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里文化商业街区设计,让结构主义建筑具有灵活性

来源:建筑界编辑:林一一发布时间:2022-02-22 16:38:12

[摘要] 银杏里文化商业街区所有设计采取“树林下的花海”意向来呼应场地及周边的重要的文化建筑。它们通过结构杆件以及辅助杆件的划分和布置,形成具有美感的基本单元。


  项目位于南京市河西文化体育轴西段,西接江苏大剧院、北至金陵图书馆新馆,东隔乐山路为奥体中心,南至艺兰斋美术馆。地块西南角为已建成地铁10号线奥体中心站。规划现状为公园绿地,利用场地中原有的一些硬地作为其建设用地,拟优化更新的区域长约330米,宽约100米,面积约19400㎡,联系几大公共建筑的原有的中心广场和花园。新建建筑为服务型商业,作为景观公园的配套服务设施,同时作为风雨连廊,要将乐山路广场和大剧院连接起来以应对雨雪天气的行走不便。建筑的总面积为3000平方米左右。

  策略

  设计尝试采取结构主义建筑的策略来探讨以单元模块组合的方式来创建整个街区。结构主义建筑发端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荷兰,它的基本方式是采用小尺度构建相同的基本结构单元并形成空间序列,来容纳和限定不同的功能。同时结构主义建筑也强调灵活性,强调结构空间体系与人的行为的关联和限定,结构体系应该诚实表现在内部和外部的形式设计中。

  单元

  从场地现状来看,广场上大量种植的呈行列式状的银杏树和樱花树因为时间的原因都已颇具规模,作为配套的新建街区一定是陪衬和配角的姿态,所有设计采取“树林下的花海”意向来呼应场地及周边的重要的文化建筑。设计首先确定六边形为基本形态,这是因为六边形便于向各个方向进行组合。其后再对其进行切割和变形,最终形成抽象的“花”的意向,“花”以伞状的薄壁钢结构为支撑,向六个方向打开。通过结构杆件以及辅助杆件的划分和布置,形成具有美感的基本单元,单元同功能和结构高度匹配,加之色彩的运用,就为文化街区丰富的变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采用单元组合的方式进行设计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项目本身所要求的临时性。单元式的设计可以在工厂进行预制和加工,然后在现场进行焊接和拼装,非常绿色和高效。这种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对现有场地的干扰应该是最小的,也有利于以后中心广场进行地下空间开发时的拆除和回收。

  生成

  在基本单元确立的基础上,街区的生成根据功能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连接乐山路广场和大剧院的风雨长廊。伞状单元因为是花瓣状,其连接处用棱形玻璃体过渡,形成长廊下丰富的光影空间。在广场入口处,单元可以围合组合成休息亭,而在具有商业功能的体块附近,伞状单元又在高度和跨度上进行合理放大,形成高低错落的组合形态。

  一者是让近三百多米长的廊道能在人行进的过程中有所变化,再者是对每组商业体的入口空间给予提示。同时这些放大单元又可以同室外的疏散楼梯结合起来,形成具有遮风避雨功能的景观性形态。这些变化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部分伞可以为商家提供外摆空间,这对于延伸商业需求,让室内外有更好的渗透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第二部分就是用基本单元组合成具有外围护和气候边界的五个商业单体。他们依据用地大小和商业功能,体量和层数都各不相同,其组合方式也分为两种。 一种是基本单元组合并加幕墙围护,两个一层建筑的体量是采取这样的方式处理的。其中较大体量的一组建成后被装修成一家餐吧,单元伞在室内得以基本完整的保留。棱形天窗使得整个顶部空间非常有特色,单元组合所形成的秩序带来了特殊的美感,这也使得这家餐吧显得与众不同,而这也正是商业空间所追求的境界,独特的结构单元无疑在此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另一种是另外三栋两层的建筑。这里我们将伞状单元进行了变形处理,将起翘部分取消,单元也变成了稳定的六边形,这种变化的主要是由体量,跨度以及屋顶排水等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构逻辑没有变化,内部的空间更实用一些。稳定的六边形组合配以外围护幕墙的肌理变化,以及室外单元伞承托,每组建筑的可识别性亦有充分的体现。(archdaily)

  以上就是建筑界建筑频道为您带来的“银杏里文化商业街区设计,让结构主义建筑具有灵活性”的内容,建筑界建筑频道会分享更多优秀建筑案例,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

银杏里文化商业街区,结构主义建筑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