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建筑施工中,有时会出现水泥地面起砂的情况,这是一种工程质量通病,要重视原因分析和施工防治措施。建筑界建筑知识频道分享这篇水泥地面起砂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以供学习。
水泥地面起砂是地面面层强度低,随着人走动增多,砂粒逐步松动,露出松散的砂子和水泥灰。
一、水泥地面起砂的原因分析
1、使用的水泥标号低或水泥过期,受潮结块;或砂子过细,或砂子含泥量大。
2、水灰比过大,水泥用量过少,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的强度降低,表面易产生泌水现象,使得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的面层强度不够,不耐磨,容易产生起砂。如图所示。
3、压实抹光时间掌握不准。压光过早,表面还有浮浆,降低了面层的强度和耐磨性;压光过迟,水泥已终凝硬化,会破坏表面已形成的结构组织,也降低面层的强度和耐磨能力。
4、地面完成后不养护或养护时间不足。过早浇水养护,也会导致面层脱皮,砂粒外露,使用后起砂。
5、地面未达到足够强度就上人或堆放重物。地表面扰动较大,破坏强度和耐磨性。
6、地面在冬季施工时,面层受冻,体积膨胀,其表面强度被破坏,解冻后不能收复,使得空隙率变大,致使面层酥松,经人走到就会起砂。
二、水泥地面起砂的防治措施
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遍硅酸盐水泥,标号一般不应低于425号,严禁使用过期水泥或将不同品种、标号的水泥混用;砂子应用粗砂或中砂;砂子含泥量不大于3%。
2、严格控制水灰比,水灰比应小于0.55;宜采用1:2.5~1:3的水泥砂浆体积配合比。用水泥砂浆作面层时,稠度不应大于35mm,如果用混凝土作面层,其坍落度不应大于30mm,等级不小于C20。
3、水泥地面的压光一般为三遍:第一遍应随铺随拍实,抹平;第二遍压光应在水泥初凝后进行(以人踩上去有脚印但不下陷为宜);第三遍压光要在水泥终凝前完成(以人踩上去脚印不明显为宜),是压光的关键工序,压光时用力均匀,消除抹痕,使表面光滑平整。
4、一般养护时间应控制压光后24h左右进行洒水养护,严禁过早养护,可用塑料薄膜覆盖,也可用湿锯末或草帘子覆盖浇水养护,养护周期应控制在7~14d为宜,以满足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的强度增长要求。
5、面层完成后养护期间严禁上人走动和堆放重物,严禁在地面上直接搅拌或倾倒砂浆。
6、冬季施工时应在方案中必须有明确的冬季施工措施,保证施工环境温度在5℃以上,防止楼地面层早期受冻。
面对建筑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要善于从实际出发,结合经验分析原因及防范措施,才能有效提高工程质量。以上水泥地面起砂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你学会了吗?关注建筑界建筑知识频道,分享更多建筑知识,与您一同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