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风水学说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实用操作技术,它与营造学、造园学共同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风水在我国建筑、选址、规划、设计、营造中几乎无所不在。我们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奥秘吧。
从古至今,建筑对于人类来说不仅是居住的砖瓦结构体,更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艺术结晶。中国古建筑讲究“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这也直接影响人们传统的居住观,人为营造的环境应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此外,加上传统宗教色彩和民族信仰,慢慢演变成了中国古建筑中的风水学说。
风水学说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思想和灵魂,它也是中国特色的“环境观”。它包含了中国古代人对于自然的探索和认识,以及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玄妙界定,是古代先哲们研究天文地理与人类休养生息的一门学问。
风水学说里面的东方古老哲学与我国古代美学、心理、地质、地理、生态、景观等诸学科相互渗透影响。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实用操作技术,它与营造学、造园学共同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风水在我国建筑、选址、规划、设计、营造中几乎无所不在。
风水文化表达出人们繁衍生息、安居乐业的愿望,它积累了先民相地的实践经验,揉合了阴阳、五行、四象、八卦的析理学说,阐明了龙脉、明堂、生气、学位等形法术语,通过审查山川形势,地理脉络,时空经纬,以择定吉利的聚落和建筑基址。上至高堂庙宇,下至村宅民舍,都深受风水意识的制约。
来看看中国几个著名的风水建筑物:
天坛
天坛是北京最重要的礼制建筑,位于老北京内城郊外南、北、东、西四处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它们分别与先天八卦中乾南、坤北、离东、坎西成天南、地北、明日、夕月的方位相一致。其中天坛是号称“天子”的古代帝王在阴极阳生的冬至日祭天的场所,其目的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五台山
佛教强调“世上本无穴,穴在我心中”,因此寺庙只选择背风向阳、风景优美、隔离尘俗之地。建寺之处,或依山临水,或深山幽谷,由此不难理解为何天下名山僧占多,中国传统名山如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等,早在数百上千年前,便已遍布佛寺道观了。
紫禁城
古代人们对建筑风水尤为重视,帝王的宫殿、官宦人家的住所,在选址修建上都很讲究。故宫这座大型宫殿建筑群,是古代明清建筑的最高典范,不论是建筑形制还是造物技术都是当世之绝唱。
紫禁城在修建之初严格尊崇儒家思想,按照“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布局建设。前朝,是指百官议政的朝堂;后市,是指皇宫后面有一个很大的交易市场,以满足宫廷日常的生活用度;左祖,是指皇宫左面是皇帝祭祖的太庙;右社,指皇宫右边,皇帝用于祭祀的社稷坛。
故宫的建筑严格遵循对称规则,沿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排列,而这条中轴线上的建筑,中轴两端的建筑阴阳对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为“外朝三殿”,坐落在一个“土”形的三台上,中国文化阴阳五行中“土”居中,位置上居整个外宫建筑的中心,也是整个北京城的中心。而“内廷三宫”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也位于中轴线上。中轴线两侧分布十二宫、十所,也是严格按照对称规则进行布局,以象征星辰拱卫。
由于中国民间的建筑没有宫廷建筑庞大的体量,所以民间的风水匠师更多关注庭院空间的排布。从建筑奠基到室内装饰,运用风水理论对一定场所内的气势加以影响。利用大地的自然力量,利用阴阳之平衡,来获得吉祥之气,从而促进健康,增强活力。
建筑风水学不仅在我国古代建筑有重要的影响,也渗透了如今的建筑规划设计。不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为求好风水好环境,人们都愿意花心思,对理想生活环境的追求,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
以上就是建筑界综合频道为您带来的“古建筑百科: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风水元素”内容,建筑界建筑综合频道会分享更多家居风水相关知识,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