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宝德 – 台湾建筑的本体在那里?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0-03-20 18:48:30

[摘要] 最近几个月来,我自建筑界听到一个呼声,就是寻找台湾本土的未来。这一点,似乎与台湾政治的发展若合符节。台湾长大了,台湾站起来了,台

最近几个月来,我自建筑界听到一个呼声,就是寻找台湾本土的未来。这一点,似乎与台湾政治的发展若合符节。台湾长大了,台湾站起来了,台湾不再甘愿做别人的尾巴。连过去向来静悄悄的跟着别人的脚步走的建筑师们,也不甘寂寞了。

这是好现象。台湾在优势文化的阴影下,屈辱的过了这幺多年,现在已经到了扬眉吐气的时候了。即使我们还没有真正找到自己的路子,至少在气势上不能输。要先有信心,才能找到自我。因此在过去,有学生团体找我演讲,一定要我介绍世界建筑的大势,或台湾的传统建筑。现在的学生们则要我说明台湾建筑的优势何在,光明的前途在那里。在全球化的大潮流中,我们的青年甚至希望透过建筑来找回自尊,真要使向来被冷藏的建筑界受宠若惊。

可是建筑界本身真有这种信心与潜力成为台湾的文化认同运动的尖兵吗?

在当代艺术馆,有一位年轻的策展人,找了三位建筑师,共同推出一个建筑展览,名为「黏菌城市」。用意好像要与国际化的加州建筑展别苗头。这个名称很奇特,不容易明白;看英文译名,也看不懂。好再有一行副题,「台湾现代建筑的本体性」,才明白策展者原是要以完全不同的角度来彰显台湾建筑的特点。他们用一个连外国人都不容易看懂的名称,就是要摆明一种态度:产生于台湾的建筑另有一套理论,不会输过你们的。不论这样的观点能否为文化界所领会,精神是值得嘉许的。

台湾的现代建筑的尖兵,是不是一种黏菌,只能在世界各优势文化的阴影下,适应既湿又热的环境,不停的蔓延生存下去呢?有些年轻建筑师恐怕并不赞同。他们也许觉得在全球化的时代,台湾在与优势文化的竞争中,并不是以匍伏在大树脚下的菌类自居,而是与高科技的工业一样,在世界经济中,扮演不可小觑的角色。我们的建筑不应自外于世界文化生态体系,也应该成长为一株为大家注目的大树;有自我,也有傲人的风貌。

我看了这个展览,发现他们的作品很有趣,却没有表达出黏菌的观念,看不出杂木林的味道,倒是颇受以加州建筑为中心的时兴语彙的影响,仍然不脱边缘文化的色彩。真正产生于本土社会条件的,是为九二一震灾所建的活动房屋。可是严格的说,在技术上,这是回到现在主义初期的精神,并不能反映台湾现代建筑的本体。

「本体」本就是一个很难理解的字眼。在建筑上寻求一个地区的本体,应该自广面的文化根基上开始。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审美观念,我们的建筑传统,我们的科技水準,甚至我们所受优势文化的影响等,反映在现有建筑上的诸多因素,都要考虑在内,然后融合成一个浑然的整体,才是我们的建筑本体。

这种本体观并不容易了解,也不容易呈现。但是由于某些机缘,我在年轻人的作品中已经看到端倪了。有心的年轻建筑师好像念兹在兹,希望表现出本土的精神,虽然尚未成熟,却代表了这一代建筑生力军的活力! 

作者:汉宝德教授
日期:2002.08.12

在那里,台湾,本体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