,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集中精力抓好“三件大事”。第一件是严格落实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是首都发展的法定蓝图。北京严格落实“双控”、严守“三条红线”,落实好“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空间布局,精心编制《北京住房专项规划(2021年~2035年)》,指导各区编制区级住房专项规划,坚决维护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第二件是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站位”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城市副中心,努力打造成北京重要的一翼。做好市级机关搬迁入驻的服务保障,推进城市绿心、环球主题公园建设,打造通州大运河畔的新地标。集成世界先进管理技术和经验,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成“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2019年全球最大单体航站楼如期通航,“中国速度”建造北京新地标,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首都进入航空“双枢纽”时代。加快推进京张铁路、京雄城际、京唐城际建设运营,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建设北京口腔医院等多所医院新院区、北京电影学院等多所市属高校新校区。第三件是全力抓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馆建设。将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抓好场馆建设这一重中之重,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特色。首钢滑雪大跳台中心、国家游泳中心冰壶场地已经完工,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和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延庆冬奥村将于2020年年底全部完工,北京将成为国际上唯一的“双奥城”。
坚持首善标准
从住有所居向宜居乐业阔步前行
“建首善自京师始”。5年来,北京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首善标准,紧扣“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聚焦住房、老城整体保护、老旧小区改造、农宅改造建设、物业管理等一系列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加快推进住有所居、和谐宜居,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以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建立完善符合首都特点的住房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和“一城一策”要求。从供需两端发力,提出2017年~2021年5年北京市新供应各类住房150万套以上的目标任务,接连打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房地产市场呈现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稳的良好局面。商品住房年均成交20万套左右,首套购房占比在7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过33平方米,住宅成套率在96%以上,群众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建设集体土地租赁住房,推出企业自持租赁住房,发展改建租赁型职工宿舍,全市住房租赁市场年累计交易量200余万套(次),住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累计备案住房租赁合同300万笔,在全国排名第一,住房租赁成为城镇居民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渠道,住有所居的梦想正照进现实。
以构建“保基本、分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为目标,以完善公租房、共有产权住房、市场租房补贴并举的政策体系为重点,立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职工、引进人才、无房刚需家庭以及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城市运行服务保障人群的多层次需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质设计、高质量建设,着力解决好基本住房问题。“十三五”期间新增分配各类实物公租房超过15万套,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推出共有产权住房项目70余个、房源7万多套,发放租金补贴20多亿元,实行以区为主、精准分配,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老城不能再拆了”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政府主导、居民自愿、走留结合、留住乡愁”的原则,创新推动老城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推进核心区历史文化街区平房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和恢复性修建,有序实施街区更新,修复历史肌理,实现“建筑共生、居民共生、文化共生”,保留住老北京的乡愁和记忆。坚持“一院一策”和“一户一设计”,在南锣鼓巷、菜市口西、砖塔胡同等地开展申请式退租、共生院改造试点,让群众住在胡同里也能过上幸福生活,把首都历史文化的“金名片”擦得更亮。青砖灰瓦、红门、绿格窗的古朴样貌,下厨不出户、如厕不出院、洗浴在家中、储物有空间、晾晒有设施、院内有绿化的品质生活,原住民与新居民的和谐共处,彰显出北京胡同文化的独特韵味和开放包容的首都精神。
把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来抓,注重“惠民实效、多元共担、统筹协调、长效治理”,坚持目标咬得住、机制建起来、群众看得见,按照“政府引领、多方参与、以区为主、企业运作”的原则,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将居民意愿和群众满意作为改造工作的起点和终点,把老旧小区改造成为“环境整洁、宜居适老、生活便利、管理有序、守望相助、共治共享”的和谐家园。运用改革思维突破重点难点问题,总结“首开经验”,推广“劲松模式”,积极引导区、街与社会资本双向选择、合理对接,精准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着力构建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建一个成一个。截至2020年9月,全市累计确认396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涉及3301栋住宅楼、31.5万户居民,相关调查满意度达90%以上;完成加装电梯1400余部,在施1000余部,速度、效果和质量处在全国前列。
坚持减量发展和“双控”“三线”要求,立足改善民生,推动棚改工作由追求数量向确保质量转型。由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向政府推动、群众主体、企业运作转变,实现由重拆迁到重规划建设管理和腾退空间利用、保护提升全过程转换,切实解决群众的住房困难问题。“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约14.93万户,超额完成30%,惠及约62.2万人。东城区望坛项目、西城区光源里等一批困扰多年的“硬骨头”项目得以启动,群众住房条件大幅改善,城市面貌和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积极贯彻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整体部署,围绕农村困难群体“住房安全保障”,开展农村4类重点对象和低收入群众危房改造工作,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1.34万户,完成抗震节能农宅建设超过14万户,有效提升农宅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绿色环保性,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城市建设协同发展。
抓紧抓实物业管理这一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出台《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治理体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居民自治、多方参与、协商共建、科技支撑”的工作机制,构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框架下的物业管理体系,为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建设和谐宜居社区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提供了法律框架。推出“北京业主”APP投票平台,上线2000多个小区,覆盖全市16个区,为业主行使共同决定权利提供了便利,激发了广大业主参与小区管理的积极性。全市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物业服务覆盖率、党的组织覆盖率平均为71.4%、88.6%、94.1%,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正加快形成。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行业治理转型激发市场活力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注重从行业管理向行业治理转变,着力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找准服务企业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不断完善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
