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地下综合管廊筑牢“里子”撑起“面子”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19-05-08 09:36:09

[摘要] 地下空间不仅是城市的“里子”,更是巨大的潜在资源。一座现代化城市的标志,不仅仅是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绿草如茵的公园,更要看“里子”

地下空间不仅是城市的“里子”,更是巨大的潜在资源。

一座现代化城市的标志,不仅仅是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绿草如茵的公园,更要看“里子”;地下管网是否通畅安全。如果说“面子”是城市的风貌,那么“里子”就是城市的良心。筑牢了“里子”,才能撑起城市的“面子”。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国家推进绿色发展的实践探索,是统筹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改善人居环境的重大举措。2016年4月,作为我省唯一推荐城市,经国家住建部、财政部、发改委等多部委联合组成管廊试点城市专家评审组的多轮评审答辩,景德镇脱颖而出,成功入选第二批15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之一。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景德镇已初步建成部分管廊,实现水、电、气等管线入廊,列入试点计划的管廊已全部开工建设。

起步早 已成规模

这些年,城市内涝让不少城市开启了“看海模式”,一滩污水将光洁美丽的城市形象毁得一干二净。“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既影响市容又危及安全。为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2013年,我市投入600万元开展全市地下管线探测普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地下管线信息平台。2014年,在财力拮据的情况下,我市又挤出资金,于全省率先规划建设了昌南拓展区地下综合管廊。

据悉,我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分三期,一期为昌南拓展区,二期和三期为景东片区和高铁商务区。一期主要运营模式是政府自筹前期建设经费,委托项目单位进行管理。二期、三期采用ppp模式,由中铁四局负责建设。目前,昌南拓展区4.1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已建成,正在试运营;景东片区建设地下管廊10.3公里,入廊管线6类;高铁商务区建设地下管廊16.5公里,入廊管线7类。按照计划,今年10月底将完成11条新建管廊廊体建设和智慧管廊大厦建设,年底前完成管线入廊和设备安装工作,2018年1月实现全面试运营。

管理实 形成合力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是民心工程、民生工程、百年大计工程,是全国试点、全省重点工程,也是我市历史上资金量最大,建设周期最短,对质量、安全、未来要求最高的一项工程。自入选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以来,我市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更是高度重视,成立了指挥部进行协调调度,要求各有关单位以高度的责任心推进项目建设,讲政治、讲大局,圆满完成试点任务;每半个月召开一次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建设推进会,并建立了市管廊推进微信群,每天通报管廊建设进展情况;市建设局作为实施部门,自我加压,成立了管廊实施部、业务管理部、综合督察部、财务审计部、后勤保障部等5个工作部组成的市建设局管廊建设推进指挥部,举全局之力抓好工作落实;今年5月18日,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指挥部联合党工委揭牌仪式举行,进一步强化了成员单位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形成了“多方参与、资源共享、多边共赢”的党建新格局,有效提升了项目管理水平。

探索多 形成经验

地下综合管廊是重大民生工程,我市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思路,科学编制规划,探索建立统一的建设模式、融资模式、盈利模式和管理模式,创新施工工艺,深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诸多矛盾集中在资金上,对此,我市积极创新融资模式,一方面运用PPP模式破题,管廊项目资本金4.8亿元,政府与社会资本方比例为5:95;另一方面,由管廊项目公司向开发性金融机构融资10.21亿元,项目期25年(含建设期2年)。

建立地下综合管廊入廊收费机制。我市按照“谁受益、谁缴费”的原则,在收费标准方面,充分考虑试点工作需要以及管廊里程和断面、造价的变化等因素,采取沟通和政府定价相结合的方式,于本季度发布实施入廊费和运营收费标准,并在昌南拓展区一期管廊运营中完成第一笔收费。今年,我市还将利用地方立法,将管廊、管线管理列入人大立法计划。

与此同时,鉴于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质量要求高、标准严格,我市在项目建设上应用新材料、新技术,通过无人机巡检、远程监管指挥系统,为打造管廊“百年工程”提供了充分保障。

景德镇,里子,撑起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