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前,赣深高铁柳城东江特大桥双跨京九铁路、G205国道两个巨型连续梁同步开始转体,两个巨型连续梁实现同步成功转体。
“准备工作就绪,开始转体。”日前,在现场指挥官的一声令下,赣深高铁柳城东江特大桥双跨京九铁路、G205国道两个巨型连续梁同步开始转体,经过50分钟的空中旋转,两个巨型连续梁实现同步成功转体,这标志着赣深高铁施工建设取得重要突破。
50分钟1.5万吨桥梁成功“转身”
据了解,京九铁路是纵贯我国南北的铁路大动脉,每隔15分钟就有一趟列车经过,车流非常密集,普通的桥梁施工办法对铁路运输的影响极大,于是中铁二十五局决定采用转体施工方法,以最大限度减少对铁路运输的影响。“先平行于铁路线两侧修建桥墩及梁体,再利用自动连续顶推转体系统使桥体逆时针旋转,最后实现梁体对接,与京九铁路形成37度夹角。”中铁二十五局现场负责人吴卫介绍说,从这两个连续梁开始浇筑到成功转体,历时4个多月。
桥梁转体,势必会影响京九铁路的运行,为此在多次沟通协调下,中铁二十五局争取到了60分钟的黄金时间,封锁该路段进行施工,在60分钟封锁“天窗点”内进行施工,时间紧,任务重,安全风险高。
在1个小时之内,让1.5万吨的桥梁转动,难度可想而知,为此,中铁二十五局技术人员实时动态监控动力系统运行情况、转盘转过的刻度,每转5度报告转体进度、应力变化等情况。“测量人员在转体两端各设置3个测量点,采用全站仪时刻观测桥面转体中线,最大程度保证转体就位后中线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确保安全、精确地完成转体施工。”吴卫说。
6时08分的柳城镇天刚蒙蒙亮,随着现场指挥官的一声令下,两个巨型梁体在千斤顶的拉动下开始缓慢的逆时针旋转。两个最开始平行于京九铁路两侧的巨型连续梁,在现场技术人员的全力配合下,慢慢的靠近,最终,经过50分钟、38度的旋转,两个原本相隔80多米的连续梁连接在一起,横跨京九铁路和G205国道。此次实施转体的柳城东江特大桥长2600.76米,建设者采用转体连续梁上跨既有京九铁路以及G205国道,主跨108米,转体总重量超过1.5万吨。
记者在现场看到,两座连续梁分别位于京九铁路两侧,每个桥墩处都安置了一个类似于“陀螺”的装置,现场技术人员对着一台机器在操纵“陀螺”,随着“陀螺”的转动,桥梁慢慢在靠近。“首先要确定转得动,其次是稳,转体过程中保证桥体的平衡是关键,我们通过转体称重、配重等技术手段,精准配重,使结构体重心回到桥墩中心,做到两端平衡,减少摩擦,确保转体过程中安全顺利。最后是准,要做到精准测量,时间精确到秒、距离精确到毫米,确保合拢中线误差符合要求。”该项目总工程师周烨说。
最高时速350公里每小时,计划于2021年通车
赣深高铁为京九高铁最南段,线路贯穿江西、广东两省的赣州、河源、惠州、东莞、深圳五市,正线全长432公里,设计最高时速为350公里每小时,计划于2021年建成通车。此次转体的柳城东江特大桥两个巨型连续梁位于赣深高铁4标段内,由中铁二十五局承建。据悉,赣深高铁4标段位于河源境内,主要承担着44座桥梁、11座隧道以及591榀箱梁的预制、运架等施工任务。
“此次连续梁成功转体,标志着赣深高铁全线6处跨京九铁路转体桥施工圆满收官,影响后续铺轨施工的‘卡脖子’工程顺利打通。”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工程建设指挥部现场安全负责人说,目前,赣深高铁全线的线下工程已完工9成以上,线上架梁已完工接近8成,项目建设正向轨道铺设、电气化施工等方面全力加速,为明年年底前建成通车奠定了基础。
此外,赣深高铁建设还有一个重大进展,那就是——大围隧道顺利贯通。
近日,记者从中铁二十五局赣深项目部获悉,在现场作业人员与机械设备相互配合下,成功打通了大围隧道,赣深高铁河源段建设再次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为后续运梁通道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了解,大围隧道起于河源市东源县蓝口镇鹊坝村,止于蓝口镇大围村,全长1916.58米,地处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大,岩石风化严重,施工难度大。
据施工方介绍,今年4月份,由于地质脆弱,掌子面Ⅳ级围岩突变为Ⅴ级,强风化砂岩地质下围岩破碎,掌子面掘进施工频繁出现滑塌,给现场施工带来挑战。“施工过程,地质不稳定,一次稍大点塌方需要处理一个月,还有一些小塌方频繁发生,影响了我们往前掘进的进程。”现场隧道技术员李成龙介绍。为了保障大围隧道的施工进度,项目部立即调整施工方案,现场采用超前小导管支护、及时喷射混凝土稳固围岩,并进行砼回填施工。在工况稳定之后,技术团队科学运用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的方式稳步推进,保障了掌子面继续往前推进,确保实现隧道安全贯通。
以上就是建筑界新闻频道为您带来的“中国基建再现完美'转身',赣深高铁巨型连续梁成功转体”的内容,建筑界新闻频道也将持续关注更多热点的新闻,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行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