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研制的智能通水系统,相当于给大坝装上了性能良好的“智能冰箱”,可实时、自动并精确地完成对大坝各部分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有效防止大坝温度裂缝的产生。但给大坝“装冰箱”可是一门技术活,这些技术难点要注意。
给大坝“装冰箱”可不一件容易的事情,要面临很多具体的技术问题。
比如:怎么才能探测大坝各部分的温度?怎么确定大坝各部分混凝土的热学参数(只有知道了热学参数,才能根据混凝土可以承受的温度应力计算出温度控制的目标)?根据大坝目前的温度状态,如何确定给大坝不同部分通水的水温、流量和时间,以达到预期的温控目标?
此外,给大坝“装冰箱”还有许多复杂的考虑因素和限制条件,比如影响大坝温度变化的因素众多(如天气、地质条件等)、不能骤冷骤热、温度变化率要小、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滞后性强等。
既然给大坝“装冰箱”有这么多问题,那在工程实践中怎么解决呢?
传统解决方法都是根据以往经验,估计出工程中通水冷却的标准,包括水温、流量、通水时长等,并人工观测预埋的测温仪器,根据观测的温度人为调节通水流量——温度降得慢就加大流量,温度降得快就降低流量——保证混凝土的最高温度不超标,以及温度变化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但是,传统方法往往是对大坝“一刀切”,各部分采用同一标准,而实际上,大坝的不同浇筑仓(即不同的大坝部位)有不同的热学参数,温度控制目标也不尽相同,且人工观测温度需要消耗大量人力,并会造成观测和调节的滞后性,无法做到对温度的精细化控制。
所以,给大坝“装冰箱”听上去简单,但在实践中却是一门技术活,一不留神可能就会产生裂缝。
以上就是建筑界水利频道为您带来的“解决水利施工混凝土裂缝难题,给大坝‘装冰箱’的技术难点”内容,建筑界水利频道分享更多水利工程施工知识来帮助你学习施工技巧,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