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秦淮,创新保护让老建筑构建新型艺术体系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0-09-25 14:02:57

[摘要] “十三五”以来,秦淮区对诸多历史建筑进行创新保护,持续用艺术为城市赋能,积极构建城市艺术生态系统,在其辉映和创新表达下,南京这座城市显得更有味道、更具腔调。

书香秦淮,创新保护让老建筑构建新型艺术体系.jpg

  在中国都市文化版图上,十里秦淮一直被誉为“文化含金量最高”,它潺潺流淌千年,成就了南京在文学、书画、音乐、科举、园林和民俗等领域的至高地位。2500年的建城史,更是在秦淮全域留下了130余处文保单位,它们就像散落在秦淮河畔的一颗颗闪亮的明珠,既承载着历史,又记录着这座城市特有的记忆。“十三五”以来,秦淮区对诸多历史建筑进行创新保护,持续用艺术为城市赋能,积极构建城市艺术生态系统,在其辉映和创新表达下,南京这座城市显得更有味道、更具腔调。

  文化内核 发掘历史建筑的独特性

  秦淮一直是南京的文化核心之区。秦淮河边涌现出的文学、书画、音乐、饮食、民俗、建筑,至今还滋润着生活在南京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历史建筑无疑是城市文化的一个主要载体,尊重每个历史建筑的独特性,就是要发掘其独特的文化内核,中国在制度层面对世界文明作出一大贡献的科举文化正是其中之一。

  作为古代选拔人才的重地,江南贡院在明初一度为会试考场,在清代则是全国最大的乡试考场。据南京秦淮老城南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高安宁介绍,“仅清代114名状元中,从贡院走出去的就有58人之多。”清同治年间,江南贡院达到鼎盛,仅考试号舍就有20644间,加上附属建筑数百间,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占地之广居全国各省贡院之冠,创中国古代科举考场之最,从而被誉为中国古代培养官员的摇篮。

  如今,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已成为秦淮河畔一处新地标。据了解,为更好地保护江南贡院明远楼、号舍、碑刻等建筑遗址、文化遗存,秦淮区按照“第一个中国科举文化展示中心、中国科举文物保护中心、中国科举制度研究中心为一体,全国最大科举专题类博物馆”的定位,面向全球比选科举博物馆建筑、展陈设计单位。比如,为了保证展陈内容的精准专业,他们聘请全国最权威的科举文化研究机构——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专业委员会主席团起草内容文本大纲;组建专业队伍,面向海内外广泛征集10000多件文物展品,前后历时5年时间。

  建成后的科举博物馆,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内部展陈,都充分吸纳了江南贡院的历史精髓和文脉,通过1300平方米的墨池、130米的环形通道、鱼鳞一般的瓦片外墙,以及用书简堆砌而成的内墙,充分展现了1300年的科举历史及其在全国的文化地位。建筑的生命奇迹般地被延续了下来,并已嵌入今天人的生命认知里,获得极大的情感认同,现已成为南京重要的城市文化名片,被市民游客称为“会呼吸的博物馆”。

  烟火气息 将生活风格注入历史建筑

  说到秦淮,自然会想到其浓郁的烟火气息。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在最初规划设计时,就将老城南的生活风格和文化精神注入建筑群落之中,青砖黛瓦、青石小巷、紫藤蔷薇、老字号等元素交相辉映,呈现出浓浓的老南京记忆。

  步入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小巷中古旧的路灯,攀援的紫藤,静谧的书店,醇香的咖啡,以及穿着汉服穿巷而行的游客,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古韵、人文的雅致和艺术的光辉。而在主街的另一侧,又呈现出老门东的另一张面孔,历史文化与商业在这里默契着并肩行走,酒吧、美食、影院、城墙动态画面,还有各种精致的餐厅,独到的生活趣味与大都市的休闲品位交相融合。2018年,老门东入选江苏省首批老字号街区,2020年入选大众点评全国33条“必吃网红街区”,成为南京唯一上榜街区。

  热闹总是展示于人,而诗意的栖居,才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东西。正在改造中的历史风貌区——小西湖片区即是一幅活化的“老城南生态市景图”,是“南京记忆”的重要载体,体现了专属于秦淮人家的生活哲学。

  小西湖片区在自我更新、有机更新、持续更新的建设方式中,找到了在旧城改造和更新中延续城市之魂的平衡点,使得老城南的故事得到了延续。据了解,小西湖整个片区以“院落和幢”为单位,因地制宜,艺术化改造,既保留了文保、历史建筑和古树古井,也留下了街巷、原住民,留住了搬不走的“烟火气”:堆草巷33号的院子依然错落有致,各种花花草草生机盎然;100多年的石榴树上仍然结满了火红的石榴;一棵60多年的枇杷树,照旧根植于这片土地,吸纳着阳光和雨露。

  艺术来源于生活,可生活又何尝不能处处是艺术?原住民陈鸿荣家院子是典型的“共生院落”——老屋一分为二,一半用于设计规划师的工作室,一半作为生活用房。通过文化展馆、非遗工坊、文创零售、民宿餐饮、休闲娱乐,以及 “夜宿”“夜食”“夜娱”等业态的打造,让白领、游客和住户同在一片屋檐下,“大家一起做好邻居”。何素玉表示,小西湖片区有望被打造出与夫子庙、老门东既关联又不同的独立IP,成为“原住民与新业态共生共荣的历史文化休闲街区”的新样本。

