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沿线居住空间设计研究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0-03-24 15:21:02

[摘要] 第一章 绪论1 1 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内人群出行的交通方式朝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内人群出行的交通方式朝轨道化和机动化快速转变,这种出行方式在运营的过程中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城市的空间布局形态和通勤方式两者的冲突愈发突出。在大城市中拥挤的交通、大规模的居住区发展呈高密度郊区化状,导致居民的日常生活被影响,因而研究轨道交通沿线居住区空间的设计方法已迫在眉睫。在我国的大规模兴建国际都市如巴黎、伦敦、东京等,都以交通发展为需要,建设了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交通体系,它们承载了过半的客运量。而伴随着我国进入一个快速城市化的阶段,轨道交通发展也非常迅速。截至 2014 年末,我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会将超过 3100km,提前了一年实现“十二五”计划中规划的 3000km 运营目标。目前南京市的轨道交通呈现高速发展状态,2014 年南京青奥会的申办更进一步推进了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截止 2014 年 9 月,南京轨道交通总共建设完成 5 条线路,总长 180.2km,线路长度居全国第四位。根据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可证明,轨道交通的建设不仅能缓解交通拥堵,而组委城市空间外扩的发展轴也可以提高沿线区域的交通可达性。但在南京地铁十年的运营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问题,例如城市大规模的居住区郊区化、职住分离导致的日常居民出行时间过长、城市交通拥堵、公共配套设施在中心城区和郊区建设的差异化而更为增加了交通系统压力。为了解决这些日益突出的矛盾,政府已经颁布了多项解决措施,但仍无法有效地缓解。将各种问题总结可归纳为:没有将出行居民的实际需求放在考虑因素的第一位,在规划之初就将现有问题矛盾研究清晰,在今后的规划建设中创造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宜人的居住空间。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① 通过轨道交通建设来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轨道交通的发展极大程度加快了其沿线居住区的建设,很多城市的居民由中心城区向郊区转移,整个城市的发展方向伴随轨道交通沿线居住空间建设而在发生变化,进而实现城市空间结构优化。② 实施以轨道交通为导向的发展理论来指导城市住区开发的新理念,设计出紧凑型、多样化、开放式、邻里关系和谐的居住社区,实现社会效益的可持续。③ 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作用,来合理规划城市居住区形态,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④ 通过对轨道交通沿线居住区的合理设计来改善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郊区功能单一化的现象,实现多样化的发展。目前南京市大面积郊区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布局形态松散,对轨道交通线路经过的郊区片区规划也要注重商业用地、办公用地等配套设施的规划,从而避免功能单一化的居住空间。

.......

 

第二章 交通与居住空间相关理论研究回顾

 

2.1 相关概念及解析

每种轨道交通方式都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开展研究之前,要明确界定“城市轨道交通”的含义。其主要特点是运行于城市中地下或是高架线路上的封闭式公共交通系统。本文中各个章节若未作出特备说明,则出现的“地铁、“轨道交通”均指此类。居住空间能从两方面诠释,一方面是指以居住用地为主的物质实体空间,其中包含住宅的布局、组织特征、组织方式等在景观上的直观外部表现,另一方面是指居住社区的功能空间,从而居住空间是具有社会属性和物质属性的。

.......

 

2.2 理论基础研究

本文研究的是轨道交通沿线居住空间设计方法,是从轨道交通与居住空间之间居民出行和其对居住空间环境的需求问题为出发点。因此本章对居住区的规划理论和人群对居住环境需求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归纳。其中关于规划理论包含TOD 理论、邻里单元理论等,关于人群需求的理论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理论背景:一些西方国家在经过无序蔓延的郊区化发展这一阶段后,深刻认识到这种模式的弊端,例如加剧的交通拥堵、土地的浪费等。同一时期有关使用公共交通为主要出行方式等建议被提出,它们中最有代表性的标识就是 TOD 理论的提出。这种模式是目前活跃于西方城市的新型设计思潮。

......

