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篇论文是浅谈如何处理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其中包括一、城市规划与环境综合保护规划的关系;二、如何合理实施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等内容:
摘 要: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高,城市人口和地域渐增,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两大系统工程如何统筹协调,是实现保护环境与持续发展的关键。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都是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工作,必须多学科、多专业共同研究,寻找最佳方案,保证环境与经济建没同步协调发展。
关键词: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发展
引言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发展计划和各项建设的发展战略协调统一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依据。城市规划包括:环境保护规划、城市功能规划、城市规模、城市工业规划、城市建筑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城市经济技术规划等。
一、城市规划与环境综合保护规划的关系
1999年2月通过《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该项规划的制定说明我国政府深刻认识到创建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的生态型山水城市对城市建设、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防灾避灾能力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按照国家要求,在制定城市规划时,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避免因规划布局失误而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力图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城市面貌,推动城市健康发展,城市规划将更加关注环境保护。
(一)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是城市环境承载力
承载力的环境学定义为:一个地区能够将来不减少支持某种环境质量的最大环境容量。对于环境系统而言,城市环境系统承载力指在保证城市健康持续发展时,在维持城市环境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环境功能不朝恶性方向转变的条件下,城市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二)城市规划合理的标志是城市环境保护的平衡
城市环境的平衡是指通过城市规划的手段调节城市环境系统中各种要素的布局、比例、与数量的消长、种类的增减等所能达到的一种动态的和谐状态。它不仅能使它所支持的城市健康持续发展,而且能够促使自然生态母系统不断在高水平上达到新的动态平衡。要通过规划充分体现城市环境要素的自然属性,强化被城市发展所弱化甚至破坏的要素;同时,通过规划合理地建设新的环境工程要素,使系统多样化,从而提高环境稳定性。
(三)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城市环境发展,也是规划合理的重要保证
城市环境发展是指建立在人类自身和城市环境发展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和谐共生的动态相互作用的基础之上,不单纯追求某一系统组分的发展在量上的最优与最大,而是在城市环境系统与自然生态母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实现整合性、有序性与协同性。
(四)节能高效、污染少的环保型交通规划
城市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解决城市中日益严重的交通拥挤问题,避免单一、平面的交通布局带来的消极影响,全面、综合的规划和发展城市多元、立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也是削减城市环境污染程度、降低对能源、土地资源的耗费的一项环境保护重要内容。优先和充分地发展立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控制中心城区小汽车和摩托车的发展,建立以地铁、轻轨、电车、公共汽车等类型相结合的公共交通网络。
(五)城市山体水域等空间环境资源保护规划
城市区域范围内的山体、水域等自然空间环境是构成城市特征的重要因素。保护和综合利用城市不同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环境特点,是善用环境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体现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措施。在编制对其保护和利用规划的基础上,还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性文件,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城市空间环境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的内容是:以城市自然生态系统规划为依据,结合城区内已纳入保护范围的山体和水域资源制定综合整治和保护专项利用规划。
二、如何合理实施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城市规划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城 市环境规划的最主要任务是为污染工业区挑选一个合理的位置,以便组成一个不受污染或少受污染,动员一切资源用于生产,并有利于人体健康和生产正常进行的环境系统。合理的城市环境规划必须考虑下列几点。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功能分区和各功能区的内部规划必须考虑城市环境,首先是生态系统的特点加以合理配置。实现区域范围内生态城市环境网格化,形成布局合理,各具有特色的城市生态系统,成为区域城市总体格局“中心城-新城-中心镇-集镇”相匹配的区域生态城市系统。
(二)加强三废治理,开展循环生产和采用少水或无水工艺,以减少三废排放。特别应当强调的是中水回用的规划,在水的社会循环中,污水的再生与回用是关键的环节。将大部分的废水经过再生处理后回用,一方面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局面,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淡水资源,同时又减少了排放至自然水体的污染物总量,具有多方面的功效。因此,水的再生与回用是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的主要途径,是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解决水问题的必选策略,在新城或新的建设中必须考虑到中水管网的规划建设。
(三)城市绿化系统必须达到一定的面积定额,要求规划成一个均匀分布彼此连在一起的绿地系统,以便郊区新鲜空气能通过绿地上空不断地输入城市内部,必须使建成区与旷地交错分布,以利于气流的交换。此外,建成区至旷地的距离若超过一公里,则气流交换也不顺畅,城市总平面图便不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而要求近似星形,或长方形穿插绿化楔和绿化通道(林阴大道、绿化水道等),星形城市还要求在其中部有绿化岛。城市绿化除了植树造林外,还必须大力铺设草皮,此外必须保留或营建一些适于动物定居的生态系统,例如,在市内、公园里保留或营造一些“人造悬崖”(高楼、塔、钟鼓楼、屋檐等)和高大树木。
(四)把城市建设成为一个风景美好的环境,不仅有利于观赏,而且有益于人体的身心健康,减少各种环境病的发病率,增加劳动出勤率,并使交通运输安全,有利于精密工业的生产,组织一个风景美好的城市环境是建筑景观学的任务。与城市环境有关的疾病,除了与职业环境有关的职业病和由于严重污染而引起的各种中毒病外;还存在着一类污染程度并不高,但由于持续慢性地影响人体而引起的疾病,这类疾病大多是原来就有的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和某些癌症;另外还存在着一类由于环境心理影响(厌烦、过度紧张等)引起的疾病,这主要是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等)和心血管病。
(五)城市的公路网、输电网、管道网、上下给排水系统、电讯电话网、郊区铁路网也要合理加以组织,并与生态系统特征协调起来。例如,公路和铁路杂乱交错,再配合凌乱的管线系统,只能使人们厌烦,增加交通事故;工矿区和生活区的不合理配置,也可使交通运输系统混乱,公共交通客流增加,使人们上下班在过度紧张的环境中生活,也会导致某些环境病发病率增加,在郊区田野和森林中穿插着大量的交通管线网,不仅破坏了美观,而且会降低田、林的生产力,在草丛水荡中通过隆隆的火车,只能把候鸟和旅鸟惊跑。修建郊区道路若注意与造田和水利相配合,将有利于郊区农业的发展。
三、结束语
城市规划是系统工程,环境保护规划是其它子系统的先决条件和应优先完成的规划。所以,环境监测、评价,环境趋势预测,所有行业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先行一步。由于历史、认识、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局限,可能造成计划、规划之间平衡协调的误差,所以各子系统在规划时要对前提数据作保守处理,留一个安全系数。整个城市规划应由国家组织制订标准、程序,并编制出系统及各子系统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及各子系统横向交叉制约机制要周到完善,以减少人为的失误。力争做到保护环境与经济持续发展相一致。
参考文献:
[1]李杰.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及城市规划应对[J].山西林业科技,2011,(04).
[2]王宁,贾文毓.浅谈对城市规划的几点建议[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12).
[3]毛旭东.简论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21).
[4]敖卓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的特点[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02).
[5]何毅,王丽平.城市总体规划中做好环境保护规划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11,(22).
[6]高韦佳.浅析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