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视野下城市景观区域化表达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0-03-24 15:20:07

[摘要] 第一章 绪论1 1 问题的提出1 1 1 城市景观的地域性缺失全球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城市景观的地域性缺失
全球化作为当前城市建设与发展最为重要的背景,对城市景观形象的影响正在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议题,也是近年来城市景观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在城市适应全球化的发展中,城市的社会面貌、经济形态、文化特征以及内涵也在经历着变化。从文明的角度出发,全球化被当作是一种超越意识形态范围的、强而有力的变革力量,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面临着来自它的冲击与挑战。然而,由于各国的政治力量、经济实力分布不匀衡,全球化往往表现出一种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渗透,即“西化”的过程。而西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消除差异的过程,尤其会对“缔造了过去伟大文明的文化资源起着消耗和磨蚀作用”。[1]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城市文化多样性的趋同上,进而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审美意识和生活形态,同样促使了城市景观文化的雷同。“城市特殊的历史角色经常淹没在对国际形象和国际间商业行为的直接和明显的追寻中。从上海到约翰内斯堡,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墨尔本,从河内到圣彼得堡,国际商业课程通过借助或利用其自身的形象,风靡了城市的办公室、商店、宾馆。”[2]国际式的建筑形式和曼哈顿式的高层林立的城市形态,使城市景观变得日益相似而缺乏个性。(如图 1-1)由此可见,在西方世界的强势文化和现代技术的影响下,城市空间、形态的趋同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城市景观特色正在逐日丧失。
诚然,全球化的客观存在已对当代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影响,反映在城市景观领域:一方面,全球化使世界能共享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另一方面,城市景观形象的地域特征正面临着逐渐衰落的危险。着名建筑师库哈斯也认为,正是可识别性的消失导致了大量没有历史、没有中心、没有特色的“广普城市”的出现。[3]凯利(Kelly R)在阐述欧洲地域文化景观时指出“居住在特定地域的人们都与自己生活的邻里、生产的农场、居住的建筑以厦自然的林地、河流等文化景观形成因素休戚相关,具有深远的意义。该地方性具有多样化和细节化的特点,与之相关的传统和记忆正是欧洲景观丰富性和独特性的根本所在。”[4]事实是,当前的城市景观逐渐趋向无序、无差别的状态,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观形象逐渐抹杀了我们心底对传统和历史的熟悉记忆,人的城市归属感减弱了,取而代之的却是失落感和茫然感。近二十多年来,我国伴随着经济脚步的大幅前进,城市景观建设蓬勃发展。随着世界经济、文化全球一体化的冲击,在这种大规模的城市景观建设中,也伴随着出现了种种弊端。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建筑和城市空间消失了,被大量缺乏地域特色的国际式风格的复制品取而代之,在急于现代化、传统被抹杀的城市空间里,景观领域一度出现了茫然的局面。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人们开始意识到挖掘具有强烈地域性城市景观形象的设计语言,对丰富当今城市景观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对城市景观特色的回归做出积极的应对和回答。在景观设计领域,关注地域性设计是城市景观形象发展的重要支撑。为了避免日益严重的景观特色的丧失和文化趋同现象,亟需在尊重自然地域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重新审视地域文化特色,以创造出独特的城市风貌,进而唤回人们对失落的城市空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1.1.2 城市景观的公共性缺失
对于正处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当代中国,根据相关统计,我国每年的建设量高达20 亿平方米左右,占全球每年建设总量的 40%。可以说,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化实践在中国。城市建设过快的步伐也带来了对城市景观品质粗制滥造的弊端。城市营造方向的迷失、人文关怀的淡漠、设计手法的抄袭、环境品质的下降、审美情趣的偏离等等,使城市景观设计背离了本土特色和人性需求,造成了城市景观的公共性缺失。很多地区不顾原有的城市结构和地方文化特点,而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盲目地生搬硬套发达地区的做法,致使该地区原有的文化内涵和特色丧失,公众的亲近感和归属感也随之丧失了。譬如,一味地在城市中复制高楼大厦的“现代感”,城市与城市之间一味地把城市景观特色作为攀比的手段,导致了城市之间差异性、独特性的缺失,以及城市景观公共性的缺失。有学者把这种城市建设的病态概括为四种现象:城市功能主义、城市形式主义、城市英雄主义和拿来主义。


