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古代建筑有很多独有的结构和名词,比如古建筑中,也可分为“大式”和“小式”两大类,多用在宫殿、陵寝、庙宇等建筑上的瓦作。那么,你知道古建筑的瓦作是什么,都包含哪几种吗?
一、概述
瓦作系指中国古代建筑屋面工程作业。中国古代的瓦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均为陶瓦。琉璃瓦最早出现在北魏时期。
瓦作在型制上也可分为“大式”和“小式”两大类。大式瓦作用筒瓦骑缝,脊上装有的脊瓦,吻兽等构件,材料使用琉璃瓦或青瓦,多用在宫殿、陵寝、庙宇等建筑上,但不一定限于大木作上。小式瓦作上不设吻兽,多用板瓦,个别也用筒瓦的,材料只用板瓦。向上略作凹曲的板状瓦叫“板瓦”,板瓦在屋面上每一列形成一条排水沟,叫做“一陇”。每陇最下一块带有如意头状者叫做“滴水”。半圆状的瓦叫“筒瓦”。“筒瓦”用于覆盖陇缝。最下一块筒瓦带有圆形的瓦头,称作“勾头”或“瓦当”。
二、大式屋脊瓦作
因屋顶形式不同,大式建筑的屋脊有几种不同的做法。
(一)、屋殿顶
屋殿顶有四坡五脊,正脊的骨架是脊桁与扶脊木,垂脊的骨架是由戗和角梁。正脊两端安设“正吻”。清式做法的正吻是一种龙头形的装饰,张开大口咬着正脊。吻下山面设吻座,承托正吻。吻背上有扇形的剑把,吻背后有小型背兽(4-22)。正吻常由若干块预制件拼垒而成。两个正吻之间即为正脊。
这些瓦件在大式建筑中通通使用琉璃瓦。琉璃瓦的等级还用色彩加以区别:以黄色为最高,成为皇帝所使用的宫殿、陵寝、苑囿,以及部分寺庙主要建筑中琉璃瓦的专用色彩。其次为绿色,王公们使用的建筑和部分寺庙建筑中用之。以下有兰、紫、黑、白等色。当一种屋面上使用两种色彩不同的琉璃瓦,而其中一种色彩为主,另一种色彩的琉璃瓦沿屋脊、檐口等处布置,这种做法叫做“剪边”。单色的琉璃瓦屋面的型制又高于剪边做法。
垂脊做法分为两段,以“垂兽”为界。垂兽前为“兽前段”;垂兽后边为“兽后段”。兽前段从最下端起,在仔角梁头的套兽榫上安放一个“套兽”,用以保护仔角梁头。其上安设“扒头窜头”作为“仙人”的座。在垂脊下部排列着一系列的特殊瓦件:“仙人走兽”。“仙人”总是排在最前面。其后的走兽依次为:龙、凤、狮子、麒麟、天马、海马、鱼、獬、吼、猴。这些走兽数量的多寡依屋面坡身大小和柱子高矮而定,但是走兽的数目应为单数。最后一个走兽后面放一块筒瓦,接着便是垂兽(4-23)。
垂兽必须正好安设在正心桁的中线上,或正面与山面正心桁的交点上。兽后段垂脊做法和正脊大略相同。
(二)、硬山顶与悬山顶
这两种屋顶在大式做法中垂脊上的垂兽位于檐桁檩中心线之上。垂兽前也安放仙人走兽等瓦件,但仙人在安设时应与垂脊坐45度角斜放。垂脊外面的两山顶部,将勾头和滴水与垂脊成正角排列在博缝之上,称作“排山勾滴”。若建筑物有正脊,则排山勾滴位于正脊中线处的在山面上使用勾头;若建筑物不做正脊,譬如卷棚式做法,则在正脊中线位置上的山面上使用滴水(4-23)
(三)、歇山顶
歇山顶是由悬山顶与屋殿顶合成的。其垂兽由正吻至垂兽间的做法与悬山顶相同。其垂兽以下部分的做法和屋殿顶相同,只是这时由垂脊斜伸向屋角的脊称为“戗脊”。
(四)、悬鱼、惹草
“悬鱼”装设在悬山顶或歇山顶山墙两坡博缝的相交处,花样很多,极富装饰性。最初这个构件雕做鱼形,意为避火。一般木博缝处用木悬鱼,砖博缝处用砖悬鱼。在大式建筑中,于木博缝板外面,在桁头分位处常钉上一些钉子,成梅花或其他样式,重要建筑用金色的钉子。一方面可固定博缝板,另一方面可起装饰作用。而沿两坡博缝板的斜面,在桁头分位下边,可装上如意形的雕饰,称作“惹草”(4-25)
三、小瓦屋脊
小式建筑一般均使用灰色小瓦,又称“蝴蝶瓦”或“灰瓦”,是民间建筑中大量使用的瓦件。它即可作底瓦,又可作盖瓦,甚至可用以叠砌屋脊和局部装饰。
北方的小式建筑常做成“清水脊”。脊的两端以30度——45度的斜度向上起翘,称为“鼻子”。下面作“鼻盘”,可用有雕花的砖砌成,在下为“扒头”、“圭脚”(4-26)。还有一种“皮条脊”的做法,即取消清水脊中的鼻子和鼻盘,端部加勾头(4-26)。
南方屋脊的形式很多,有的起翘甚高,正脊处形成一条圆润的曲线。脊身可用瓦、砖实砌或空砌。也可做雕饰或粉刷。
看完上面的描述,大家有没有对古建筑的瓦作有了更多了解啊?以上便是古建筑的瓦作的介绍,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建筑界建筑知识频道分享更多古建筑相关的建筑知识给大家,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