  时尚艺术 创建博物馆延续城市文脉

  博物馆是秦淮赋予诸多历史建筑的一个重要用途。7.3平方公里的老城南区域内有永银钱币、江南丝绸文化等近30个主题博物馆,很多都具有超高人气。

  永银钱币博物馆位于晨光1865文化创意产业园里,作为南京首家以钱币文化为主题的展览馆,融合古今中外钱币、传承发扬中国钱币文化、普及钱币历史演变、弘扬钱币知识,自2018年底开馆至今,一直保持良好的口碑。博物馆开发的“有钱花”“有钱途”等文创系列销售火爆,单品销售额突破亿元。

  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是首家从美学角度阐释江南丝绸文化的专题博物馆,该馆主要收藏具有江南丝绸文化特点的丝绸文物、品种纹样、文史资料以及各种珍贵的非遗产品和丝绸制品,并以实物、复制品、模拟场景、多媒体数字互动、文字展示等丰富手段,再现出江南丝绸文化的前世今生,馆内展品300多件,常年开展系列互动活动,打造了行业最高水平的丝绸文化艺术中心、丝绸文化交流中心和丝绸文创开发中心。

  此外,秦淮还通过“微更新”工程,活化利用区域内有历史底蕴、有人文特色的建筑,将吴敬梓纪念馆、郑和纪念馆、五老村爱国卫生运动纪念馆等打造为文化休闲空间,使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就能非常便捷地感受历史之大、体验生活之美。

  创新保护 让历史建筑面向未来

  当下,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在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不应该以隔断城市的文脉为代价,应该寻求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在此背景之下,历史建筑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即尊重每个历史建筑改造案例的独特性,尊重历史,还原真实的历史风貌环境,以便延续城市文脉、激发城市活力,实现城市面貌有序、有价值的新陈代谢。

  基于此,历史建筑既是历史的起点,也是面向未来的一个立足点。

  秦淮河是南京城市的母亲河,也是南京历史文化的摇篮。经历了近6000年的人类活动史、2500年建城史,秦淮区处处彰显着“特而精、最南京”的风范。作为南京城市记忆的标志性区域,其全域内的130余处文保单位,更是集中了明城墙、秦淮河、江南贡院、金陵机器制造局等世界知名的历史建筑。

  秦淮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何素玉表示,秦淮区坚持“用艺术点亮历史,让历史照向未来”,把老城保护更新当作艺术品进行精心雕琢,使那些经历史沉淀下来的时代记忆,得以跨越时空,最大程度地还原到当代建筑肌理中。正因如此,秦淮全域内涌现出一个个经典案例:已成为南京重要城市文化名片的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被市民游客称为“会呼吸的博物馆”;青砖黛瓦、青石小巷、紫藤蔷薇、老字号等元素交相辉映的老门东,有着“心之最、城之南,最城南、是门东”的美誉;正在改造中的历史风貌区——小西湖片区是一幅活化的“老城南生态市景图”;李渔、吴敬梓等名人故居,桃叶渡、城墙肚等空间,被打造成博物馆、纪念馆和阅读空间,使建筑肌理、生活元素和美妙的生活体验融为一体……

  书香秦淮 老建筑上构建新型阅读空间

  所谓“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书店是秦淮每个角落不可或缺的标配之一。徜徉老城南,每行一步都能感受到世界“文学之都”的文化气息和阅读风潮。

  24小时南书房,蜗居于秣陵路的一个旧院落里,旧楼旧窗、旧沙发、旧地板、旧书,安安静静的,而喧闹的新街口不过一尺之遥。作为南京第一家24小时开放的书店,这里彻夜长明的灯火成为南京这座城市读书氛围的一个注脚。

  作为全国首家律师文化民营博物馆,位于熙南里街区的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是一处以律师文化为主题的阅读和展览空间。他们举办的“博物馆遇见诗人”系列活动已举办两期,分别邀请南京诗人马铃薯兄弟和育邦作为分享嘉宾,收获了极佳的口碑。博物馆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集中,离历史最近,而诗歌是高度凝炼的语言,离语言最近,二者相遇,带领读者更深入地走近历史和语言。

  近年来,秦淮区建成100处集“书香秦淮”全民阅读、全域旅游咨询服务、文明创建志愿服务、阅读分享交流平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转角·遇见”新型阅读空间,让市民、游客在生活和旅游中多了一种更为舒适宁静的生活方式。“这里既是游客的休憩驿站,也是居民的文化客厅,因地制宜设置阅读阵地,根据读者的需要和‘转角’特点及时做好图书的流转,开展贴近群众、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打通文化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何素玉表示。其中,位于莲子营44号的文采书屋,一直集中展示民国教育、南京文化等相关图书,由于依照民国教育家姚文采先生旧居原样复建,现已是各种旅游休闲APP推荐的“网红打卡地”。

  同时,秦淮还在夫子庙、老门东、熙南里、朝天宫等旅游景区、历史文化街区,以及明城墙肚里、秦淮河畔,打造了当当书店、秦淮书舍、青春书店、三余书社、不熟等一批品牌书店,将非遗、文创、美食、科技等元素融入其中,策划艺术书展、分享沙龙等精品活动,构建了“书店+咖啡店、书店+美术馆、书店+艺术展览、书店+文创产品”等发展模式,真正做到让“书香秦淮”潜入寻常巷陌和千家万户。

  以上就是建筑界热点频道为大家带来的“书香秦淮,创新保护让老建筑构建新型艺术体系”信息,建筑界热点频道也将持续关注相关建筑行业热点资讯,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行业热点~

创新保护建筑,历史建筑,艺术赋能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