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设计原则探讨之苏州博物馆

来源:建筑界编辑:袁斌发布时间:2020-05-15 13:42:46

[摘要] 人、建筑、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共生,是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通过对生态建筑概念的诠释,道明了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思路,并通过典型案例(苏州博物馆新馆)进一步诠释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给人们呈现出的生态观、回归自然观、地域本土观、环境价值观等,都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运用,是新时期建筑设计的主攻方向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生态建筑的概念诠释

  生态建筑是从生态学原理出发进行建设规划,其更多地考虑了单体建筑和建筑群及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基于整个生态系统的思考。设计、施工及运维管理都要为建筑的内外环境服务,讲究人文、自然、经济的三大生态目标,并为文化、活化、绿化、美化及净化的五化生态健康需求服务。

  2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2.1能源节约原则

  生态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能源,做好资源、能源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实现建筑材料的可降解与可再生[2]。

  2.2整体性原则

  生态建筑设计要综合考虑经济、人文以及自然的综合因素,结合区域特色,搞好有机整体建设。

  2.3体现地方色彩原则

  生态建筑设计讲究因地制宜,注重属地特色,不能盲目复制。近几年国内外建成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建筑,各具风格。国内建筑文化与西方各国的建筑有很大的差异,各有千秋,西方国家的建筑模式未必适合本土文化、适应本地生态。生态建筑设计需要紧紧围绕地域特色与环境因素展开,才能适应本地生态系统。

  2.4以人为本原则

  建筑最终是为人服务的,所以最需要考虑人的感受,要以提升用户生活质量、降低生活成本,打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为目标,要提高节能水平与智慧化功能,增强人与建筑的交互体念感。

  2.5生态和谐原则

  打造和谐的生态系统,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指标。生态建筑不能只注重建筑物单体开发,要融入周围环境,懂得借势和贡献,要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减少对自然环境以及水资源和绿色植被的破坏,做好和谐共存。

  3生态建筑设计的思路与要求

  3.1整体规划思路

  生态建筑的设计要立足整个生态圈看待每一个细节上的问题,把握住建筑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应用型生态建筑的选址首先应是生态环境良好。建筑的建设应尽可能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结合当地水文地质特征,要尊重地形地势,对现有绿化植被要注意保护,且尽可能通过建筑设计来弥补社会环境之间已有的不平衡关系。生态建筑设计要注意建筑与社会环境、地区建筑风格、景观的和谐融洽,要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尽量不改变人们已有的生活方式,保护并传承好城市文化。

  3.2减少建筑能耗,积极采用新能源

  生态建筑要体现低碳、环保、高效,就必须要降低建筑物的能耗。设计人员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气候特征,从建筑体型设计、群落布局、朝向、格局上做好思考,保证建筑物具有良好的采光和自然通风。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建筑群的朝向都是坐北朝南为主,平面布局讲究错落有致,低层建筑排在建筑群最靠南的位置,自然通风效果更好。同时还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气候情况,做好维护结构的热工系数选择,采用节能门窗等优质的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建筑设计要加强可再生新能源的使用(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使用。

  3.3加强环境绿化

  生态建筑离不开环境绿化,绿化设计可创造局部微环境。在建筑群的设计中,要尽可能地减少硬化路面,尽可能多地铺设生态绿地,多种植乔木和灌木,使绿化具有层次感。作为生态建筑,还应再做好建筑物立面、屋顶、阳台的绿化设计。绿植可通过蒸腾、吸收、吸附及反射等功能,具有降温增湿、固碳释氧、粉尘及废气吸收、保护生物、降低噪声等多种功能。绿化不仅美化建筑环境,还可减弱区域热岛效应,改善建筑的环境质量。根据研究表明,当绿化覆盖率超过50%时,热岛缓解极其明显,每hm2绿地每日可以吸收掉周围环境中890MJ的热量,效果等同于890台1000W的空调同时做功。

  3.4建筑材料的无害化

  建筑材料选择是生态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本着节约资源、减少或避免建筑材料给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破坏。首选要节约材料。设计时要注意结构布局,确定科学合理的层高和建筑尺度,要尽量简化不必要的形体改变,减少材料耗用。其次是选材,要选用绿色环保建材,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化并影响人体健康;同时要尽量选择在生产、运输、施工中能耗消耗小的建材,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生产的生态建材。

  3.5生活污水的综合处理

  建筑污水处理的设计也是本着2个基本原则,首先是节约用水,安装节水设备、节水器具等措施;然后就是处理,中水回收处理系统可以回收雨水和生活废水,经过处理后作为建筑内的非生活用水可以节约20%以上的自来水供应,同时也减少了污水排放,保护了生态环境[2]。

