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报告:中国建筑坚持创新引领,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0-11-27 10:14:58

[摘要] 中国建筑始终秉持共和国长子的责任和担当,践行国家战略,积极参与雄安新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建设,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坚持科技创新,将成果落到实处。

国资报告:中国建筑坚持创新引领,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jpg

  坚持创新在企业工作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四个面向”加强科技创新的系统布局,牢牢把握新时期科技创新的正确方向……11月20日,中建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周乃翔中国建筑科技创新大会强调。

  科技创新成果卓著

  近年来,中建集团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科技创新专项行动,在科技治理体系、人才队伍、勘察设计、科技研发、自主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建集团始终围绕国家战略与企业转型发展需求,持续推动“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建筑工业化”,布局城市更新、流域综合治理、智慧城市、地下物流、机器人及智能技术创新与集成,推动新型建造技术发展,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取得显著成效。

  自2012中国建筑科技大会以来,中建集团主编国家和行业标准43项,取得授权发明专利2524项,数量和质量保持领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8项,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获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49项,获得近三届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优”220项,其中一等奖56项。

  两代火箭厂房建造技术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装配式医院建筑及快速建造技术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第三代核电站建造技术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空中造楼机”成为大国重器,研发出世界上唯一上万吨的六自由度工程结构实验设备“万吨压力机”,“五桥同转”创造世界纪录,行业首条“重钢结构智能制造生产线”建成投产,自主研制的盾构机投入使用,丙烷脱氢核心设备稳居行业前列。

  中建集团加快推进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改革部署,科技创新注重源头,近两年科技投入增速超过30%,位居中央企业前列;注重研发,承担了11项“十三五”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居同类央企首位;注重人才,培育张锦秋、肖绪文院士等行业领军人才;注重成果,截至2019年底累计获国家科技奖75项。在今年疫情防控复杂形势下,积极组织有序复工复产,5项科技创新成果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6项詹天佑大奖。

  服务国家战略

  中国建筑始终秉持共和国长子的责任和担当,践行国家战略,积极参与雄安新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建设,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坚持科技创新,将成果落到实处。

  2014年11月由中国建筑承建的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场501#建筑物正式竣工,主要功能是5m直径大火箭的垂直总装测试厂房。项目采用中建集团自主研发的技术,成功建成百米高单层建筑,保证了大面积群组埋件精度,实现了钢筋混凝土中群组工位埋件与大型航天精密设备精确匹配,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提供更有利支撑。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中建集团积极响应国家需求,承建了雄安新区设立后的首个大型城建工程雄安市民服务中心。从2017年12月7日正式开工、3月28日项目主体竣工,总工期112日历天,采用建筑高度集成化、工业化的装配化体系,比同体量工程施工速度快2-3倍。过程中同步建设的“数字孪生园区”将物理建设同步到计算机中,实现物理园区与虚拟园区的数字孪生,为后期运维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9年11月,由中国建筑承建的中巴经济走廊最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项目(苏库尔-木尔坦段)正式通车,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旗舰项目,率先采用中国改性沥青技术,全线绿化,可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PKM项目连接巴基斯坦南北的经济大动脉,是巴基斯坦设计等级最高、智能系统最先进的公路。中建集团坚持“海外优先”战略,积极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

  推动行业进步

  中国建筑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围绕建筑领域技术研究,切实发挥行业的引领作用,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持续贡献智慧。

  2013年,中建集团建设高铁武汉站采用的“桥建合一及功能可视化立体疏解客流铁路丰站设计建造技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建造过程将桥与建筑两种体系完美融合,大型铁路客站节省用地、缩短流线和提高运营效率等关键问题,开创了我国新一代铁路客站的技术方向,同时该技术体系也成功应用于南京南站、广州南站等大型高铁站房,有力推动了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

  2017年5月中建集团主持编写了我国首部工程施工BIM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GB/T 51235-2017)正式发布,这部标准是中建集团承担的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支撑项目研究成果的升华,也是中建5000多个项目实践经验的凝练,推动了智慧建造技术的发展。

  2020年7月,历经10年攻关,中国建筑自主研发的“中建万吨级多功能实验系统”建成正式投入试运行,成为当前世界上唯一的垂向加载能力上万吨的六自由度工程结构实验设备,可真实反映结构受力状态,为重大工程、设备的设计、建造和制造提供技术支撑,助力我国工程结构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

  拓展幸福空间

  中国建筑依靠自主科技创新实力不断拓展建筑空间上的可能性,不断创造更多、更美、高品质、高享受的建筑精品,为人类构筑更加美好的幸福空间。

  2013年7月,高达528米的“中国尊”正式开工建设,是世界上第一座在8度抗震设防区超过500米的建筑。建造过程采用中建集团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空中造楼机”,该平台可承载超2000吨,可抵抗14级大风,并实现了3000吨米级的塔机与平台集成。集成平台配套齐全、作业面充足、交通便捷,实现了多工序空间高效流水施工,为中国尊建设节省了200天工期。“空中造楼机”已在成都绿地中心、重庆御湖壹号、深圳城脉金融中心大厦等全国各地多个超高层项目上应用,经受住考验,为建筑在空间上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设备保障。

  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施工装备集成平台

  2018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尔兹比港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奥尼尔共同出席中国援建的布图卡学园启用仪式并为学园揭牌。这座整体采用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化建筑,设计时综合运用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资料等五大绿色技术,采用工业化建造方式,提高工作效率50%以上,减少了80%的湿作业,50%以上的建筑垃圾,增加建筑使用空间10%以上,为巴新绿色装配式结构建筑带来借鉴性意义。布图卡学园巴新首都的重要民生工程,将有助于解决当地学生上学难、出行难的问题。

  2019年10月,由中建集团承建的西安幸福项目林带曲屋面全面封顶,“幸福林带”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地下空间综合体建筑。项目伊始,就确立了践行“四个智慧”新理念的发展思路,从智慧设计、智慧建造、智慧运营、智慧服务4个方面将幸福林带工程打造成绿色的建筑、智慧的建筑。项目打造的2座6000立方米的蓄水池,结合地表雨水花园、下沉绿地等海绵设施,合理利用水资源,项目还将打造全国首个地下综合性体育馆,为市民参与体育活动及享受体育娱乐提供大型专业场所。

  以上就是建筑界热点频道为大家带来的“国资报告:中国建筑坚持创新引领,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信息,建筑界热点频道也将持续关注相关建筑行业热点资讯,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行业热点~

国资报告,中国建筑,建筑科技成果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