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政道路建设与环保措施

来源:建筑界编辑:袁斌发布时间:2019-07-08 17:24:08

[摘要] 本文内容是浅谈市政道路建设与环保措施,其中包括​一、市政道路建设前的环保措施;二、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三、市政道路运营阶段的环保措施等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市政道路建设前的环保措施

重庆的自然和地理环境比较复杂,有着特殊的地质、地貌。因此在市政道路的规划、工可、选线、设计阶段就要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为进行环境保护设计和采取施工环保措施提供依据。在拟定的几个选线方案中应该重视路线附近的环境敏感点,然后进行方案比选,选出对环境影响较小的路线方案,并且应特别重视大型结构物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如我们在重庆市重点工程慈母山隧道的设计过程中,由于该项目穿过有重庆“绿肺”之称的南山森林公园,我们进行了非常细密的地质勘查,对隧道的开挖、爆破方式和支护参数进行严格的规定。因此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有效地减少了隧道开挖导致岩土应力释放引起的坡度滑动和裂隙水流失,保护了原有地质结构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我们还充分考虑到市政道路设计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阶段,随着时间和沿线环境的变化,道路施工的影响因素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它应该融贯于道路规划、设计、施工过程的始终。由此,我们根据隧道“新奥法”动态设计的概念,运用先进的技术,结合施工现场的情况,不断地对设计进行补充和完善,经过反复的调整及技术经济比较,设计出与环境协调的方案。

二、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

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减少公路施工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要做到填挖平衡,土方开挖应尽量避开雨季,废弃土石方要进行妥善处理,不能乱堆乱放造成新的环境破坏,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边坡防护和绿化,达到有效地保护水土流失的目的。要求施工单位把施工堆料场设在空旷地区,对现场各种粉状材料采取密闭、遮盖措施;沥青、油料等化学物品不堆放在民用水井、河流及水库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此类物品后进入水体,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应按照市环保局的相关要求对施工扬尘实施电子眼监控。进一步完善“蓝天行动”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各参建单位的月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与环保相关的专题会、现场会和协调会,保障“蓝天行动”工作的落实。

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要求施工单位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注意机械保养,使工程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并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应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应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水体。

三、市政道路运营阶段的环保措施

市政道路运营阶段最普遍的环境污染是行车噪音和空气污染。行车噪音是由机动车的车轮同路面摩擦所产生的噪声、车辆行驶的喇叭声、车辆行驶引起的振动声所辐射的噪声能量共同造成的,是一种长期、延续的噪声污染。行车噪音污染已经逐渐变成沿线居民最为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它对公路沿线居民正常生活、工作、学习、休息环境的干扰程度和范围日益加剧。

市政道路运营期的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和扬起的粉尘。机动车尾气中含有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含铅化合物、苯并芘等。污染对沿线居民健康和农作物生长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特别是高速公路上车速较快,且经常运输含尘量大的物质如石灰、水泥等,扬起大量的粉尘,不仅影响了沿线庄稼和果树的收成,也直接威胁到沿线群众的身体健康。

在市政道路运营阶段的环保措施有以下几点值得推广:

(一)在道路两侧植树绿化,是防治交通噪声的有效措施。选择合适树种可以达到吸纳声波,降低噪声的作用。同时绿化林带还可以起到吸收二氧化碳及有害气体、吸附微尘的作用,能有效防止空气污染。

(二)在道路附近居民较集中的路段应修建隔声墙,种植隔声树带形成声屏障。

(三)加强道路运营管理,噪声敏感的路段禁止鸣喇叭,要求上路车辆安装减声器等。

(四)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检验制度,利用收费站对汽车尾气排放状况进行抽查,限制尾气排放超标的车辆上路。禁止使用含铅汽油,禁止燃柴油超载的运输车上路,减少汽车尾气。对运输含尘量大的物质必须有蓬遮盖,减少粉尘飞扬。

市政道路的兴建不仅应该促进沿线的物资、信息交流,更应该有利于改善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道路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满足交通运输功能及经济发展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保障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我们必须在整个道路建设过程中都充分体现环保优先原则,采取道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的策略,使市政道路工程在规划设计初期及建设和营运中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为建设宜居重庆,为重庆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市政道路建设,环保措施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