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浦口区顶山街道浦珠路以南、石佛寺以东,总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的浦口新城医疗中心一期工程,近日已封顶。建立BIM模型从设计上保证
位于浦口区顶山街道浦珠路以南、石佛寺以东,总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的浦口新城医疗中心一期工程,近日已封顶。
建立BIM模型从设计上保证绿色施工
据悉,该工程共分两期进行,其中一期占地16.7万平方米,高10层,近日一期工程主体已全部封顶。一期将由鼓楼医院进行托管,打造综合性医院。
承建方中建八局三公司项目经理朱斌介绍,浦口新城医疗中心从设计开始就强调绿色建筑的概念,在施工中也以绿色施工为宗旨,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尽量做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在设计时,工程运用了BIM技术,根据施工图纸建立BIM模型,对建筑物进行3D场景还原,“用BIM技术能看出建筑内部管线的构造和综合情况,用多少钢筋和混凝土都能看出来,可以减少设计上的遗漏和错误,对资源进行很好的管控,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绿色低碳设计、绿色施工、减少设计变更和降本增效的目的。” 朱斌说。
项目部办公和生活区域并没有铺设常规的混凝土路面,而是用了可多次周转使用的荷兰砖和植草砖,“浇筑混凝土路面的投入比较大,项目部撤离后还得把路面破除,既浪费又影响环境,荷兰砖和植草砖则可以取出再次使用。”朱斌说。
工程中的临时道路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做法,走重车用的道路用定制钢板焊接而成,大大减少了混凝土建筑垃圾的产生,也节省了混凝土建筑垃圾外运的费用,而且项目完成后定制钢板仍可重复使用。供行人和小车走的道路则用装配式配筋混凝土预制块铺装,可周转使用3次以上,也减少了传统现浇路面破除产生的建筑垃圾,减少了混凝土的消耗。
为了降尘,施工现场设置了自动喷淋系统,所用的水全部来自施工降水,工地上还做了废水回收利用系统,消防用水、扬尘喷洒、混凝土养护和冲洗渣土车的水都来源于再利用的雨水和地下水。
照明所用的灯具也根据区域分成好几种,工程办公区、施工现场使用LED节能灯,工地周边道路使用太阳能路灯,工人生活区使用36V低压照明灯,建筑内部则使用光导纤维照明施工技术。工人生活所需的热水由太阳能热水器和空气能热泵共同提供。
朱斌介绍,浦口新城医疗中心工程的最终目标要达到国家绿色建筑最高标准三星级指标及美国LEED—HC金奖,整体工程完工后将进行申请。
新技术提高经济效益
浦口新城医疗中心工程基坑南北向长150米,东西向长360米。如此超长结构的基坑并不多见。传统施工中对这种类型的基坑采取留置后浇带的做法,在相邻两个区域浇筑混凝土后,待混凝土收缩膨胀后再对中间后浇带区域进行浇筑。像浦口新城这个面积的基坑,得设置十几条后浇带。此次施工方采取了“跳仓法”,从源头对混凝土配比进行调整,优化水泥用量,降低收缩和膨胀系数,对施工工序进行调整,把整个基坑划分成一个个格子,跳着施工,预先给浇筑好的混凝土一个收缩和膨胀的时间,这样10多天后就可进行相邻区域的施工。而传统的方法需等一个多月才后进行后续施工。“跳仓法”可以极大地缩短工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