第二章 城市景观地域性设计的历史回顾与发展


2.1 城市景观地域性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传统西方园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当时,连年泛滥的尼罗河给古埃及带来了适宜农业发展的肥沃土壤。由于埃及气候干燥炎热,森林资源匮乏,树木可谓是“沙漠绿洲”。因而,古埃及人引尼罗河之水浇灌花草树木,修渠筑堤,开始了早期农业。从这一角度上说,西方园林是从对农业景观的模仿开始的。古埃及的早期园林,如树木园葡萄园和蔬菜园,都是具有实用性质的花园。(如图 2-1)从本质上说,欧洲园林中的要素——花坛、水渠、喷泉、整齐的树林、甚至风景园中的草地树丛等都来自农业景观。花坛是不同作物种植区的抽象,水渠和喷泉直接来自于农业灌溉的形式,整齐的树林是果园的再现,自然的草地则来自于牧场风光。[21]出于当时生产、生活的需要,通过逐渐改造自然、适应自然而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文明特有的田园风光。
农业景观和由此带来的乡村景观的特征一直是西方人欣赏的对象和西方园林模仿的原型。在随后的西方园林各个历史时期,无论出于实用功能、还是观赏性质,抑或是者两者兼而有之,这种源于自然的原型一直保留着。由于各个地区、各个国家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生活形态、宗教信仰等不同,演变成不同类型的田园风貌。如中世纪的修道院生活,使得蔬菜园、草药园等实用性很强的花园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甚至成为花园的主要部分。通过结合附近房屋的用途分别布置成药草园、缀有野花的草地、菜园及栽有成行遮荫树和果树的墓园等,有的空间四周还有回廊围绕。中世纪庭院常常通过回廊形成长方形中庭,布置水景、植物、喷泉等,供欣赏游憩,如阿尔罕布拉宫的狮子宫庭院、桃金娘宫庭院结合当地气候形成回廊、水渠等遮荫乘凉之处。(如图 2-2)在由于自然地貌的特点所形成的意大利台地园中,花园因势建在半坡上,田园式的景观与当地的自然特点结合在一起了。此时,实用性几乎全然被观赏性取代了,加上绣毯花纹式的植坛风格,为园林本身打上了深深的人文烙印。综上,传统西方园林所体现出的特点是一幅源于生活形态的、带有农业景观风貌的、追求自然田园生活的蓝本。这对后来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如图 2-3)


第三章 公共视野下的城市景观地域性...........26
3.1 自然环境语言.............26
3.2 空间造型语言...........31
3.3 文化符号语言.................37
3.3.1 符号元素的提炼与再现..................37
3.3.2 文化内涵的隐喻与象征..................40
3.4 城市记忆的延续.................42
第四章 吐鲁番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区景............47
4.1 课题设计的项目背景...................47
4.1.1 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区建设现代化 ...............47
4.1.2 少数民族地区景观规划设..............48
4.1.3 城市核心区空间规划设计的公共性 ...............48
4.2 吐鲁番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区..............49
4.2.1 设计目标与原则................49
4.2.2 设计依据......................50
4.3 吐鲁番地区地域性构成要素分析.....................50
4.4 吐鲁番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区................55
第五章 公共视野下的城市景观地...............79
5.1 对公共视野下的城市景观...............79
5.1.1“公共视野”相关概念的引入 .............79
5.1.2 公共视野下的城市景观内涵......................80
5.1.3 何谓“公共视野下的城市景..............81
5.2 公共视野下的城市景观地域性的外部运作...............82
5.2.1 设计师:从公众利益的角度思考................82
5.2.2 设计评价:从公众内心的角度聆听....................84
5.2.3 设计过程:从公众参与的角度实施....................85
5.3 公共视野下的城市景观地域性...............88


