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深圳市坪山区第二实验学校项目应用BIM数据+互联网平台,实现了深化设计、施工模拟、参与方协同管理等目标,取得显著的管理成效,及时发现问题,提高了工程质量。一起来看看这个案例。
一、项目简介
深圳市坪山区第二实验学校项目位于深圳市坪山中心区绿萌南路以西、竹青路以南、玉田路以北。
总建筑面积为114994.06㎡,由一栋26层A座-教科研培训中心、一栋6层B座-中小学教学楼、一栋6层C座-体艺科技综合楼、一栋1层D座-问题综合楼组成。
地下室二层功能为设备房和停车及人防布置,地下一层功能为地下交通疏导中心、设备房、风雨操场、体育馆和综合实验体验区及游泳馆。
二、项目BIM应用目标
项目BIM数据+互联网平台应用目标
1、基于BIM辅助设计、建模、管综等工作,创建阶段性的主要模型和部分BIM图纸,辅助决策、指导施工、提高设计质量。
2、利用BIM模型快速获取相关工程量信息,用于传统算量校核等。
3、施工阶段创建施工场地BIM模型,检验施工组织、施工场地布置,及难点部位施工工艺流程等并为后续施工阶段,运维阶段的BIM应用提供了基础的数据。
4、基于BIM数据通过毕美云图(基于BIM的工程数据全过程管理平台)去解决了工程项目运作过程中,多方参与数据分散以及用户获取数据不便捷给工程项目带来效率低下的问题。
5、完成编制《BIM实施方案》及《 BIM实施细则》,进行BIM平台的培训及BIM应用基础培训,保证参与人员技能的统一,用于确保《BIM实施方案》及《BIM实施细则》中的内容具体落实。
图 · 编制的BIM方案及细则
三、项目BIM数据+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实践点
1、初步设计、施工图阶段的三维校验设计
工程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问题不断产生,不断解决的过程,许多问题是需要花大量时间检查和多专业协调才能解决,还有一些问题是二维图纸很难发现,运用BIM技术,三维的思考方式,真正摆脱技术壁垒的限制,直观的查找问题并及时反馈解决,提高工程质量。
图 · 可视化-三维检验设计
2、场地布置
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尽量少占施工用地、减少临时设施的用量、最大限度缩短在场内的运输距离,特别是尽可能减少场内二次搬运;另外对场内外交通有效组织;利用BIM技术进行场地布置,操作简单方便,不需要现场人工、机械等配合且不需要消耗任何材料和实验,施工成本低,效率高。
场地布置展示
3、施工模拟
高支模:通过BIM技术对高支模施工的作用,包括施工中的施工管理、安全隐患的预防及优化施工方案等,此外,还能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不耽误工期。
悬挑外架工艺:基于BIM技术的悬挑脚手架应用解决了脚手架工程设计繁琐,计算复杂,算量困难及交底不明确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工程的应用效率和施工质量。
悬挑外架工艺
[page]
塔吊方案模拟:通过BIM分析,快速预演各种情况安全范围,比如安全间距,周边环境预警,施工回转半径,施工工序是否冲突,及时得出预警范围。
塔吊方案模拟
4、精装展示、方案比选
通过BIM技术模拟教室真实效果、材质、装修风格、于室内的角度再丰富加强内容,从色彩、空间等方面结合孩子各阶段的心理需求的真实感官感受优化吊顶格栅间距、材质;内部机电管线的合理排布合理布局。
精装展示图
5、模型整合
通过BIM技术整合各专业模型,从设计阶段提前考虑管线施工排布整齐,施工安装空间,整体美观,大大提高项目整体品质。
6、BIM+VR虚拟现实技术
利用VR技术可以将工地施工现在按照1:1比例进行模拟,并利用VR硬件设备完成动态漫游及交互。可以把整个建筑安全作业、工程形象逼真地展示在受训人员眼前。
7、自主研发BIM平台应用的落实为项目管理提效减耗
模型便捷浏览跨区域,跨组织的项目实现沟通、信息化图纸的浏览,项目生产和管理更加便捷、文件管理、集中共享、简单便捷、项目问题便捷追踪,协同工作、数据安全性、项目KPI信息及时统计,实时呈现。
四、项目总结
管理成效显著:总共发现80+图纸问题,提升工程质量的效果、截取46个重点问题、分析经济价值数据。
平台化管理:运营了平台管理,智慧工地的运用,是“互联网+”理念在建设工程领域的具体体现。平台进度滞后反馈机制提高15%管理效率,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基石。
深圳市坪山区第二实验学校项目应用BIM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进行三维设计、施工模拟、方案比选、各专业模型整合等,有效的提高了各方协同工作效率,取得显著的管理成效。建筑界建筑施工频道分享更多BIM应用等相关优秀建筑设计施工案例,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