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村镇建筑抗震现状及对策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19-05-07 10:46:02

[摘要] 摘 要: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国家对于村镇建筑的抗震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大自然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的危害性极

摘  要: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国家对于村镇建筑的抗震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大自然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的危害性极大,在突破某种强度状态下,會产生较大的破坏力。尽管现阶段科技发展较快,但地震预测技术仍然尚未完善,不够准确。本文浅析我国村镇建筑抗震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村镇建筑;抗震现状;对策

1 引言

纵观我国的地震高发地带,大多数情况下伤亡人数都集中在农村地区。从客观上来看,我国存在较大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落后且人员的文化素质水平不高,没有科学的防灾技巧与自我保护意识,这也是导致农村地区一旦出现地震会导致大面积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为了更好的分析我国村镇建筑的抗震优化策略,本文就目前我国的存在抗震现状与灾害特点分析如下。

2 我国建筑抗震的基本现状

我们知道,日本作为一个岛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结构决定了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但通过对日本地震情况的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日本虽然地震频率高,地震的级数相应也比较高,但是日本因地震带来的人员及财产伤亡则相对要小,这除了与日本长期受地震干扰具备了较强的震后修复能力外,更多的也得益于日本建筑的抗震设计。日本的建筑在抗震性能上,做了更多的工作,从建筑材料到基本的结构设计,都科学的实现了基本的抗震功能。我国自建国以后,特别是几次重大的地震灾害以后,对于建筑的抗震的重视也在不断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也在不断学习国外建筑中的现金结构理论,对于建筑的抗震能力做了更多的研究。根据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我国建筑的抗震目标是“减轻建筑物的地震破坏,避免人员死亡,减少经济损失。”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建筑的抗震能力要基本符合三个水准,一是轻微地震建筑物可以不受影响继续使用,二是遭受较为严重的地震后建筑经修复可以继续使用,三是遭受高于本地区设放烈度的地震时,建筑可以不发生倒塌,或者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在该规范的要求之下,我国的建筑抗震能力证逐步提高。

3 我国村镇建筑抗震现状与灾害特点

(1)甘肃地区地震灾害现状与特点。甘肃地区是我国强震多发地区,该地区在历史上也发生过多次地震。从建筑结构上来看,甘肃省境内的许多村镇还保留了土坯房的结构,而土坯房结构当中,墙体的承重能力较差,在大梁与墙体的接触部分往往需要承担整个房屋的重量,如果两者的打结强度不足,极易导致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2)河北地区地震灾害现状与特点。河北地区农房的抗震设计当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新房的抗震设计意识淡薄,这是由于唐山地震、邢台地震已经过去很多年,而近些年河北地区没有发生了大地震,这也导致该地区的房屋抗震设计出现了选址不当、建设不科学以及结构体系不合理的问题。大多数房屋都是通过构造柱与圈梁来进行设置,但是却没有进行共同设置,降低了抗震性能。另外,混凝土施工质量不高也是导致其抗震性能不足的主要因素。(3)安徽地区地震灾害现状与特点。安徽是个人口大省,其农村人口的比例也较高,所以该地区的地震灾害对于农村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安徽地区的村镇建筑大多为砖混结构,其中大多数建于20世纪的90年代中期,由于砖墙承重能力有限,所以其实际的抗震水平也不容乐观。除此之外,砖墙承重结构当中,大部分房屋都是由砖墙以及木屋盖承重,所以其基础往往为条形浅基础,而墙体大多数使用黏土砖或者混凝土空心砖,所以黏土砂浆的剪切能力不足的问题也较为明显。(4)江苏地区地震灾害现状与特点。我国江苏省的北部以及中南部地区的建筑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结构简单以及布局一般的材料进行设计和建造的,其不但存在构造一般、造价低廉的问题,同时大多数的民居都没有经历过专业的设计和正经的规划,所以其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也相对较差,除此之外,不同的区域房屋结构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地域性差异,但是能够达到国家抗震标准的依然微乎其微。

4 我国村镇建筑抗震能力建设对策

4.1 强化建筑抗震设计水平

当代社会建筑中融入了美学理念,很多人喜欢建筑物外表的美观,很多企业在进行建筑物设计的时候都喜欢将建筑物的屋顶设计的比较庄重,这就导致建筑物的屋顶太高或者太重,从美学角度来看这很美观,但是从设计角度来看,这不利于建筑抗震功能,因此,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开始被广泛关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手段的进步,我国建筑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因此,建议将建筑设计应用其中,减少建筑物外力带来的破坏,延迟建筑物的寿命,在设计整体建筑物结构的时候从实际应用考虑,以安全作为出发点。

4.2 编制合理科学的抗震建设技术标准

制定科学有效的抗震建设技术标准对于提升村镇建筑的抗震水平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编制过程中,需要关注农房的规划、施工技术标准设计以及地区特点的分析工作,切实制定可行的规划方案,并严格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流程来进行设计和建设,确保农房建设选址符合抗震设计的标准。另外,当地还可以通过建设一批具有抗震能力、经济适用的图纸来进行发放,从而促进自建房的建设质量与水平。在图纸设计过程中,既要遵守一定的成本控制原则,也需要格外关注本地的抗震设计需求,重点考虑好农民的建材、经济状况以及生活习惯等内容,从而有效解决原有农民的建设知识匮乏的问题,确保农房抗震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4.3 创新建筑抗震结构

创新建筑抗震结构同样是今天建筑抗震性能提升的策略之一,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创新建筑抗震结构,一是要注意对国外抗震建筑结构的学习,特别是日本建筑结构,二是要注重与本地区实际情况的结合,特别是本地区地质结构、地理特征结合。

4.4 逐步完善抗震技术服务体系

完善抗震技术服务体系也是提升村镇建筑抗震设计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结合当前我国的抗震技术服务体系在村镇的推广现状来看,其依然存在较大的问题,在抗震技术的培训过程中,应该重点加强农村建筑工匠的培训工作,既要做好抗震建设培训制度的优化也要确保持证上岗制度的推广,确保在建设过程中能够实施全过程监督与指导,这样也可以通过配套奖励的方式来对农户进行奖励,促进其自觉完成抗震技术学习与实施工作。除此之外,在一些偏远山区,可以建立流动性的抗震技术服务中心,通过推广技术的方式来提升抗震设计的普及推广力度,确保我国村镇建筑抗震水平的持续提升。

4.5 降低建筑抗震成本

降低建筑抗震成本,可以为更多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升提供可能,主要就是要降低抗震材料的成本,通过科学技术的提高,降低抗震材料的合成成本,实现抗震材料的普通化,如此一来,在建筑过程中,建筑人员就可以有更多选择,建筑的抗震性能也就可以有所提高。此外,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抗震建筑结构的设计也要与成本相结合,不能脱离成本单纯考虑抗震。

5 结语

综上所述,村镇建筑的抗震能力不但关乎农村人口的生命安全,同时对于提升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水平并确保社会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村镇建筑的整体抗震水平,除了重点做好村镇建筑的抗震设计之外,还应该加强政府管理体系的建设,通过编制科学的抗震建设技术标准来强制约束设计单位,并逐步完善抗震技术服务体系,真正为我国村镇建筑抗震能力的全面提升创造新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王鲁华.村镇建筑抗震能力及实用抗震技术分析与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7.

[2] 宣彦波.村镇建筑地震破坏调查与抗震设计实践[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抗震,村镇,对策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