  4生态设计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典型案例解析——苏州博物馆与自然共生

  苏州博物馆是国内生态建筑的典型性代表,总建筑面积19000m2。其落成地址位于苏州古城的东北家,与忠王府和拙政园补园毗邻。博物馆整个建筑群被分成3个大的区域,建筑朝向坐北朝南。入口在中央区域,并设有中央大厅以及主庭院设计,博物馆的主要展区设计在西部,东部设计有行政办公区与次展区。东、中、西三路建筑布局以中轴线对称,恰好与博物馆东侧的忠王府建筑格局相互映衬和谐。整个博物馆犹如一幅充满创意的山水画,在设计上融入了许多苏州古典园林的基本元素:八角凉亭、竹林假山、直曲小桥以及铺有鹅卵石的池塘。从整体上看,既区别于传统的苏州园林设计,又不脱离本土人文气息。博物馆的山水园和北面的拙政园补园仅有一墙之隔,园内水景从北墙西北角开始,北墙之下有片石假山设计,在白墙的衬托下,呈现出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轮廓和剪影效果,犹如拙政园的延伸和诠释,新旧园是断非断,笔断意连,浑然天成、自成一体,充分体现了生态建筑的和谐共生理念。西部中央苏州博物馆拙政园东部忠王府苏州博物馆新馆(a)地理位置;(b)建筑群布局分布整个博物馆的设计具有四大亮点:

     (1)建筑设计造型与区域环境自然融合,和谐共生;

     (2)空间布局独具匠心,与毗邻建筑相互映衬;

     (3)建筑材料、色彩考究,内部设计构思精巧;

     (4)室内设计做到了充分的自然光引入。

      博物馆的设计结合了苏州建筑的传统风格元素,既讲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又不失个性特色,整个建筑群由一个主庭院与若干个小庭院构成,主庭院就是拙政园的延伸,而博物馆内每一个庭院的造景设计都没有被风景园林的传统风格所束缚,每一处都有自己的导向主题,个性鲜明。最大的亮点当属中轴线上之的北部庭院,不仅与拙政园补园衔接,而且游客可以透过大堂的玻璃设计一览江南水景风光。在外墙风格和建筑材料的设计上,白色粉墙是整个博物馆外饰的主色调,实现了让其与苏州城市的传统建筑有机融合。在房屋坡顶设计上,用灰色的花岗岩取代了传统的小青瓦设计,窗框也用灰色花岗岩设计,线是面的延伸,相互呼应,构造出独特的色彩和纹理。花岗岩石、木材、玻璃这些普普通通的建筑材料,在这里表现得具有古老的韵味,又有现代的气息(图2)。如果说苏州博物馆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既体现区域建筑风格,又不失自我个性是其作为生态建筑的第一个大亮点,那么自然光的充分利用就是其第二大亮点。在建筑中,自然光是最基本的元素,有自然光的存在,才有空间和形体之说。在博物馆的屋顶设计中,开放式的钢结构加上大面积的玻璃天棚设计,保证了室内充足的自然光。而且在玻璃天棚下加上了木纹的金属百叶窗设计,让室内的光线变得更加柔和,整个室内在玻璃屋顶与金属格栅的映衬下,给这个现代建筑营造出几分怀旧的气息。苏州博物馆整体设计简约而不简单,注重点、线、面的结合,古典与现代融合,新建筑与旧建筑映衬,新景观与旧景观呼应,实现自然回归,充分体现了生态建筑因地制宜、与自然共生的理念。

  5结束语

  生态建筑英文简称ECO,建筑设计讲究因地制宜,生态建筑设计就是以自然生态原则为设计的理论依据,将建筑技术学、生态学以及现代科技等多门学科综合运用,让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协调处理好建筑与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让建筑物在拥有良好室内气候条件的同时,还具有调节生物气候的能力,在人、建筑、自然生态之间打造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实现三者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刘立群,陶国平,王钺,等.生态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J].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14(3):48–51.

  [2]陈宝明,陈伟彬,周婷,等.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生态住宅评价与住区绿化[J].生态环境学报,2016(6):1082–1087.

  作者:王祥 单位:武汉中合元创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以上内容就是“生态建筑设计原则探讨之苏州博物馆”的分享,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建筑界论文环保频道分享更多生态建筑相关的论文内容给大家。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

生态建筑,设计,原则,案例分析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