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风城新竹的交通大学,是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于1958年由原交大的教职员工和校友重建,多年来,许多优秀学子来自台湾各地到此就
位于风城新竹的交通大学,是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于1958年由原交大的教职员工和校友重建,多年来,许多优秀学子来自台湾各地到此就读,如果是住学校宿舍,当中大多数搭乘客运巴士,由其他城市经过高速公路来到校园,在更早之前,交大的学生如果要搭乘客运巴士南来北往,都必须到清华大学旁,在光复路上等候巴士,对每位交大人而言,「候车亭」具有特别的意义,是连结求学之路的重要驿站,也是生命记忆中的独特风景。
近年来,校园内的候车亭陆续做了新的设计,特别是交大建研所张基义老师,推动强化美感校园与减法美学,交通大学校方不断地美化校园风貌,本文所介绍的候车亭,基地邻近交大南门,位处校园的边陲角落,却也是连结内外的重要节点,对使用者而言,这座候车亭乘载的,不只有单纯的候车功能,更重要的还富含了交大人的情感与对未来生活方式与生活美学的期待,2020年1月启用之后,作为豪泰客运提供交大师生们往来新竹与台北之间的客运巴士候车亭。
候车亭基地位处南大门不远的P3停车场内,紧邻篮球场、网球场彙集的区域,空旷的停车场与运动设施为后山绿地所环绕,所处位置因地形关係将停车场一分为二,并产生了1.2公尺的高程差,故在规划之初,邵唯晏所率领的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便决定透过设计手法,软化高低落差造成的视觉与活动障碍,延续校园与环境共生的思考,以「地景性」思维作为设计主轴,加之以「减法设计」的手段,以顺应地形的方式让建筑形式自然成形,藉由设计串联起不同的高程。
由于基地週遭运动场地众多,亦不定时举办活动,设计团队以「平台」的概念串接起不同的使用机能,地景式的半户外开放式设计,让候车亭承载的不再只是候车的功能,而增添了和周围活动对话的机会,创造了提供不同功能、族群、时段使用的多功能活动方式,草坡朝向着一处停车场,结合草坡的阶梯平台,此处有机会成为小型聚会、表演空间。
为了强化建筑的轻盈感,细长的钢柱以错位排序结构,展现一种对比性的轻透与空间张力,并回应週遭榕树鬚根,形成人造树林的意象,这样的手法亦让整体建筑可以全然与週遭环境串联并隐于其中。
在构造上单纯地以一块大面屋顶板块与29根细长立柱构成,但可能是碍于有限的经费,设计团队不得不採用轻型钢架作为结构,採用乾式施工,外覆涂抹水泥的板材,在斜面铺设仿真人工草皮,藉由看似混凝土量体承载绿色植栽的意象,营造出与地面连结的厚重质感,从实际场景所见,能够感受到设计团队的企图心与意念,虽然结果不尽理想,像是斜面上与下的立柱没有对位,材料选择与施作结果也都不尽理想,甚至会让人担心,若没有善加维护,在两三年之后就会出现开裂、脱落等问题,但就整体而言,在一所相对保守的大学校园里,出现这样一件跳脱传统空间思维的作品,值得公众为之讚赏。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01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02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03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04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05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06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07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08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09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10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11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12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13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14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15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16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17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18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19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20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21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22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23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24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25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26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27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28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29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30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31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32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33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34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35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36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37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38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39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40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41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42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43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44
交通大学南大门候车亭╱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