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安全技术要求1 基坑(槽)、边坡、基础桩、模板和临时建筑作业前,应按照设计单位要求,根据地质情况,施工工艺、作业条件及周边环境编制
安全技术要求
1.基坑(槽)、边坡、基础桩、模板和临时建筑作业前,应按照设计单位要求,根据地质情况,施工工艺、作业条件及周边环境编制施工方案。单位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项目负责人组织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2.土方开挖前,应确定地下线管埋置深度、位置及防护要求后,制定防护措施,经项目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后,方可作业,土方开挖时,施工单位应对相邻建筑物、道路的沉降和移位情况进行观测。
3.项目部应做好施工区域内临时排水系统的规划,临时排水不得破坏相邻建(构)筑物的地基和挖、填土方的边坡,场地周围出现地表水汇流、排泻或地下水管渗漏时,施工单位应组织排水,对基坑采取保护措施。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时,施工单位应合理选用降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4.基坑(槽)、边坡设置坑(槽)臂支撑时,项目部应根据开挖深度、土质条件、地下水位、施工方法及相邻建(构)筑物等情况的设计支撑。拆除支撑时应按基坑(槽)回填顺序自下而上逐层拆除,随拆随填,防止边坡塌方或相邻建(构)筑物产生破坏,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
5、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边堆置各类建筑材料的,应按规定距离堆置。各类施工机械距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边的距离,应根据设备重量、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的支护、土质情况确定,并不得小于1.5m。
6、基坑(槽)作业时,项目部应在施工方案中确定攀登设施专用通道,作业人员不得攀爬模板、脚手架等临时设施。
7、机械开挖土方时,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机械作业范围内进行清理或找坡作业。
8、地质灾害易发区施工时,应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编制施工方案,单位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项目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施工时应遵循自上而下的开挖顺序,严禁先切除坡脚。爆破施工时,应防止爆破震动影响边坡稳定。
9、为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槽)内造成边坡塌方或土体破坏。基坑(槽)开挖或回填应连续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坑(槽)壁的稳定情况。
10、模板作业时,应对模板支撑宜采用钢支撑材料作支撑立柱,不得使用严重锈蚀、变形、断裂、脱焊、螺栓松动的钢支撑材料和竹材作立柱。支撑立柱基础应牢固,并按设计计算严格控制模板支撑系统的沉降量,支撑立柱基础应牢固,支撑立柱基础为泥土地面时,应采取排水措施,对地面平整、夯实,并加设满足支撑承载力要求的垫板后,方可用以支撑立柱,斜支撑立柱应牢固拉接,行成整体。
11、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施工及模板作业时,应指定专人
指挥、监护,出现位移、开裂及渗漏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将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待险情排除后,方可作业。
12、楼面、屋面堆放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机具或其他物料时,施工单位应严格控制数量、重量,防止超载。堆放娄量较多时,应进行荷载计算,并对楼面、屋面进行加固。
13、项目部应按地质资料和设计规范,确定临时建筑和基础型式和平面布局,并按施工规范时行施工,施工现场临时建筑与建筑材料的间距应符合技术标准。
14、临时建筑外侧为街道或行人通道时,应采取加固措施,禁止在施工围墙墙体上方或紧靠施工围墙架设广告或宣传标牌。施工围墙外侧应有禁止人群停留、聚集和堆砌土方、货物等的警告。
15、施工现场使用的组装式活动房屋应有产品合格证,在组装后进行验收,经验收全权签字后,方能使用。对搭设在空旷、山脚等处的活动房应采取防风、防洪和防暴雨等措施。
16、雨期施工,应对施工现场的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排水畅通。在傍山、沿河地区施工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洪、防泥石流措施。深基坑特别是稳定性差的土质边坡、顺向坡,施工方案应充分考虑雨季施工等诱发因素。提出预案措施。
