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解读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0-03-22 19:58:46

[摘要] 以信息化推动建筑业跨越式发展       —《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解读文 信息化发展纲要编写组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

以信息化推动建筑业跨越式发展

       —《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解读

文/信息化发展纲要编写组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建筑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着。然而,建筑业作为传统产业,改造与提升的任务十分艰巨。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基础,也是施工企业提高竞争力、整合现有信息资源的有效手段。为更好发挥信息化对建筑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导向,进一步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升,我们组织编制了《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11-15信息化纲要》)。

■ 编制《11-15信息化纲要》的背景

◆ 发达国家一直领跑建筑业信息化工作,并在向纵深发展

客观上,发达国家一直领跑建筑业信息化工作,并在迅速向纵深发展。国际大公司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更新幅度也丝毫不减。以美国Autodesk公司的AutoCAD为例,最早两三年出一个新版本,现在每年都有一个新版本,其功能不断趋于完善。又如,最近几年,国外大公司开始推出基于BIM技术的设计软件和施工管理软件,这类软件可以称之为下一代的建筑工程应用软件,能够开发这类软件的国外软件开发商已达30多家。

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对建筑业信息化给予了高度重视。日本1995年就提出实现建设领域信息化的口号,并制定了时间跨度15年的信息化发展战略。美国、北欧国家、新加坡等同样重视信息化工作,并把重点放在开发新技术、应用新技术上。例如,美国和北欧四国共同发表声明,将在公共工程中推进BIM技术的应用。

相比之下,我国虽然进行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但信息化水平总体上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直接导致我国建筑业在竞争力方面与国外的差距,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这种状况更令人担忧。

◆《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目标基本实现

2003年,建设部发布了《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03-08信息化纲要》),从建筑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建设等方面明确了2003至2008年的发展目标,并提出“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建筑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建筑业跨越式发展;提高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决策和服务水平;促进建筑业软件产业化;跟踪国际先进水平,加快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的步伐,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建筑企业。”等总体目标,并按工程总承包和施工总承包对不同等级资质的建筑企业的信息化技术开发应用提出了引导性要求。

“十五”期间,建设部颁布了“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基本要点”,并以此为契机,组织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工程”和“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等科技攻关项目。“十一五”期间又组织了《城市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项目。其中,《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是“十五”项目的滚动项目。在这些项目中,对协同平台、GIS、GPS、RS、BIM、电子商务、数字城市、电子标签、智能住区等热门技术进行了跟踪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的推动下,行业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信息化工作成绩突出的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有的单位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进一步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率先在工程设计中推广使用计算机,至2000年基本实现了“甩掉图板”。随后,经过“十五”和“十一五”,特别是随着《03-08信息化纲要》的颁布,信息技术在设计、施工以及各专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显着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固定链接: http://uibim.com/1409.html)

虽然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在内的信息技术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相关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带来了新手段,不仅提高了工作的自动化程度、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效率,甚至可以辅助技术及管理人员进行决策,但问题依然存在,有些问题已经阻碍了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建筑业企业信息化组织体系很不完善。目前,建筑企业大多没有设立独立的信息化管理部门,设立CIO的则更少。企业信息化建设没有总协调人,对涉及全系统的信息化项目建设从宏观上缺少有力的指导和监督,同时,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组织协调困难、执行力薄弱。

二是信息孤岛和信息断层依然存在。迄今为止,信息技术促进的建筑业信息化主要发生在企业内部的工作中,企业与外部(例如其他企业或行业主管部门)协同的工作中还远未实现信息化。根本原因是,目前的应用软件绝大多数只限用在企业内部,由于各企业往往使用不同的应用软件,企业之间很难实现信息的自动交换和共享。极端的情况是,从一个企业得到的信息,另一个企业不得不重新手工录入到自己的信息系统中,这就造成所谓的“信息孤岛”和“信息断层”。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应用效果。

三是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由于建筑业企业的特点以及对信息化的重视不够,建筑业信息化人才严重不足。近年来虽然有了显着增加,但相对于电信、石油石化、制造等行业,仍有较大差距。尤其中小型建筑企业,有的甚至还没有专职信息化人员。人员的不足导致许多企业无法有效地开展信息化建设,更无法满足大量施工项目对信息技术服务的需求。同时,由于信息化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到位,信息化专业人才发展空间受限,影响了信息化人员的积极性,导致企业信息化骨干人才流失严重。