结论


全球化和城市化作为当今世界两大发展趋势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现实背景。一方面,在城市适应全球化的发展中,城市景观正面临地方特色的丧失与文化趋同的现实危机,导致地域性的缺失。另一方面,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化实践在中国。城市建设过快的步伐也带来了对城市景观品质粗制滥造的弊端。面对近年来一些城市景观建设的误区,过分夸大城市形象、盲目抄袭照搬等一些急功近利的不良现象导致公共性的缺失。面对当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地域性的缺失和公共性的缺失两大问题,本文提出了重塑公共视野下的城市景观地域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国当代城市景观建设正面临一个成熟和蜕变的过程,也面临着危机与困境。通过比对和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我国对于现代景观地域性设计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于西方国家,一直处于摸索阶段。但是,近年来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也不乏一些有意义的尝试,这些积极的探索无疑本课题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面对这种境况,如何以工程技术的手段来重塑城市景观的地域性与公共性,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景观设计作出积极的尝试,是本课题所努力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影响城市景观地域性构成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技术因素着手,通过对城市景观地域性的理性认识和吐鲁番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区设计实践,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回顾城市景观地域性设计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本文梳理了城市景观地域性理论发展框架。“地域性”随着文明的产生而产生,在农耕文明阶段最具独特性,在工业文明阶段随着文明在时间上的接触逐渐消退,但在全球文明的刺激下重新得到了关注。本文得出了当下走向广义的城市景观地域性具有开放性、独特性、动态性、创新性的特点。
本文用“三个辩证”来看待现代城市景观广义的地域性内涵:辩证的看待“本土文化”与“全球文化”的关系;辩证的看待“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辩证的看待“民族”与“世界”的关系。提出我们应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结合未来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重视吸收地域环境、地域文化特色,努力寻求一种“适应地域、延续历史、传达文化,关注公众”的城市景观地域性设计的表达方式。通过对自然环境语言、空间造型语言、文化符号语言和城市记忆的延续这几方面设计语言的归纳与建构,本文总结了公共视野下的城市景观地域性设计的一般表达手法。公共视野下的城市景观地域性设计中的自然环境语言建构是指:适应地理环境与气候、运用乡土植物特色、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等。公共视野下的城市景观地域性设计中的空间造型语言建构是指:建筑形态的表达、地方材料的表达、传统技术的表达、色彩环境的表达等。公共视野下的城市景观地域性设计中的文化符号语言建构是指:符号元素的提炼与再现、文化内涵的隐喻与象征等。公共视野下的城市景观地域性设计中的城市记忆延续是指:空间激励的延续与表达、历史文脉的传承与表达、场所精神的回归与表达。确立了从地域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以及技术与材料的地方特色入手,在趋同中求特色,挖掘、延续、创新地域性整体设计思路。通过以吐鲁番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区景观地域性设计实践为例,尝试针对地域性特点尤为突出的少数民族地区,在尊重当地自然风貌基础上,通过景观地域性设计传承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实现对当地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意识的传达。
通过实践,本文得出了在民族地区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常常面临现代化与本土化的矛盾课题。通过景观地域性设计形成一种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技术与现代技术、基于历史、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城市景观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建设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城市景观地域性设计的理性思考与项目实践,本文对于公共视野下的城市景观地域性有了新的解读,促使本文去思考城市景观地域性的表达究竟是为了“谁”?尝试从公共性的角度来解读城市景观的地域性表达,以期为当下地域性创作提供一个可行的思路和努力的方向。本文提出了公共视野下的城市景观地域性具备外部运作与内在机制两方面的内涵。从设计师角度理解,得出在面对政府、投资商、开发商、普通公众等多元利益主体时,要尽可能客观、理性的权衡各方利益,参与公众交流,具有主张公平正义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尊重当地历史文化的人文关怀意识。


参考文献
[1]汉斯•彼特马丁,哈拉尔特•舒曼,张世鹏等译. 全球化陷阱[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联合国人居署.全球化世界中的城市:全球人类住区报告 2001[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王琛. 城市景观地域性回归与重构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7.
[4]Kelly R, Macinnes L., Thackray D.The cultural http://sblunwen.com/jgsjlw/ landscape: planning for a sustainable partnershipbetween people and place[M]London: COMOS—UK,2000: 31-37.
[5]汪在满. 大困局——中国城市危与机[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
[6]梁盛平. 空间再造:公共规划视角下的空间规划创新[J].规划师,2011,27(3):20-25.
[7]卢永毅.建筑:地域主义与身份认同的历史景观[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9(1):39-48.
[8]吴燕妮. 江南地区地域性景观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
[9] (美)凯文•林奇. 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10]周旭丹. 根植于地域文化视野下的景观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08.
 


地域性,地域性设计,城市景观,公共视野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