17.冬季解冻期施工时,应对基坑(槽)入基础桩支护进行检查,无异常情况后,方可施工。
施工工艺技术要求
1.施工前期准备
(1)放线定位,用经纬仪和钢尺,在轴线定位基础上,定出深层搅拌桩的位置,放出白灰线。
(2)挖掘沟槽。根据围护的实际宽度,利用挖掘机挖出与围护宽度相当的沟槽。
⑶利用经纬仪和钢尺放出围护内外边线,并用铁丝固定。
⒉施工工艺
⑴定位。钻机到达指定桩位,对中、整平。利用经纬仪检查钻机垂直度。
⑵预拌下沉。根据电机的电表控制下沉速度,通常为0.38~0.75 m/min。如下沉速度太慢,可输入少量清水以利钻进。
⑶压浆前,先制备水泥浆,并放入集料斗中。
⑷钻头下到桩底标高时,即行喷浆搅拌提升,边喷边搅拌;提升速度为0.3~0.5m/min。为使软土和水泥浆搅拌均匀,重复上下搅拌,两根桩之间的搭接在20cm 左右。
⑸每次成桩后,必须及时用灰浆泵注清水,对注浆管和喷浆头进行清洗。
⑹移位。根据钻机上的的刻度,每次移位50cm。
⒊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
⑴注浆连续,并应使转速、钻速,提升速度及供水保持均匀。
⑵对有抱钻和冒浆的地块土层,在钻进时可注入一定的清水,以提高转速和降低钻速。
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配合比及水灰比进行施工,不得任意约定俗成小或增大。
⑷为准确控制钻进速度,应先在机上作深度标志,以利施工中的观测记录。由施工员进行复查无误后,方可喷浆搅拌和重复喷浆。当出现钻机跳动、摇晃等非正常现象时,应停机检查。钻进浓度不得小于设计深度。
⑸搅拌过程中不得中途无故停机。如发现停电堵塞等现象,应及时提出检查,排除障碍后,再进入停浆面以下1m喷浆搅拌,以保证桩的连续。
⑹必须有专人实测送浆量,每根桩实测一次,如发现喷浆量不足,应复喷复搅。
⑺如遇地下障碍等影响施工的因素,应及时与设计及建设方联系,采取合理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⑻记录员必须按照记录表中的内容认真填写,每根桩记录一次,严禁弄虚作假现象。
⑼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员应在现场随时检查,及时进行资料整理,发现问题及时和有关方面协商解决。先进行2~3m试打桩,待试车正常后方可进行正式施工。
⑽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5%,搭接不得小于20cm。
⒋施工工艺流程
开挖沟槽→放桩位→复验桩位→钻机就位→预搅下沉→制备浆液→喷浆搅拌提升→重复搅拌。
⒌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措施
⑴项目经理直接抓施工现场安全文明工作,坚决执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思想重视,管理到位。
⑵施工人员必须执行深层搅拌桩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不得玩忽职守。
⑶施工人员进行工地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2m以上)必须系好安全带。
⑷施工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各守其职。
⑸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装置,确保安全施工。
⑹各种电器设备,必须有专人管理。
⒍其他措施
⑴施工结束后,必须整理好各种资料,写好施工总结,提交竣工图纸。
⑵基坑开挖,检查桩身质量,如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⒎基坑开挖后监测及补救措施
⑴基坑开挖前在盖梁上做好监测标志。
⑵基坑开挖后每天早晚两次监测桩顶位移。
⑶每天把盖梁后侧出现的裂缝用混凝土补好,特别在雨天更应做到滴水不漏。
⑷如桩体出现漏水现象必须及时采取堵漏措施,以防产生桩体前后的动水压力。
⑸检查基坑面桩体有无水平裂缝,如有发现应及时采取卸载措施。
⑹基坑开挖一周后,如桩顶位移小于15cm且已基本稳定,可不再监测,但裂缝补漏必须天天进行。
井点降水施工
⒈基坑开挖前都必须经过井点降水,将基坑内水位降至基坑底以下1m左右,方可进行基坑开挖。如果施工中遇到淤泥粉质粘土层中,该层土压缩性大,含水率大,渗透系数大,基坑局部采用深层搅拌桩围护,拟在基坑放坡范围以外用轻型井点进行井点降水。基坑开挖后,再在基坑底四周设一套井点,插3m井点管,降水两周。
⒉施工顺序及要求
⑴挖沟铺管。挖约1.5m深的井点沟槽,然后铺设集水总管。
⑵冲孔。用自来水冲出约6m深的孔(孔底标高在基坑底以下2m 左右),确保井点影响半径内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以下1m左右,孔径不小于300mm,孔距1.6m。
⑶沉设井点管填砂滤料,砂料选用中粗砂,将井点管和集水总管连接好。
⑷井点系统各部位均应安装严密,防止漏气,连接集水总管与井点管之间的弯联管采用软管。
⑸每根井点管沉设后应检验其渗水性能。井点管和孔壁之间填砂时,管口应有泥浆冒出,或向管内灌水时,能很快下渗,方为合格。