四是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总体情况是基础差、观念落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发达国家建筑企业每年信息化投入占全年收入的0.3%,而我国信息化投入最多的企业只有平均收入的0.027%。投入上的不足,使得信息化基础设施匮乏,无法有效支撑信息化应用的需求,制约了信息化的深入开展。同时,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包括决策者,对通过信息化提高管理水平的认识不够、主动性不强,这一点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随着建设领域施工、设计、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管理手段和理念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要求。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主要管理手段和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企业必然的选择,这就需要充足的资金去保障。

而且,由于目前国内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采取的是需求驱动模式,企业管理现代化程度较低,导致信息系统建设相对独立,资金投入不合理,很难实现统一项目管理模式、统一成本核算体系、统一流程,信息化应用效果不佳。

五是信息化规范、标准缺乏。由于需求驱动、分散建设,我国建筑业企业基本上没有一套企业适用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标准(也就是企业信息化的“宪法”),无法保证企业信息化步调一致的推进。尽管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通过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对信息基础编码、交换标准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部分企业也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化编码体系,但由于维护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贯彻及落实措施,造成编码维护滞后,无法满足生产管理实际需要。而很多企业在建设信息系统时,没有一套可参照执行的信息基础编码标准,直接影响了信息数据的有效共享。

六是缺乏有效的信息化评价标准和体系。随着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开展,信息化逐渐渗透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但是,信息化投入与产出是否合理?应用与基础设施的发展是否相匹配?如何考量信息化发挥的真正作用并为下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决策依据?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一整套方法论和具体评价体系的支持,才能合理地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将信息化投资的有形收益和无形收益采取尽可能量化的方式体现出来,使信息化投资的真实效益以及成本和风险损失做到全面可视化管理。从更高更广的层面来说,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信息化部门都需要明确当前的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宏观发展规划。

然而,我国建筑业关于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工作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尽管国资委近几年推动开展了此项工作,但其设计思路针对的是大型国有企业,尚不能完全适用于建筑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建筑企业。

七是基础软件和高端应用软件仍依赖国外。作为建筑业领域的基础软件,早期的有图形平台(例如AutoCAD),近年来又出现了BIM(建筑信息模型)平台。虽然我国从“六五”开始一直在支持自主知识产权CAD软件的研发,但迄今为止,国产化基础软件和高端应用软件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仍然没有形成气候。以企业信息系统为例,尽管国内有很多软件企业仿造国外已经广泛推广和应用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但能够与国外系统媲美的系统还没有得到确认。这种状况的存在,使得我国每年不得不付出巨资向外商采购,更重要的是,在这方面我们受制于国外,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 编制组对大量建筑企业进行了调研

为了较为全面、系统地把握建筑企业(包括设计企业和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11-15信息化纲要》课题组对国内外数十家建筑企业进行了调研,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查找翻阅了上百篇相关研究文献及报告,基本上全面掌握了国内外的信息化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对31家设计企业的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其中,涉及甲级资质22家,占总数的73%;其它9家,占总数的27%。对46家施工企业的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其中,特级资质10家,一级资质27家,这两类占总数的81%;其它9家,占总数的19%。

■ “十二五”期间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重点

考虑到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参照国际经验,《11-15信息化纲要》确定了5个发展重点。

一是完善提升核心业务系统。重点完善设计集成、项目管理、运营管理、电子文档管理、材料控制与采购管理等系统,构建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平台。

二是逐步建立公司层面的管理系统。重点建设综合管理、知识管理与智能企业门户、决策支持等系统,实现信息化向整个企业集成、共享、协同转变,发挥信息系统的整体效能。(固定链接: http://uibim.com/1409.html)

三是加强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的建设。重点强化数据中心和服务体系的建设,打造安全可靠、资源共享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信息系统的高效高质量运行。

四是建立和完善信息标准体系。重点建设IT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体系、信息系统标准编码体系、信息资源类(如数据模型、模板等)和主要信息系统应用等标准,支撑信息系统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开发和应用。

五是加快专项信息技术的利用。如建筑信息模型(BIM)、复杂过程仿真模拟(CFD)、工厂生命周期信息管理(PLM)、协同工作、3G无线通讯、可视化、参数化模型设计、内容管理等技术,寻求新的效益增长点。

■ 《11-15信息化纲要》与《03-08信息化纲要》相比的重要变化

此次纲要编制的总体思路是,以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国家有关发展规划为基础,既与《03-08信息化纲要》有效衔接,又体现新形势下应该关注和加强的工作,重点从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方面进行了阐述。充分考虑目标和内容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企业经过投入和努力能够基本实现。

