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建筑设计大师孟建民对城市设计管控机制、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的技术实践、城市总设计师制的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城市总设计师的意义在于动态化地解决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复杂问题。通过总设计师的动态协同,更精准、更高效地应对多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是传统与现代城市设计管理与实践之间的主要差别。”——孟建民
孟建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建筑设计大师。现任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毕业于东南大学获博士学位。同时任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副理事长、深圳市专家人才联合会会长、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教授。被先后授予全国建筑设计大师称号、梁思成建筑奖、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贡献奖金奖、南粤百杰人才奖等。现担任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总设计师,统筹该片区设计及建设管理工作。
为了加强城市重点地区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水准,2018年7月17日,深圳市原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印发《深圳市重点地区总设计师制试行办法》,在全市17个重点区域推行城市总设计师制。其中规定城市总设计师的主要职责是提供技术协调、专业咨询、技术审查等服务,保障城市设计的实施,提升城市空间的品质。
作为该制度的首个尝试,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从2018年9月正式实行城市总设计师制。城市总设计师团队(CCD)以孟建民院士为核心,构建了由学术委员会与执行团队组成的开放型技术平台,为指挥部及指挥部办公室提供全过程、高水准的技术服务,满足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项目高质量建设的需求。
在城市总设计师团队对孟建民院士关于城市总设计师制的访谈中,孟建民对城市设计管控机制、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的技术实践、城市总设计师制的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站在实践探索者的角度,将动态性、协同性和前瞻性总结为城市总设计师制的三条特性。孟建民提出,在城市设计实施中,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整体认知、推进方法、运作机制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CCD:您认为传统的城市设计管理与实践存在哪些明显的弊端?
孟建民:目前城市设计管理的过程当中,我们面临的问题发生了一些变化。用传统的城市管理机制应对城市的高速发展,相当于用老办法来应对新问题,是解决不好、也解决不了的。传统的城市设计管理,基本上是以城市设计成果作范本,作为管理的依据,本质上是通过节点的方式来推进的。
我们现在强调城市总设计师制,实际上是为了改变这种传统的城市设计管理模式。我认为城市总设计师应倡导全过程管理,全过程、动态性是其重要特征。总设计师制不仅仅是对照着一套范式去做,而是全过程的动态跟进,当需求发生变化时可以随时调整、把控和协调。
所以,城市总设计师的意义在于动态化地解决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复杂问题。通过总设计师的动态协同,更精准、更高效地应对多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是传统与现代城市设计管理与实践之间的主要差别。
CCD:您在城市总设计师制的实践中有哪些创新?
孟建民:传统型的城市设计更多关注城市美学问题,或是空间感受方面的体验、认知和评价。但实际上,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城市美学虽然是城市设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但它并不能涵盖城市发展和运维广泛的成效问题,传统型的评价面太窄。因此,当我们希望城市设计的结果达到更好成效时,除了解决城市美学问题外,还要考虑城市发展各方面的系统、要素之间的关联和协同。
因此,在实践中我强调要全要素协同。协同是什么?是统筹全要素之间的关系,重点在于不能有缺项,否则就会出现盲区,导致系统及功能配比失调。我认为,只要是城市所涵盖的要素,作为城市管理和城市设计的工作者都应该去关注与考虑。
比如做城市景观时,不仅要关注地面以上的建筑,还需要考虑地下的交通、商业等功能空间,它们的通风口、逃生口、电梯扶梯等都需要在地面上统筹好。如果你不去考虑这些要素之间的协同,大家各做各的,而后拼凑到一起,就不成系统了。所以说为什么要强调全要素覆盖、全要素协同,原因就在这里。
CCD:在全要素协同的实践方面目前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呢?
孟建民:这里面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原来的深超总片区各个系统的招标计划上都是分开的——交通是交通,地下空间是地下空间,市政是市政,景观是景观,城市设计是城市设计。
而我认为理想的方式是,应将几个关联性强的专项集合在一起进行招标。因此,我建议将交通、市政、地下空间、景观这几个系统联合招标。单一设计机构可能无法胜任联合招标,但可以成立联合体,做好统筹,最终他们自己会协同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最具可实施性、也具有各系统间关联性和协同性的招标结果。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虽然由于前期在认识和组织准备上的不足,最终没有完全实现,但也争取到了市政和地下空间,包括部分地下交通专项的联合招标。这样就已经部分实现了统筹协同,我觉得这就是一个进步。如果再有机会去做其他片区的总设计师工作,可能我们这种系统性整合要素联合招标的意识会更强,落地性也会更强。所以,这里面既有经验也有教训,有进步也有不足,还没有完全达到我认为的理想状态。
CCD:您认为目前城市总设计师制的实践还有哪些提升空间?
孟建民:我们目前城市设计的管理部门是分条条框框的,全要素协同就是要把他们调动、组织、协同起来,这个工作可能需要一个整体协同意识上的提升。随着这种思想和理念逐步被大家充分认识,会更有利于这方面工作的推进。
在实践过程当中,除了注重经验积累以外,我们特别注意强调设计、管理等参与机构对于负面清单的总结。特别是这次地下空间和市政工程的联合招标中,我们要求每个机构必须把自身在过往中的教训,包括在类似片区开发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做一次负面清单的统计。这个效果还是非常好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将这些经验汇总起来,会帮助我们在未来的规划建设和设计中不要再走弯路,不要重复犯错。我非常看重这一点。
CCD:您认为城市总设计师制的未来性何在?
孟建民:在过去,我们无论从方法论还是工作习惯出发,都是正向推导。将我们过去的经验进行总结,以指导将来的工作,这是常规的工作方法、路径和习惯。这个方式有它的合理性,但并不是工作的唯一方法和路径。
深超总片区要作为未来深圳具有引领性的城市示范片区,要如何实现所谓的巅峰之作、示范性和引领性?如果没有前瞻性,没有对未来的思考,可能我们做出来就已经是过时的。现在时代和科技在飞速发展,各类发展因素包括交通、物流、市政、通讯等对人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都会带来巨大变化。面对这种变化我们要去预判、预设、预测,要研究未来学。
同时,我们对未来的研究能力和视野也是有限的,但不能因此就忽视未来性的研究与思考。为了应对未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我们要做空间上和设施上的弹性预留。有些方面通过预判,提前做好准备;有些方面通过弹性规划和设计,为未来发展出现的新可能创造条件。我们认为未来性是我们总设计师制里面的一个重要特性。
我经常打一个比喻:我们要做下棋的高手,每步棋都是看到未来十步或更远的布局,而不是仅看一两步。看得越远,路径的可能性就越多,就能把每一种路径走法所产生的可能性预判到。这样,思考问题的广度与深度能放得更开,而不是局限在狭窄的思路上解决问题。
所以我在思考总结,我和团队所实践的总设计师制度相比以往的城市设计管理有什么不同?相比以往的总设计师制有什么新的提升?我总结了三点特性,就是现代总设计师制的动态性、协同性和前瞻性。
CCD:城市总设计师制未来可能遇到的机遇和挑战会有哪些?
孟建民:我想这是一个互动过程。在总设计师制当中,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在整体认知、推进方法、运行机制等各方面,一步步成长和进步的。我们要有耐心,任何一个新的思想、新的理念的实践都需要时间。
因此我们设立这个公众号,就是希望它能成为城市总设计师制的交流平台,汇聚各方面的经验、信息、理念和思想,大家共同研究、推进、提升未来的城市总设计师工作。
以上就是建筑大师孟建民对城市总设计师制度的全面解读。建筑界新闻频道也将持续关注更多相关建筑行业热点新闻,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行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