加快简政放权,树立“放管服”改革“首都示范”。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要率先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的要求,围绕建筑施工许可审批、招投标、竣工验收等,全面推行以“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证明”为重点的“五减”改革,相继推出电子化招投标、全面放开社会投资房屋建筑工程招标、施工许可电子证照、社会投资建设项目联合验收、告知承诺制审批试点等一系列举措,仅电子化招投标一项,每年为投标企业降低交易成本约6.9亿元,企业满意度明显提升,市场活力竞相迸发。积极开展造价管理市场化改革试点,推进京津冀工程计价体系一体化。“施工许可证全程网上办”“推行工程招投标交易全过程电子化”改革措施被国务院列为“供全国借鉴的改革举措”。
对标国际一流,提供营商环境“首都方案”。精准对标世行标准,结合北京实际,针对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简易低风险项目验收1个工作日内办结。推行以银行保函方式缴纳工程质量保证金、“土护降”工程施工准备函制度,为企业提供便利。在2019年世界银行对北京市营商环境评价中,办理建筑许可指标排名由132位跃升至32位,为我国营商环境世行排名进一步提升作出突出贡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达产,出台建设工程疫情防控、流程处置、常态化管理等十余项政策文件,落实纾困惠企政策,点对点做好企业复工保障,先后协调劳务人员进京1万余人次、建材供应120余项,最大限度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创新监管方式,构建行业监管“首都模式”。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为基本、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跨部门联合检查为支撑”的新型常态监管机制。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构建安全风险等级划分与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事故防范水平不断提升,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得到国务院督查组高度评价。强化“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建设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条例》,构建“5+3”八方责任主体各负其责的质量责任体系,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历次全国检查中均居前列。一批批精品工程拔地而起,荣获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及詹天佑奖的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注重赋权下沉,打造基层治理“首都样板”。坚持以治理“大城市病”为导向,在精治、共治、法治上下足“绣花功夫”,积极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认真落实“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紧盯群租房和地下空间管理薄弱环节,持续开展“利剑行动”,建立健全排查发现、投诉举报、调查认定、约谈劝导、集中整治工作机制,织牢织密防控治理网络,及时发现、查处、消除安全隐患。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市、区、街(乡)三级联动,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拆墙打洞、私搭乱建、垃圾乱倒等治理难题得到破解。完善“接诉即办”机制,围绕房屋质量安全、物业管理投诉等来电问题,及时开展矛盾化解,群众来信来访、网上咨询次数明显下降,热线及时反应率100%、按期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超90%。
坚持科技创新驱动
打造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是重大战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坚持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双轮驱动,勇攀科技高峰,走出一条适应新时代北京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式、新路径、新模式。建筑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外埠市场产值占比达七成以上,居全国首位,“中国建造”再创辉煌。
科技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民族强。2020年,建筑服务板块首次亮相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以“现代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为主题,向全球展示我国国际领先的数字信息技术与创新型智能装备建造技术,把中国建造、中国品牌、中国标准推向世界,推进“一带一路”工程建设提质增速,不断打造“中国建造”新高地。建造技术集成创新成效显著,依托城市副中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冬奥会场馆、环球主题公园、“三城一区”等重点工程,开展大型复杂建筑群建造、城市复杂地下空间结构与综合管廊系统建造、大跨组合结构体系研发、复杂条件下地铁设施与隧道施工等重大科技攻关,70余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发挥试点示范工程引领作用,推进BIM(建筑信息模型)与GIS(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及相关设备在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集成应用,探索建立智慧小区、智慧工地建设的技术和评价标准体系,科技成果转化率显著提高。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5年间编制地方标准71项,发布首部施工类京津冀区域协同工程建设标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京津冀协同工程建设标准实现突破。
厚植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建筑加快推进,在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冬奥会场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世园会等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全部实施高标准建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和节能3A双认证,成为国内第一个节能建筑3A级项目,具有重要的标杆意义。装配式建筑纵深稳步发展,北京成为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发布推广、限制和禁止使用建筑材料目录,保证建材源头质量和供应。加强超低能耗建筑推广,示范项目应用面积达66万余平方米。推进建筑砂石绿色供应链建设,砂石进京铁路线基本打通。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快速推进,年设计处置能力9000余万吨,满足全域建筑垃圾处理需求,自2018年以来累计生产再生产品11498万吨,累计使用量占比达78.1%。累计建成城镇节能住宅和城镇节能民用建筑占比分别为93.7%、78.5%,位居全国首位。
面对5年来的发展进步,我们深刻体会到,要做好新时期首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就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记“看北京首先从政治上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就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好干部”标准,努力锻造一支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相适应、与首都地位相匹配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就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就必须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下功夫。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展望未来,使命在肩。“十三五”时期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取得的成绩,归功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归功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市委市政府带领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和全市人民众志成城、艰苦奋斗。明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工作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现实紧迫感,站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和推进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改革发展,在新发展阶段奋力开创首都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王 飞)
以上就是建筑界热点频道为大家带来的“‘十三五’北京住建领域成果:以首善标准持续推进首都建设高质量发展”信息,建筑界热点频道也将持续关注相关建筑行业热点资讯,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行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