◆ 企业信息化部分

依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现行对建筑企业的分类管理办法,增加了“勘察设计企业”分类,体现该类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中与其它两类企业的不同之处。

◆ 新增专项信息技术应用部分

依据当前国内外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从建筑信息模型、电子交付与存档、协同、移动通讯、4D项目管理、高性能计算、可视化与虚拟现实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

◆ 新增信息化标准部分

重点就涵盖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的标准体系、信息化绩效评价标准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

◆ 保障措施部分

根据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结合今后的发展目标及重点,从制定促进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扶持政策、强化信息化领导和组织机构建设、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建立行业信息化评估和认证体系、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交流与共享、强化信息化标准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描述。

另外,《03-08信息化纲要》对电子政务提出了具体要求,《11-15信息化纲要》编制时,考虑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此问题正在进行专项研究,未单列此内容。

■ 《11-15信息化纲要》让企业“跳起来能够得着”

在该纲要编写工作启动伊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领导就明确指示“要充分考虑大多数地区和企业的现有基础,目标和内容上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此,该纲要的目标要让企业经过投入和努力‘跳起来能够得着’,而不是‘可望不可及’”。

◆ 不同类型的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和重点不同

在该纲要编写过程中,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不同进行了划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的发展重点。

工程总承包类企业的目标是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整合信息资源,完善提升设计集成、项目管理、企业运营管理等应用系统,构建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平台,提高集成化、智能化与自动化程度,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工程总承包类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就是围绕企业应用的两个层面,重点建设一个平台、八大应用系统。两个层面指核心业务层和企业管理层;一个平台指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八大应用系统指核心业务层的设计集成、项目管理、项目文档管理、材料与采购管理、运营管理等系统,以及企业管理层的综合管理、辅助决策、知识管理与智能企业门户等系统。(固定链接: http://uibim.com/1409.html)

勘察设计类企业的目标是完善提升企业管理系统,强化勘察设计信息资源整合,逐步建立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及利用体系。推动基于BIM技术的协同设计系统建设与应用,提高工程勘察问题分析能力,提升检测监测分析水平,提高设计集成化与智能化程度。因此,勘察设计类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就是要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和各类应用系统,并探索建立企业数据中心。

施工类企业的目标是优化企业和项目管理流程,提升企业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水平,建设协同工作平台,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支撑企业的集约化管理和持续发展。在发展重点上,特级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结合企业需求实现企业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或者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的理念建立新的管理信息系统,支撑企业向集约化管理和协同管理发展。一级施工企业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的企业网络系统,实现与下属企业及项目现场的网络连接;普及应用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企业办公效率;普及应用项目综合管理系统,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水平;逐步建立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对二级及专业分包施工企业的定位相对更低一些,主要是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的企业网络系统、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 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建议

实现信息化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建筑企业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加大这方面产品的应用力度。信息化建设一定要从企业的本身条件出发,按照客观规律来推进。企业也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带来高效益的同时,也具有高风险,即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企业生产率、扩大收益的同时,若投资不善也可能使其陷入投资困境。为此,建筑企业必须准确理解和开展信息化工作,对信息化管理进行评价,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对建筑企业而言,一个准备充分的、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战略应包括四个方面。

◆ 企业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准确定位

尽管在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发展阶段、经营规模等方面具有共性的企业,可以相互借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但是,任何企业信息化模式(即使是非常成功的)都是不能完全照抄照搬的。因为,每个企业所面对的问题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在投资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决策层首先应当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和深度,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很好地服务于企业未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 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由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可以包括: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可以包括:加强企业各层人员之间、企业与各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和优化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等,只有逐次实现阶段目标,才能不断推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如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等;加快信息流通,实现内部资源共享;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充分利用企业网和互联网,建立网上营销系统,积极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实现公司经营信息化,实现经营信息系统辅助决策智能化,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利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调整企业管理与组织模式,使之与信息化系统相配套的,逐步实现企业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等。

企业应根据企业本身的经营方式、产品特点、管理流程,首先制定总体目标,同时,来规划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目标。

◆ 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及投资力度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启动涉及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流程的新建、重组与再造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并关系到人员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等。因此,启动时机和投资力度的选择就变得至关重要,企业应全面、客观地分析国家对信息化建设和企业自身对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蓄积动力,克服阻力,积极地、有计划地准备信息化实施所需的条件,并由此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投资额。

◆ 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评价

信息化建设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必须定期对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业务进行评价,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与过剩,及时调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实现优化企业的价值链,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

建筑业,解读,信息化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