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西班牙毕尔包附近的比斯开桥于2006年7月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是西班牙第三十九处文化遗产。「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个
位于西班牙毕尔包附近的比斯开桥于2006年7月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是西班牙第三十九处文化遗产。
「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个现象,即近代的遗产开始在《世界遗产名录》中佔有越来越大的比例。位于西班牙巴斯克地区的比斯开桥的入选就是一个例证。这座金属结构的大桥连接了位于毕尔包的内尔维翁河两岸,同时还不影响内尔维翁河上的正常通航。为了满足这两种要求,帕拉西奥工程师设计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装有吊舱的大桥。」
一座连接两个世界的桥
原作者:Laura Berdejo
翻译:马德里人
十九世纪末,工程师帕拉西欧(Alberto Palacio)受命在西班牙巴斯克地区修建一座横跨内尔维翁河(Nervion)的大桥,并要求大桥的建造不得影响内尔维翁河上的通航。
为解决这个难题,这位工程师设想出了世界上第一座装有吊舱的金属结构桥。
「在西班牙毕尔包(Bilbao/Bilbo)河上,耸立着世界上第一座栈桥。桥身雄伟高大而又富丽堂皇,且像艾菲尔铁塔一样全部採用金属梁建成。」我小时候,大人们说着这些讚语,带着我们这群孩子来到拉斯艾伦纳斯(Las Arenas),参观比斯开吊桥,这是一个功能与美感完美结合的建筑杰作。
我的祖父曾告诉我们,在他的孩提时代,这裏活像一处垃圾场,唯一值得来这附近逛逛的理由,便是这座桥。
祖父还说,这座桥连接着两个世界:右岸奢华齐整,环境优美,是富人度假的胜地;左岸则管理不善,条件恶劣,是贫穷的工人阶层居住的地方。
吊桥连接着内尔维翁河河口两岸,它完全採用钢材修建,全长160公尺。它坐落在四个四十三公尺高的桥墩上,其独特之处在于它装备有一个吊舱,可以运送过往行人、车辆及货物。
这项工程是一个多世纪以前,由出生于比斯开的工程师帕拉西欧所构思设计,当地政府委託他设计这座桥,要求既能运送过往行人和货物,又要保证内尔维翁河上的通航,这对于该地区的冶金工业是必不可少的。
在对当时存在的各种可能性,包括运输机制(轨道、驳船、平台)以及桥的类型(吊桥、旋转桥、高架桥、地下桥)进行缜密研究后,帕拉西欧最终设计出这座以他本身的姓氏命名的「帕拉西欧栈桥(Puente Transbordador Palacio)」,就这样解决了所面临的双重挑战。
造桥工程于1890年4月10开始,只用了两年时间就竣工了。首先开始的是桥身,然后是运输用的「吊舱(barquillla)」,它由供一等舱乘客使用的封闭舱,以及供二等舱乘客、过往车辆、货物和牲畜使用的露天舱组成。
自1893年启用后,这座桥成为历史上第一件独具此特色的杰作,不久便在全世界声名远扬,人们将它与巴黎的艾菲尔铁塔相提并论,而设计该塔的工程师艾菲尔(Gustave Eiffel)恰好是帕拉西欧的私交好友。
1936年,西班牙内战开始,比斯开桥立即成为企图佔领巴斯克地区的佛朗哥军队瞄準的目标。1937年4月26日,希特勒交给佛朗哥使用的孔多尔(Condor)军团德国飞行大队轰炸了格尔尼卡(Gernika)。其后不到两个月,1937年6月17日,共和军方面负责守备比斯开地区的北部师工兵营为了阻止佛朗哥军队的通过,炸毁了这座桥。
两年后,这座桥完成了重建工程,新的比斯开桥採用了一些技术改进措施,比如一个悬吊系统和一些横樑。1941年桥恢复通行。
如今的比斯开桥耸立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蓝色的水面,西岸的山峦,以及两侧陡坡上的树丛,这一切仿佛都置身于一个宽厚仁慈的钢铁巨人的保护之下。
如今我们已经长大成人:祖父当年诉说的两岸形成的鲜明对比和那一派颓废没落的气氛也已愈益淡薄了,1997年修建的古根汉博物馆更是给毕尔包(Bilbao/Bilbo)平添了几分现代感;然而,儿时乘坐这种城市缆车从河口的一侧转到另一侧的喜悦心情依然如故。
如若祖父在九泉之下得知这座桥已经入选世界遗产,定会深有感触吧!
>>相关网站
::Puente Colgante(Vizcaya Bridge)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