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凸显项目在杭州良渚新城的建筑特质和独特价值,AUD意图将项目打造成一个超出传统模式、独具特色与性格的超级综合体。
国人早已习惯杭州与一众历史文化遗存之间的高频率“共振”。今天要介绍的星创杭州勾阳路超级综合体项目,便处于杭州良渚新城门户位置,一个在其历史上曾孕育了灿烂一时的良渚古城的地方。
项目不仅处于面向杭州老城区的门户位置,与其相距500米外的地铁4号线勾阳路站,更是让这个超级综合体的地理区位条件锦上添花。
鉴于此,AUD建筑设计团队在项目启动之初再三思忖,格外慎重。因为在这样一个城市落成一个新地标,动力和压力都是前所未有的。
项目所在地良渚新城(杭州主城北部)的区域半径中,不乏已落成的万象城、大悦城、万达这类常规商业综合体项目。为了凸显项目在该区域的建筑特质和独特价值,AUD意图将项目打造成一个超出传统模式、独具特色与性格的超级综合体。
本次方案的立面历经5次大改才终于“定版”。
项目由三部分组成,一个商业场馆,三栋塔楼,一个住宅地块。
从项目总图可以直观地看到东北地块的商业场馆,西北地块的两栋办公塔楼,商业场馆之上的酒店塔楼,连接地铁通道的两个下沉广场,南侧地块的住宅,一条城市公共通道,以及西、南两个方向的景观水系等构成部分。
根据相关资料,良渚古城遗址的位置处于一个北靠山体、南面河流的中间区域。无独有偶,此次项目的总体建筑布局——塔楼和商业场馆位于北侧,住宅区位于中间,景观河道位于南侧的态势——实在是颇为有趣地暗合良渚古城的空间构成和布局。
此次方案的核心是以“数码体验”为主题的多业场馆。为了体现该场馆的数码特色,更是为了呼应良渚新城作为“未来数码城”的产业定位,在对这个场馆的设计构思中,AUD建筑设计团队做了许多重要的尝试性创新。
比如,场馆的立面采用了完整统一,同时具有明显的延续性的立面语言。结合场馆内数码产业的业态特性,设计了280米的平面商业动线。另外,作为第五立面的屋面上设置了特色公共空间,场馆东北角的下沉广场则起到了连接商业与地铁的通道作用。
作为良渚新城的门户地标,项目在西侧的莫干山路会迎来大量来自主城区的车流量。从这些车中人的视角看,项目整体展现了一个完整的“组团形象”和一个动感的天际线。
下面,我们不妨从宏观、中观及微观的三重视角,来一起看看这个旨在提升数码体验感的多业场馆的设计理念和思路。
从宏观的城市区位和建筑总体造型的层面看,项目地块的西北方向是良渚古城遗址,东南方向是杭州市区、钱塘江和更远处的入海口。如果只看建筑表面的总体造型,你当然可以简单地得出一个结论——这个项目的商业主体部分不就是以一艘航船的形态为概念打造的吗?
我们无法说这种结论是错的。只不过,不甘心“肤浅”的AUD建筑设计师团队想表达的寓意还不止于此。从良渚古城遗址到杭州市区,从杭州市区到钱塘江,再从钱塘江到遥远的入海口,——这种空间的次第推进关系是否让你感到“别有用心”?
AUD想做到的是使这个超级综合体能够承接一座文明古城沉甸甸的文化遗产,且又不受阻于此,不固步自封,像充满活力的钱塘江水一般将良渚文化带向更多、更远的可能性。而此次项目中具体的“数码”元素,正是这一意图的实践方式。
从中观尺度上看,建筑用一段完整而连续的金属飘带状表皮呈现在北侧主立面上,亦很好地体现了数码主题自带的潜台词——动态感和现代感。南立面的潜台词同样如此,只是它的“藏身之处”变成了一个有着鳞片肌理的中庭顶棚构架。
从微观尺度上看,以作为第五立面的屋面空间为代表,AUD建筑设计团队试图在这个观察尺度上将数娱体验安放于一个向良渚文化致敬的物理空间。
塔楼在造型上呈现旋转包裹感,幕墙的变化和竖向肌理则有力地强化了它的挺拔感。行驶在莫干山路,沿河望去,两栋超高层塔楼左右呼应,形成了区域独特的门户地标形象。
三栋塔楼呈品字形布局,从东到西依次拔高。在沿河的位置上,设置了公共开放空间和商业单体,最大化利用了沿河景观。
此外,塔楼的设计将内部动线、外部动线与塔楼的建筑轮廓相结合,通过形体的螺旋上升形成变化。为了提高建筑与自然的交融感,在沿河的方向上,塔楼创造了适宜的开放空间,并且将沿河的绿意假借到了建筑内部。
延续性立面语言在夜景中更加显著,三栋塔楼统一以一个上升的飘带效果的形态,在竖向上延续了商业主体的线条。
以上就是建筑界知识频道给您带来的“千呼万唤始出来!杭州星创城超级综合体建筑赏析”分享。我们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更多建筑设计相关的知识给大家,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