⑹井点系统安装完毕,必须及时进行试抽,并全面检查管路接头质量、井点出水情况和真空泵运转情况等,如发现漏气等现象,应立即处理,检查合格后,井点孔口到地面下0.5~1.0m范围内应用粘性土填实。
⑺开始抽水后,每天早晚检查两次,发现漏气、堵塞等现象,应及时修补。
挖土
⒈准备工作
(1)土方开挖前,将建筑物控制点线标桩做好,建筑物自然地面标高方格网测好,并做好标高工作基准点。
(2)用混凝土碎块对出土路线路基进行加固,并在路周围备好部分混凝土块。备好水泵等应急设备。
⒉挖土要点
⑴除局部围护外,其他部分采用1:1台阶式放坡开挖,台阶宽度不小于1.5m,二次放坡可以对边坡滑裂面进行分解,减小基坑塌方的机率。
⑵挖土前项目负责人对挖机司机、运土车司机及配合保洁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和保洁交底。
⑶由专人对基底标高进行控制,机械挖土留100mm厚土由人工配合铲平。严禁挖深后填松土,如发现超挖现象应用砂石填平夯实。
⑷加强基坑底的排水措施,在基坑的四周人工挖好排水明沟,并在基坑边角或转弯处,布置一定数量的集水井,再由水泵抽至基坑旁窨井里,做到排水畅通。
⑸基坑开挖后,再在坑底进行井点降水,插3m深井点管。
⑹集水坑挖土应严格控制,当集水坑位置桩位露出来时,先在挖土机的回旋半径内挖土至基坑一样平,放好集水坑灰线,对挖机司机进行交底后,慢速挖土,严禁挖伤桩位或超挖。
⑺挖机在挖土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围护桩的保护,严禁挖伤围护桩。
⑻挖土过程中加强对桩基的保护,在桩密集的地方应放慢挖土速度。严禁破坏桩体。
⑼严禁将人工铲下的松土贴在边坡上。边坡成形后,马上用C10混凝土做好护坡。
⑽基坑开挖后进行验槽,然后才能浇筑混凝土垫层,截桩头,焊接锚固筋,并同时进行桩基静载试验及低应变动测。
⑾基坑开挖过程中及开挖后,加强对围护桩的桩顶位移监测,并及时对盖梁后裂缝用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填实,并加强雨季的防护措施,发现位移异常现象,及时采取支撑或拉结措施。
⑿挖土完毕,基坑四周做硬化地坪,并在基坑外缘做0.6%的泻水坡度。
⒀基坑周侧滑动圆弧处要经常用1:2水泥砂浆补裂缝,确保在基础施工过程中边坡的稳定性。
⒊基坑作业的安全保护及文明施工措施
⑴安全技术交底。在基坑开挖前由项目负责人对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把“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灌输到每个职工心中。
⑵坡顶或坑边不准堆土或堆载。在降水达到要求后,采用分层开挖的方法进行土方开挖施工,分层厚度不宜超过2.5m。基坑边0.8m 范围内不得堆土。
⑶加强对安全技术措施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由专职安全员检查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纠正违反安全技术措施的行为。
⑷加强对机械施工人员及配合人员的安全教育,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施工。
⑸做好基坑的防护工作,基坑四周及时设置1.2m高的红白油漆相间的钢管防护栏,上下基坑设有专用通道及登高措施。
⑹夜间施工必须有充足的照明,值班电工加强值班检查。现场设有安全生产警示标志。
⑺由专人负责场内外的文明施工保洁工作,加强对运输通道的保护修复工作。
⑻大门内外铺设一段10~20m长的草包,并专人对出门车辆的轮胎进行冲洗清理。如遇雨季施工,更应做好冲洗清理工作,尽量减小对周围道路的环境影响。
地下障碍物清除和道路管线保护方案
1.施工准备
现场技术人员在施工前对施工图、地下管线图及周围道路地下管线图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深入现场进行具体踏勘,把地下管线的位置正确地标明在施工图上,并把原址内管线图上未注明的上水管道尽量查清楚,以避免挖土时挖坏管道而为施工带来困难。
2.地下障碍物的清除
一般情况采取机械破碎的方案,对于大面积的比较深采用挖机,然后用镐头机直接破碎,破碎100mm以下的碎块后外运。机械破碎时,除镐头机后退方向外其他三个方向应拉好小警戒旗;严禁配合施工人员在镐头机施工半径内活动。
尽量避免夜间施工,以减少对附近居民的干扰。
3.基坑开挖时的保护措施
基坑开挖应加强对围护桩、邻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监测,事先准备好支撑、土钉等施工机具,做好充分准备,一旦遇上特殊情况,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抢险。
对围护桩后出现的裂缝,应及时用砂浆填实补平,以免雨水灌入。对桩体上出现的渗漏和管涌现象,要及时采取措施用海带或其他膨胀物进行堵漏,并用混凝土填实。
施工监测
压桩过程中,除由业主委托专业监测单位对压桩期间周围道路进行监测外,另外本单位也派专人用DS2水准仪在场内进行标高监测,
发现标高变形较大进,应进行二次松土,当监测结构发生警报时,应放慢压桩速度,尽量减少对道路及地下管线的影响。基坑开挖时,应在围护桩顶设置监测点,对围护进行24h跟踪监测,当桩顶位移超过100mm时,应采取补救措施,或用临时支撑,或采用土钉进行支护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