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服佩服!古代人早就懂得建造水利工程防汛防洪

来源:建筑界编辑:袁斌发布时间:2020-07-30 16:49:18

[摘要] 今年南方的雨,说是在“泼水”也不为过。给人民造成了巨大财产损失。那么在古代人们是如何防洪的呢?

佩服佩服!古代人早就懂得建造水利工程防汛防洪.jpg

  入夏以来,可能因为太热了,“龙王”们的脾气都有点大!从中国气象局的统计数据来看,今年南方的雨,说是在“泼水”也不为过:近150万平方公里国土出现累积降雨量超过200毫米的降雨;70万平方公里国土出现累积雨量超过300毫米的降雨;5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地方出现累积雨量超过500毫米的降雨。就连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高考都被迫推迟举行。给人民造成了巨大财产损失。那么在古代人们是如何防洪的呢?

  建造大坝

  水利工程可以说是最有效的防洪措施,你知道中国的水利工程修建历史有多久吗?

  中国现存、有迹可寻的水利工工程建设是公元前4800年,在良渚古城修建的大型防洪设施。此工程可大概分为三个部分,在城址北面修建了大型挡土工程——唐山土垣;在城址西北部修建了大型水坝——彭公水坝;在修建城墙时还修建了水门。

  正是得利于这些成熟的水利设施,使良渚的农业比较繁荣,整个社会复杂程度高,或许初步进入“国家”的阶段。

  城内防涝

  城市人口众多,古代精巧设计的城池,在防洪中有重要作用。与现代“暴雨看海”的城市不同,古代城市的排水措施是十分精巧的。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紫荆城,它的修建是依据地势,经过精密设计的。为了方便排水,紫禁城北门神武门比南门午门高差约2米。紫禁城内的水系是相连的,内金水河自西北向东南, 流经大半个紫禁城, 在紫禁城东南角流出, 汇入护城河, 护城河又与北京城水系相连, 使得紫禁城内的雨水可以很好的消纳。并且紫禁城整个排水系统经过统筹规划,还设计营造了主次分明、明暗结合的庞大人工排水网络,沟通各个宫殿院落的排水系统有干沟、支沟,有明沟、暗沟,有涵洞、流水沟眼等众多排水设施。概括起来,禁城排水系统分为三类,分别是建筑排水、地表径流、地下暗沟,三种排水途径相互配合,快速排水。

  除此之外,赣州的“福寿沟”就是现在“海绵城市”的雏形。在北宋熙宁年间,担任虔州 (今赣州) 知州的刘彝,组织人员精心规划并修建了赣州城里的街道, 根据街道的布局和地形特点,修建了两套排水系统。因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字和“寿”字, 故名“福寿沟”。

  采取了分区排水的规制,依据“因势利导”的设计思想, 完全利用城市地形的高低落差, 采用自然流向的原理, 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并且通过精巧的坡度和断面设计, 保证排水沟内形成的水流有足够的自冲力, 冲走泥沙, 不易堵塞。

  同时, 为防江水倒灌入城, 刘彝还根据力学原理, 在福寿沟出水口处, “造水窗十二, 视水消长而后闭之, 水患顿息”, 可谓思考周详, 尽得巧妙。更厉害的是,福寿两沟与赣州古城内的上百口水塘连为一体, 不仅大大增加了暴雨时的调蓄容量, 避免城内雨水无法外排形成雨涝, 而且兼具灌溉、养鱼等功能。

  灾后赈济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既然没有办法避免水灾,那么水灾过后的赈灾、救助工作,便是古代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在中国赈灾思想起源很早,先秦时期《礼记》卷十三‘王制’中已有储存粮食,以防荒灾的观念。

  到了唐朝更是有了一套完备的赈灾措施。水患后,面对灾民粮食短缺问题,需要政府出面解决,进而稳定社会。起初唐代的救灾工作,大都由中央政府遣使主持,但会存在赈灾不及时的情况,所以在玄宗开元廿八年(七四O)时认为灾害发生时,中央政府的赈恤措施远水救不了近火,得视灾情的需要,委由地方官吏负责及时赈给,以符合救济时效,然后再上奏朝廷。除此之外,唐太宗时设置义仓及常平仓以备凶年。在玄宗时义仓之粮不足赈恤时,则兼以正仓米充之。

  唐玄宗时,是唐代黄河水患最为频繁时期,约每1.4年中,黄河流域就有一次水患发生。当时水患所造成的灾情,轻则财物损毁;重则生产停顿、物资缺乏谷价暴贵、民饥、人命伤亡,甚至危及国家经济与国防安全等。正是这些有效措施,使唐代社会保持了长久的稳定。

  洪灾伴随大量人员牲畜死亡。洪水褪去,尸体不及时处理很容易爆发瘟疫。历史上有记载的洪水过后都有瘟疫发生。古人在解决瘟疫的问题上非常慎重。活着的人需要熬,服用简单的草药,隔离。尸体以及衣物通通焚烧。

  在宋代有个杰出的政治家叶衡,有一年洪涝严重,村民的房屋和田地都没淹没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不顾周围人的反对,也不顾被朝廷降罪的危险,毅然决然的打开粮仓,并说道:怕什么怕,粮仓的粮食本就是给乡亲们用来赈灾用的,快把粮食给村民们分了。村民的做饭的地方被大水冲走了,他还设置了集中做饭的地方,用衙门里的人给村民做饭,村民们都很感动。叶衡也是个特别有远见的人,因为知道洪水过后多是瘟疫等疾病,在那个医疗水平特别低的时代下也是十分致命的。所以就带着名医走访各家各户,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因此,皇帝将他从知县提拔到知州,无论在哪个位置都为官清廉,十分受人爱戴。

  以上就是建筑界知识频道给您带来的分享,或许我们应该看看古代人民如何与“龙王”共处,他们充分发挥“以柔克刚”的精髓,即便水再大也淹不住我。我们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更多建筑设计相关的知识给大家,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

古代人,水利工程,防汛防洪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