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艾里克森的西蒙菲沙大学,一个“没有传统界限”的建筑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0-10-30 14:21:38

[摘要] 亚瑟·艾里克森是加拿大西岸派创立者,将加拿大现代建筑推向世界的第一人,接下来,小编带大家欣赏艾里克森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西蒙菲沙大学。

  西蒙菲沙大学

  建筑地点:本那比市,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加拿大

  建造年代:1963年

  建筑规模:16,350㎡

  占地面积:404h㎡

  艾里克森的规划及建筑设计是1963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蒙菲沙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校园规划设计竞赛的头奖和实施方案。西蒙菲沙大学校园设计为艾里克森在国际建筑界赢得了声誉,也是艾里克森辉煌生涯中第一个里程碑式的建筑。

  在当时,作为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系教师的艾里克森和合伙人乔治•梅斯以一种崭新的设计理念赢得了西蒙菲沙大学校园的设计竞赛。

  西蒙菲沙大学的规划设计的理念在于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融合和共享。传统意义上的学院建筑被划分为几个基本形态,然后再重新组合,而不是各自独立设置。与其他的大学建筑不同,西蒙菲沙大学演绎了一个“没有传统界限”的建筑——校园内所有建筑连成一体,没有单体的建筑。其表达出的精神是:大学是传播知识的建筑;是一个可以包容各式各样人类文化的场所,以及一个交流智慧和精神的空间。

  西蒙菲沙大学的规划设计不是追求一种特别的美学形态, 而是探寻大学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更大意义上在文化领域所担当的角色。本着这一理念,西蒙菲沙大学规划和建筑设计所表达的是一种包容的,无障碍的交流。从而超越一切阻隔,以充分发挥大学对于社会和作为公共场所的独特意义。

  西蒙菲沙大学的教学区建筑解决方案是以一系列2层的线状建筑为模式,沿山体的形状由主体建筑物向下展开,以梯田状的错层内院和可以使用的屋顶平台相联系。西蒙菲沙大学教学主楼以一个线状的脊为主要交通组织要素。脊的上层是以巨大的木材,钢和玻璃为上盖的步行交通空间。下面的两层则是一个停车场,并设有一条平行的货车道,方便货车进入建筑物的各个部分。

  进入停车场的出入口位于进入校园的主干道的中心桥下。巨大的桥下空间同样是进出校园的主要公共汽车站。桥下与其四周的部分是学校的交通中心核区域,与上层的步行区以楼梯相连,学生的活动区环绕着 交通中心布置,并以此作为大学城的发展中心区域。中心活动区与其他各部分有便捷的的步行通道连接,不仅与必要的服务空间连接,还有不受天气干扰的有顶步行通道。

  为了寻找设计的灵感,艾里克森参观研究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大学建筑。其中包括建于13世纪的剑桥和牛津大学。在艾里克森的理念中,大学是一个轻松的交流场所,学生教师可以在和谐的环境中互动,而不一定是在严肃死板的教室之中。中东的寺庙和古希腊的公共辩论场所是艾里克森心目中的理想教学场所。在这种思维影响下,校园的设计中有大面积的灰空间供学生和教师使用。

  以上就是建筑界为你带来的,“亚瑟·艾里克森的西蒙菲沙大学,一个‘没有传统界限’的建筑”的内容。建筑界人物频道分享更多建筑相关的建筑知识给大家,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

亚瑟·艾里克森,西蒙菲沙大学,著名建筑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