 

第三章 南京市轨道交通沿线居住空间概况——研究前期......17

3.1 现有建成轨道交通的概况..... 17

3.2 南京城市空间结构与轨道交通线网......... 17

3.3 南京市住宅建设概况............. 19

3.4 南京市轨道交通沿线居住空间的现状..... 19

3.5 居住空间发展中的矛盾......... 21

3.6 南京市轨道交通沿线居住空间研究要素........... 22

第四章 实证研究——研究中期..........27

4.1 调研目的的说明........... 27

4.2 调研的轨道交通站点及周边居住区的选择....... 27

4.3 南京市轨道交通沿线特殊站点居住空间特点调查分析....... 32

4.4 南京市轨道交通沿线居住空间现状调查问卷分析..... 89

4.5 小结........... 102

第五章 轨道交通沿线居住空间设计研究............104

5.1 南京轨道交通接驳方式与居住空间设计研究............. 104

5.2 南京轨道交通沿线居住环境设计研究..... 109

5.3 南京轨道交通沿线居住布局形态设计研究....... 111

5.4 南京轨道交通沿线居住质量设计研究..... 112

5.5 轨道交通沿线居住空间改善策略探讨..... 116

5.6 结论与展望......... 122

 

第五章 轨道交通沿线居住空间设计研究

 

通过第四章的深入调研已经分站点类型总结出南京市轨道交通沿线居住区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居民认为必须改善的因素,发现这四种类型站点沿线居住区的情况各有特征,因此第五章为论文研究的后期,是有针对性的对总结出来的因素(交通接驳方式、开放空间、居住区布局形态、公共配套设施),为了研究的方便性分中心城区站点和郊区城区站点再次进行深入调研,并同时结合国内外优秀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居住空间的设计案例,借鉴其设计方法,探讨适合南京市轨道交通沿线居住空间的设计方法,对这四个方面进行归纳并提出具体的改善策略。
 

5.1 南京轨道交通接驳方式与居住空间设计研究

根据研究中期的现场调研和问卷调查,总结出居住区位中的交通接驳方式与居住空间衔接这一因素存在问题,居民也认为这一因素需要得到迫切的改善。由于城市的轨道交通的快速守时使得居民出行更为便捷,加之城市道路交通的拥堵情况,公交车与私家车与之相比缺少灵活性,因此需要借助其它交通工具来使其效能发挥至最充分。步行客流辐射区域是指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合理步行距离为 600-800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一般取值 700m。而这个区域半径内的居住区离站点距离非常近,所以步行环境的设计影响着居住区出入口与站点的无缝式对接。首先,在对南京地铁 1、2 号线的现状调研中可以发现郊区站点的出入口设置明显少于中心城区站点的出入口,并且其出入口位置与周边居住区缺乏交通联系,没有实现良好的接驳,因此在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时,大部分居民指出这给出行造成了一定的不便。在南京地铁 1、2 号线的郊区城区站点中有绝大部分是独立的车站建筑,如学则路、仙鹤门、等人流量较大的车站,它们功能单一,并且普遍只有一至两个出入口,且都设在道路的一侧,这样造成上下班高峰期地铁出入口人流压力过大,拥堵情况严重。除此之外,也不方便道路另一侧居住区居民的出行(如图 5-1)。

.........

 

结论

 

南京地铁沿线的居住区进入了大规模的建设时期,当然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总会不断有矛盾产生。作为南京市的重要地域空间形式,如何更好的实现轨道交通对居住空间的引导作用从而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南京市轨道交通沿线居住区的建设表明,应对其沿线的居住空间进行合理设计规划,把轨道交通的引导优势发挥到最大程度,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轨道交通沿线居住区应加强城市各种功能类型的混合建设,让居民可以在本片区购物工作等,生活更为便捷;其次,要加强公交站点与居住区及核心商区的接驳联系,能通过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为居民创造良好出行环境,并实现无缝式接驳;最后回归到建筑本身,轨道交通沿线居住区更适宜开敞式格局和紧凑的户型设计。轨道交通沿线居住区的设计研究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的课题,包含城市规划、轨道交通、建筑设计、商业配套管理等多个学科内容,要实现居住空间的合理设计,是需要靠政府、开发商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笔者仅是从建筑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且由于搜集的相关资料不齐全,实地调研范围不具备完全的代表性,所以在论述中会出现一些不足之处,还需深入补充研究。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对于轨道交通沿线居住空间的设计研究有更多方面的因素需要考虑,这一课题的研究仅仅只是刚刚开始,本人将会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完善此课题的工作,使研究成果不只是停留于探讨,而是能有更全面的指导意义。

.........

参考文献(略)


轨道,交通,沿线,居住,空间设计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