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IM应用中的BIM工程师心得体会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0-03-22 19:40:53

[摘要] 今天我们聊聊在BIM应用中的BIM工程师心得体会!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正是在这波浪潮中被提出的一个技术概念(

今天我们聊聊在BIM应用中的BIM工程师心得体会!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正是在这波浪潮中被提出的一个技术概念(当然,也是Autodesk 提出来赚钱的噱头)。然而,什幺是BIM? 今天不想给各位标准答案(有兴趣可以自行上网搜寻),我仅就我的观察、想象与实际应用的经验来跟各位讨论。

BIM简而言之就是将一组3D 的几何造型赋予它各种我们所需的几何数据,如果以函数模型来描述的话,就是对象=(空间几何信息 , 属性数据)举个例子来说,如下图所示,我们绘制当我们绘制一道梁,就是赋予其空间信息(端点与长度)将断面形状挤出来,然后附上相关的几何或非几何信息(如体积、表面积、施作时间点、成本、工时等)。

这样的组件设计模式,我们就可以将信息建置于3D 模型之中,最后再透过信息库的信息管理与取用技术将其中存放的信息取出并加以应用,如模板数量计算、混凝土体积计算、工期演进仿真的以协助工程人员取用所需信息。此外,【BIM模型】不仅能作为信息的载具,目前更多的用途在于空间冲突检讨使用,因为以绘制出3D 模型,就能够透过可视化的方式了解各单位设计与规划所产生出来的冲突性或不可行性,进而在施工前进行改善与检讨。而将实现上述内容的工程从业人员就是所谓的BIM 工程师,亦可以视为2D CAD绘图员的一种演进与升级。然而,我主要想谈的并非BIM 能够带来多少效益与好处,这已经被软件商谈到不想谈,也被业主想到不想想了,因此我将以实务面来切入BIM 工程师在当前业界的状况。

一如前述,BIM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几何信息与属性信息可以被储存与取用,而其关键则在于信息完整性与架构的严谨性,而前者取决于建模人员是否充分了解信息的应用需求与建模技术是否成熟;后者则取决于BIM 软件设计上有办法存取或演算相关信息。

先谈谈当前从业人员的问题,由于当前许多单位将BIM视为绘图人员的延伸,所以在薪资结构上多以内业人员的薪资水平来征才,因此这样的情况也造成投入BIM 的人员多为绘图员或刚毕业的学生(像我这样),而没有实际的现场从业经验,这也造成现在很大的问题:BIM模型完成后,无法从中取的真正需要的数据,其主因在于设计考虑并没有意识到有这些需求。然而,纵使意识到信息需求,但建模技术的不成熟或不到位亦无法实现这些信息需求,尤其当所需组件已超出原有软件架构时,新组件的开发涉及到程序的撰写,这并非一般绘图从业人员所能驾驭的项目。

除了上述从业人员的问题外,软件本身也具有极大的限制,以目前业界最常使用的【Revit】来说,纵使我们将主体结构建置完成,但我们无法依照我们直接取得我们需要模板的表面积(当然,可以透过计算后储存的方式存放于组件之中,但这样建置模型的意义就不存在了);此外,Revit 以组件为导向的模型基础也遇到许多问题,比方说曲型梁的接合、复合墙的接合与融合等等都是当前不容易克服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原始组件架构中的融合判断设计),也因此造成许多模型最后产生出来的图面无法符合应有的样貌。而上述这些软件层级的问题,通常并非一般只具备绘图技术的从业人员所能克服的。不仅上述问题,变更发生或多重方案抉择的时候,更是BIM工程师的恶梦。对于3D 模型而言,并无法像传统2D 图面一样自由或随意,因为透过模型所绘制的每一条线条都是经过软件几何演算所产生的,因此只有尺寸有出入或错误都会直接呈现于图面上。

这是一把双面刃,也是BIM 建模者最大的噩梦来源;毕竟许多状况或冲突都是需要等待检讨完或发包完成才能确定或处理的。然而BIM 模型不可能在甚幺都确定的状况下才展开,这样模型所能提供的价值就荡然无存,也因此常常甚幺都不确定的状况下展开BIM 模型的建立,而这样就会造成模型不断地修改与订正。在传统的2D CAD 图中修改与订正也是一场灾难(常常会遗漏某些图面忘记修改,而导致新的冲突出现),虽然BIM 能够解决2D CAD 的图面协调性的问题(毕竟都是交由计算机演算绘制的),但是也因为这些连动性的关系,导致模型的任何改变都是牵一发动全身:因为模型的组件很容易互为参考,所以常常发生非预期的模型变动(比方说将柱组件删除后相接的梁就连接到其他组件上或楼层删除后上下楼层的组件全部飞走等问题)。也因此,面对变动时虽有连动性可以解决图面不一致问题,却也造成BIM 在面对变动时不如2D CAD 来的灵敏与机动。

而现实上,就变成传统绘制图面只需要一周的时间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但BIM模型可能需要一个月,或着传统图面变更只需要两三天完成,但BIM 亦需要一个月,这也是许多业主或下游单位所诟病的地方。而上述的问题也造成多数BIM 从业人员压力与痛苦的来源,尤其是技术与时间的问题,然而不友善的营造从业市场更让具有IT 技术的人员闻之却步(此外,IT人员通常也没有土木相关知识),而在不良环境下产生的不良的BIM 模型更业主与营造单位对于BIM 模型极度失望而不愿意投入资金于其中,而陷入恶性循环,尤其是当前公共工程强推BIM 更让BIM 背负无数恶名,最终大家只能以成本考虑的方式建置最低成本的”3D 模型”,并将模型视为合约的一部分而非工程推动上的工具与协助。

也因此,BIM 并非于传统发包模式下的好工具(甚至对于公司而言只是增加额外人事与软件支出),唯有一条龙或统包模式下才可能见到【BIM的价值】(但能力与软件的限制下,价值仍有限)。当前BIM 面临如此多的困境与挑战,也或许是有志之士可以切入的方向与契机,毕竟仿真施工的价值与魅力是扎扎实实的存在着。好了,关于在BIM应用中的BIM工程师心得体会就位大家介绍这幺多,希望通过此文能够帮到大家!

心得体会,工程师,BIM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